心情散文

西兰花翠染春风

作者:我的楼兰   发表于:
浏览:48次    字数:2924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7篇,  月稿:0

  面对眼花缭乱又能提振食欲的西兰花菜肴,一般人很难将它与黄海之滨、灌河之畔的响水县联系到一起。

  从苏北平原上升起的薄雾,一旦与红瓦白墙之上的烟火交织,世外仙境呼之欲出,一种文艺范儿就顺势从心底生起。

  这处沿海黄淮冲积平原和海相沉积地区,四季分明,只要人们愿意,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于西兰花来说,自然也会到这里安营扎寨。

  在神州大地上,种出好品质的西兰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并不是哪个地方都具备的。换一种说法,西兰花的最佳生产地是大自然的选择,也是人们经无数次实践才得来的真知。

  响水人会说,光鲜的日子是从一株西兰花开始的。

  清明节刚过,田园风景已穿过世俗目光,似一块通透见怜的翡翠,早褪去苍茫的衣袍和雕琢的惊扰,以一副隽永和温婉的容颜,呈现到世人面前。这是苏北平原的粉底,也是梦想乘风破浪的开始。

  我的脚步,踏进了响水九丰农博园智能观光温室。

  奇幻的“花果城堡”开始向我坦露心迹。三百余种茄果形态各异、色彩多样,是不是代表一年三百多个精彩纷呈的日子?

  它们济济一堂,似一个小小社会。每一种都争先恐后地向我展示着自己与这片土地上的情愫。因此,我的脚步能放多轻就放多轻,冒失的脚步很容易会打断它们眉飞色舞的叙述。

  在众多叙述里,一不小心就会沉入西兰花的泽国。

  从里面出来,我的眼底已是三分素裹,七分磅礴。一片白色之海荡漾起来,天地越发宽广。排排西兰花的“阳光房”整齐划一,在它们背后应该有一双无形之手在指挥它们的进退。

  大棚恪尽职守,无论我走入哪一个,都呈现一副丰收的景象。

  一株株,一行行,一片片,令人目不暇接。一个个翠绿、紧凑的花球寄身绿叶。沉入其中,心情也是绿意盎然的。

  花球膨大、外相圆整、色彩纯正,即可分批采收了。我说不上关于它们的专业术语,却不代表我要走马观花。

  采收人员来回穿梭,忙得不亦乐乎。弯下腰肢,切下花球,装入筐篓……一气呵成。

  加工车间里,筛选、除杂、加冰、打包、贴标……行云流水。

  包装好的每株西兰花都要经过多次抚摸,因此它们都有了人的体温。

  用不了多久,采收后的田里还会被翻耕,一株株西兰花幼苗又在这里心无旁骛地生长着。如果给西兰花一个人称,那一定是她或伊了,仿佛是一位教养很好的丫头,那春风做的笑脸,待人接物总是笑眯眯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塑料大棚为这片土地撑起一把把“致富伞”,从贫困蝶变成富裕的故事还在耳畔。

  “土瓦房,半年粮,有女不嫁南河郎。”的调侃之音尚未走远。“俚语”绝不是揄揶,而是曾经的历史。没有多少资源禀赋的南河镇,经济薄弱,村民手头拮据是一种常态。如何让村里人过上好日子?

  那时,大多数身强力壮的村民都外出务工,留下的几百来人多为老弱病残,连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谈何发展。

  能不能在这里建一个产业,多方共赢?

  寻路!

  一锤定音的声响,仿佛还在历史的天空里回荡。有一种读心术,可以从翠绿里读出筚路蓝缕的艰辛。

  由“输血”到“造血”转变,是从一次意外开始的。

  2005年,县里有几名农技人员应聘于福建蔬菜商贸企业超大集团工作,见西兰花外贸市场很好,就带回一些种子给家乡试种,惊奇地发现,千里之外的种子在家乡生长良好。

  田里刨食,真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有多少人等着看先行者的笑话,就有多少人替他们捏了一把汗。设身处地,这些想法都可以理解。毕竟,世代被束缚在这片土地上,也没看过有谁靠种植就能把日子过得光光鲜鲜的。

  脱手斩得小楼兰,一个梦想从这里开始启航。

  好风凭借力。2007年超大集团签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蔬菜供应协议,需要扩大产能。县政府领导得到这一讯息后,积极跟进,与超大集团洽谈,达成了把响水作为该集团西兰花种植基地的协议,在南河镇种植了1000亩的西兰花。响水西兰花规模种植之路由此走入轨道。

  思路对了,不畏艰难,一切问题迎刃而解。2013年,人们在西瓜收获后,种上西兰花来接茬口。人们经过几年摸索试验,以及对市场的预判和对品质的自信,到2016年,全县西兰花种植面积已扩展到万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多村民搭上“西兰花”这列顺风车。经过先行者的“传帮带”,一批“大老粗”,也成了技术过硬的“土专家”。其实,眼见为实,“致富”是毋须动员的。种出一流的西兰花,似乎是人们评判种植者是否优秀的前提。

  天道酬勤。

  2018年,响水的西兰花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一跃成为全国西兰花第一县。从此,“中国西兰花之乡”的桂冠留在这里,无人撼动。

  ……

  翻开响水西兰花的种植日历,一个小特色发展出一个大产业的脉络是如此清晰。

  怎么做,才能让西兰花成为一个收益稳定的行业?

  一年三茬,种苗依靠进口不行,主动权掌握在别人手中也不行!

  育苗中心、机械化、智能化、冷藏保鲜库、保鲜蔬菜生产线……这些统统是西兰花产业发展之路上的关键点,必须破局。

  有多少难题,在这片土地上就有多少种应对的办法。链条在延伸,三产在融合,西兰花的翠,“催”生出更多的新事物。

  富裕,是什么样子?

  土地流转出去,还能在这个产业里分得一杯羮,可不是一举两得?

  打工的人回来了,田间地头又热闹起来。

  闯荡市场,风险怎么控制?

  每踏一步,都有自问。在这片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观念新、脑子活,为蒸蒸日上的乡村注入一股股活力。

  西兰花如何常开常盛?

  踔厉奋发!

  以“西兰花”为大舞台,吸引撬动各方投资,已然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因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加上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叠加,让其貌不扬的西兰花漂洋过海,成为许多国家的“座上宾”。

  知易行难。凡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从纸上变成现实,需要无数个不眠之夜与无数次东奔西走。

  建立现代化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农业现代化道路……都被人们一一付诸实践。

  一业兴,百业旺。

  制冰块、泡沫箱、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起来,万银、诚盛、春秋园、旭泰、信农等西兰花冷藏基地陆续建成。在响水,一个以西兰花为中心,串起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格局悄然形成。

  清炒、蒜蓉、凉拌、三丝西兰花……一旦开了席,便成了流水宴席。我不会种植,不代表不会品尝。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是一道菜,“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也是一道菜,“田园空阔无桃李,一段春光属菜花。”还是一道菜……西兰花,用一股强大的浮力将响水从华夏农业版图里托举上来。

  微风过处,沙沙沙沙、窸窸窣窣、嘁嘁喳喳,细细密密的音里,有一种柔和亲切之感,仿佛是交流成长的心得,仿佛是交流丰收之后的打算。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从棚中出来,脚步轻轻的,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令人羡慕。

  百舸争流千帆尽,敢立潮头唱大风。故事本该就此杀青,划一个句号,但人们不愿就止打住。

  北纬34度、东经119度的交叉区域里,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谈阔论,有的只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身影。

  我的回程已暖意融融。

  明天,响水的风照例是暖洋洋的,继续抚摸出这里的万千生机。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我的楼兰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