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散文

山村学堂伴春秋

作者:哈哈   发表于:
浏览:56次    字数:2384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76篇,  月稿:0

  在我还有0.1的视力下,我要抓紧时间,把岳父一生的经历,如实写下,对后代、对年轻人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想到这里,我倒觉得自己的笔太拙,自己原来与岳父的交谈,接触太少,没有细致的描述和感人肺腑的语言。我只能从我做了他的女婿后,所了解的一些事来记叙。

  1970年上半年,我与春走到了一起。岳父没有反对,但只听人说,岳父与岳母聊天时说过:“我一辈子当老师,女儿也嫁给一个老师?苦了她啰!”春爱上我,岳母已经决定,岳父便不反对。当时岳父下放,已是“五、七”大军中的一员。春和几个弟弟都跟随父亲母亲一起下放,在老家崇山头落户。岳父岳母在生产队劳动,春也在生产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她常与年轻女子上水库挑土。大弟作为生产队一员被派往洗沙连洗沙。我一个外乡老师,也就成了她家的一员。我也多了几个人的关心和爱护,对岳父才有更多的了解。

  (一)

  最早认识岳父,大概是1956年秋,我在篁村高小班读书,听叶仍杉说。山田村小吴德振老师,是他的启蒙老师。岳父解放前夕初中满学业。解放后,他是村子里唯一有文化的青年。村里人写信,号对联、号箩担谷簟,均叫他代劳。1950年,20岁的他,受政府派遣,赴边远山区篁村乡山田村小任教。这是一个一人一校的村小学校。20几个学生,各年级学生都有。他既教语文算术,也教体育唱歌。语文算术又分年级,教这个年级上课十分钟,又给另一个年级上课十分钟。体育唱歌就不分年级。四年后,学校有四个年级了,学生数也增多了,上级教育部门便又派了一个老师来学校,这样便分成了两个班,一、二年级一个班,三、四年级一个班,但仍是复试班。学生读满四年级,要读高小,经过考试要到葛源小学去读。

  在山田村小教书,住的是庙宇,每逢过农时节,村里人要举行祭祀活动,岳父岳母只好带着孩子躲在庙堂后厅,要等祭祀结束才到厅堂吃饭。最不习惯的还是村里人同葛源人语言不同,山田人与篁村人讲的是德兴话,他们要岳父书写箩筐上的字,一个“叶”字,读成“yá”,而普通话是“yè”,岳父半天没听懂。当时汉字还没有简化,“葉”字。很难写,家长写不来,也不奇怪。但老师没听懂,写不来,就稀奇了。于是传出去,说老师连个“葉”字。都写不来。这件事促使岳父走出校门,与家长打成一片,学一学村里人的方言俗语。还好岳母性格开朗,在村子里与妇女们很快混熟,不仅语言相通,还能同年轻妇女一道上山砍柴、挖笋、驮毛竹,以弥补家中的不足。

  岳父任教的年代,受科学技术、教学方法所限,难免有很多不足,自身文化水平不高,能力有限,也难免有一些笑料,读错字,做不来的数学题都会有。新篁人至今还传说岳父当年听收音机,中午收听单传芳播放的《岳飞传》,没听完,要上课了,把收音机一关:“下课了再听!”孰不知,下课后,收音机早停播了。

  岳父在山田村学校任教14年,除了。春和大内弟外,其余孩子均在山田村出生,一家八口人生活在村子水口旁,庙宇内。承蒙政府照顾、村里关心,八口人吃饭,全凭岳父三十几元工资,教育工会的福利费,不用争论,岳父优先。村子里有副业,岳母与社员一样,可以从事副业劳动。自留地、菜地也与社员一样分给。尤其1959年、1960年吃“大锅饭”的时候,岳父一家人可以到食堂打饭吃。虽说粮食紧张生活困难,但能同社员一样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也算是不错的待遇,全家人度过了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岳父也没有因困难而辞职。

  (二)

  岳父一生生性善良、与世无争。长年的农村生活,低工资、人口多,养成了他勤劳俭朴的生活习惯。他抽烟,抽的是黄烟,一根黄烟筒、一个烟盒、一个火桶,伴随着他;他喝酒,喝的是谷酒。他从来不管钱,也舍不得用钱。据岳母说,下街,岳母提出吃碗清汤,他说:“要吃,你吃,我不想吃!”其实,他是舍不得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把一元钱都看作是整钱,舍不得花……

  对儿女们,他疼爱有加。为了让大内弟早日娶上媳妇,他抱病从半山源驮一根杉木回家。春12岁开始上灶台,要到村口的大路旁河里提水烧稀饭。天没亮,春不敢出门,岳父总是帮她提好一水缸水。春因为读书太少,而又吃商品粮,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他日夜牵挂在心。四弟高中毕业后,招干考试都因成绩不达标,只好在企业厂矿工作。为了顺利进厂,还找关系走后门,并忍痛割爱,给厂领导送去了10斤茶油。三内弟,因没考取高中,面临失学失业。这时,岳父才刚过50,适逢有顶职的政策,他就提前退休,让三弟顶了个职工编制。

  1994年,岳父身患癌症,需要去上饶肿瘤医院化疗,化疗了两次,他再也不肯进医院了。他说:“我没有什么大病,就是食道里有东西阻塞,食道通了,病就好了。”最后,岳父因食道阻塞,不能进食,饿死。我为他申请到的3000元医疗费都没用完。

  岳父辛勤刻苦节俭一生,在山村讲堂上度过了他青春的岁月。在他任教的岁月里,没有专门的学校,用庙堂,私人的厅堂、集体的礼堂,做教室。故乡村人称学校为学堂。学堂与讲堂有很大的区别。讲堂是讲较深的道理 ,如黄道讲堂,分高级讲堂、初级讲堂。高级讲堂是给有文化的人讲马列主义、共产党宣言;初级讲堂是给贫苦农民讲革命道理,讲富人为什么富?穷人为什么穷?而岳父当时讲课的山村学堂是启蒙课堂,是教孩子们学文化,学算术。时隔三十多年后,这些学堂早已不复存在,岳父工作过的山村孩子已到乡镇学校读书,而这时的乡镇学校都建起了希望学校,都是楼房、洋房。

  岳父仅仅生活了66个春秋。本该享受幸福美好的时光,他却过早地离开人世。人们为之惋惜,子女儿孙们也为之感叹!他的出生地——葛源崇山头,如今已是全县有名的新农村,柏油路通到了各家门口,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楼房。每逢油菜花开季节,前去村子参观赏花的人络绎不绝。尤其值得人们羡慕的是,伴随他一生的老伴,如今已96岁高龄,前来村子观光的人们,听说村子里有个高龄老人,都纷纷与她握手、合影,祝福她健康长寿,也想沾沾她的福气、瑞气。

  岳父地下有知,也一定会含笑九泉!

  2021年12月18日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春秋 学堂 山村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哈哈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1-30 10:58
    黄小琴
    问好黄老,新年吉祥。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心情散文

    查看更多心情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