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故事

李砚明:军营故事三则

作者:李砚明   发表于:
浏览:207次    字数:2199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9篇,  月稿:0

  1976年12月,我参军到了北京卫戍区警卫三师高炮团,在二营部当了一名标图兵。

  都是老帽

  刚到部队,新兵操练休息,或下了操,战士们会围在一起掰手腕,或不同地方入伍的兵摔跤,一决胜负。赢了的,引来人们的喝彩,输了的,自己爬起来,拍拍一身的土,笑笑而已。

  我们团的马路对面是二炮的一个研究所,那里有一个生活服务区,里边有一个小百货店。星期天可以到那边去买东西。那年部队新入伍的有山东、四川等地的兵,大都没到过北京。小百货店里卖北京交通图,不少人买来先图上熟悉北京。我也买过,1毛1分钱一张。在休息的时候,我就拿出交通图来,和几个外地兵会翻看,算是对北京进行图上游览。和我同年入伍的一个高个北京兵,就说我们“土老帽”,两片薄嘴唇,喋喋不休地给我们当“导游”。开始我们看的他讲的,大多是北京的名胜,像故宫北海啦,香山颐和园这些,一段时间后,有的名胜我们也已去过,他说的兴致也就大减。而我发现他除了对名胜,对一些公共场所了解外,似乎对北京也不甚知道。所以,他虽不买交通图,可对我们买来的交通图也很感兴趣,有时还看得很细。后来,我们就和他比看谁知道的北京的地名多,谁更熟悉北京,当然是在图上了。他先说出一个地名来,这可不是知名的地方,而是一些像小黑山啦,关厢啦,这些犄角旮旯的小地名,让我们在地图上找。我们标图兵对确定地图方位不发愁,可我们费半天劲找到了,或还没找到,他就笑话我们。反过来,我们从地图上看好一个地名问他,结果他也是。我们便说他“老帽”。大家就都笑了。

  那张北京交通图,除了带给我许多进城的方便外,还给我带来像找地名这样有趣的记忆,让我不忘那段军营岁月。

  在部队,我成了包饺子能手

  第一年在部队过年,大年三十,吃两顿饭。下午4点多,会餐,营里的几个主要干部也在。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炒鸡蛋、鸡、鱼、红烧肉、冻豆腐烩肉、粉条炖肉、粉丝青菜等一应俱全,还有部队农场自己生产的大米饭。那米饭粘粘的,亮晶晶的,散发出扑鼻的香气,不是我们平时在地方粮店买的那种粗糙的、无香的大米。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各自说起在家乡过年时的情形,饭堂里不断传出愉快的笑声。

  晚上3点半到4点半,有一班哨。我所在的部队营房位于北京北苑,我在朦胧中听到从城里传来的“乒乓”“乒乓”的炮声。大年初一的早晨,营房格外宁静。7点多,大家起床后,各班开始自己包饺子,哪个班包好了,哪个班就先煮。

  在家从未包饺子,我就围在桌前,和大家一起和面、压皮。当大家开始包了时,我有点不敢伸手尝试。

  汽车班的老兵多、公差也多,探家的探家,执行任务的执行任务,班里就剩下了班长,一个1970年入伍、比我大整整12岁的安徽老兵。他跟我们班长刘正宽是同乡同年兵,他就从炊事班领来面和馅子,加入到我们标图班一起包饺子。他见我没有动手,便问我为什么不包。我说不会。他微笑着说:“没事,我教你。”

  实际上,我已经看出来了。那几个自称已很会包饺子的南方兵,他们两手捏住饺子皮,皮里放一点馅,把皮折回来,然后慢慢地在边上捏呀捏的。捏好了口,饺子就平平地躺在一边,一个饺子就算包好了。既没有一个饺子样,煮出来也不好吃。馅子明明很充足,他们却不敢多放,显然是怕包多了煮的时候会漏馅。

  我虽然不会包,但我记得在家母亲和姐姐包饺子,却不是他们那样的。她们是一只手心里放了饺子皮,另一只手用筷子夹了馅子放到皮里,放够了馅后把皮叠回来,稍稍捏一下边,放到两只手的虎口上再用力一掬。这样包出来的饺子肚子鼓鼓的,耳朵(饺子边)大小适中,放到篦子上就像“元宝”一样,不仅不漏馅,煮出来还特别好吃。看来,他们的“很会”其实是很不得法的。

  在老班长的鼓励下,我就一试。想着家里的饺子,我大胆地放馅,用力掬。结果我刚包好一个,他们就夸赞我包得好,还说我不会包饺子呢。就这样,在部队以后逢年过节包饺子,我反而成了包饺子的高手。

  在部队偷偷投稿

  我初中毕业就到了部队。少不更事,再加上自己性格内向,我便好把自己的心思写在日记里。

  我们营部的通信员是1975年的河北兵郭玉社。他看我好学习,就把营部的《解放军文艺》拿给我看,让我学习上边的文章和诗。平时我也爱看班里的《战友报》。看的多了,心里就慢慢地滋长了心思。我悄悄地把《战友报》上的地址:“北京市八大处甲1号”,抄到了日记本上。想象着能像上边的诗一样登出来。结果是,投出去的诗没有登出来,却收到了退稿单。这时,我红着脸悄悄地收起来,害怕别人知道了笑话。

  一次,我忘记是怎么看到的北京的一家地方小报《钟鼓楼》,就把自己的一首小诗投了出去。结果是人家已停刊了,把稿件给退了回来。3月19日那天,玉社给班里送报纸,过来递给了我。我们班正小马扎坐一圈,政治学习。我站起来接住报纸,没注意里边夹着我的一封信,一下掉到了地上,落在于俊旗的脚边,被他捡去了。我一看是报社来的,就赶快问他要,俊旗却把信给了和我同年的那个高个北京兵。他一下把信拆开,看是稿子,便张开那微微噘噘的嘴,又呵呵一笑,尖尖的嗓音说:“投稿呢。发表了,哟,是退稿。”

  讽刺不能阻止我。以后我就继续。当多次努力仍不见成效时,我也气馁懊恼,甚至想放弃这无结果的努力。可我又无法放弃心中已萌生的梦想。又过了几年,终于在我们当地的报纸上,我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稿子。我想,这是我保持了在部队的初心,让我坚持到了今天。

  感谢军旅生涯。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传奇故事

查看更多传奇故事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