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汝城人山东行(3)淄博吃烧烤

作者:晖哥   发表于:
浏览:67次    字数:3678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2274篇,  月稿:5952

  来自- 中国

  【编者按】淄博烧烤,几乎一夜成名,普通的餐饮竟然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成为城市的名片。作品紧紧抓住这一主题从多方面进行描述,内容极其丰富。从政府部门的管理理念、包括交警为游客排忧解难,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管理。到店家诚心为游客服务,货真价实,又体现了烧烤这一特殊餐饮现象。作品由刀郎作词作曲和演唱的《罗刹海市》,引出了蒲松龄的《聊斋》,更凸显了城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厚度,反映了烧烤不仅是一种餐饮现象,也是历史与现代生活的必然。从五个方面对淄博烧烤进行的总结,恰好印证了这一主题思想,升华了内含。好文,推优荐精。(黄皮人)

  作者:宋春晖

  1

  游完蓬莱阁之后,已是下午四点,我们抓紧上车,向淄博城驶去。晚上6点多,抵达淄博,因在来路上导游已帮我们定好了座位,登记酒店放好行李后,直接来到了烧烤店。

  淄博,简称“淄”,山东省一个下辖地级市,辖五区三县,人口470万。二千多年前的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淄博是七雄之国之一齐国的都城,后被秦始皇统一,是一个有着二千多年建城史的古城。淄博靠着渔盐之利和丝织贸易,当时的临淄是全中国最富有的地方,晏子出使楚国的时候,曾对楚国君臣形容那时的临淄:“人山人海,大街上的行人举起袖子是云,都在冒汗是雨”,形容那时淄博的人口稠密,商业繁华。

  从今年初开始,淄博这个名字就响彻了祖国的四面八方,大江南北,“赴淄赶烤”成了一句流行语。早在五一期间,曾动过这个念头,去淄博吃烧烤,但旅行社没凑够人数,一拖再拖,无法成行。

  这次终于来了,来到了预订的这间名叫“玉米地烧烤”的烧烤店。在烧烤店外面,搭了一个大棚,小小的不锈钢小方桌,矮矮的小折叠凳,大棚内上百张桌子座无虚席,听到的是来自全国各地方言的语音。好在店家为我们预留了三張桌子,将三张桌子拼成一条长桌,14个人将就着挨挨挤挤地坐下。服务员递过菜单点菜,其品种多种,丰富多彩,吊起了大家的胃口。不多时,端上三个烤炉,炉火正旺,继而食材等纷纷上桌了。一般大家吃烧烤都是店家把肉烤熟,食客只负责享用,但淄博的烧烤与众不同,将食材放烤炉上,只需数分钟,待烤到两面流油,外表微黄,送入嘴中,那才是个香。导游告诉我们,淄博吃烧烤的正确方法:首先选择新鲜的肉类和蔬菜,这样口感好,更健康;其次,烤制时掌握火候,避免食材过度熟透和生熟不均;最后,吃法也很关键,有的是面饼加上葱和调料,再把烧烤好的食材包在面饼里,卷起来,然后抽掉串起食材的棍子,即可食用。也有的直接从烤炉里拿起烧烤,免去那一切烦琐手续,我亦属于后者。

  2

  淄博烧烤为什么这样火?通过过去大半年的网络关注,和这次去淄博的游玩,我认为有这几方面的原因:第一、价格实惠公道。不欺客,不宰客,政府公告,凡出现宰客现象予以重罚,维护了一个公平的环境。不管是节假日还是旅游旺季,不得随意涨价,价格实惠公道,让外地人感受到了安全感。这次晚餐我们一行14人,除了3位女同胞怕热,会上火不敢吃烧烤,11个共花费420元,平均每人不到40元。

  第二、吃法新颖。前面介绍的一样,店家将食材烤成了7、8成熟,需自己添加调料,食客们有一种参与感,对自己烤焦的食材有种成就感。

  第三,露天烧烤氛好。随着各地创城脚步,露天烧烤和碳火烧烤也不允许,而淄博却保留了这一人间烟火气。特别是经过疫情三年,不能随意出门旅游,年轻人聚在一起渲泻气氛。

  第四、当地人热情好客。山东人热情好客,个性豪爽,外地人来淄博很少发生宰客现象,既使个别的也将重罚。今年五一黄金周假期,就接待了500万游客。各地开通“烧烤专列”,不远千里驱车自驾奔赴淄博,淄博人民热烈欢迎迎接,不少私家车到高铁站免费接送客人,也有市民自费到高铁站免费赠送矿泉水,更有185帅哥在车站列队迎客,让人非常感动。

  第五、政通人和。在今年上半年,淄博无疑是国内最为火爆的城市,凭着分量足、价格实惠、氛围感、烟火气的因素,让此前默默无名的三线城市,迅速爆红网络,成为全国旅游城市的榜样。一个地方的发展、兴旺,离不开一个好的领头人,而淄博在全国火爆,54岁的淄博市委书记功不可没。这五个因素我认为缺一不可。

  据网传,淄博烧烤能风靡全国,还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令人感动。疫情期间,山东大学1.2万名大学生被转送到淄博隔离,隔离期间,当地为学生的提供了餐饮和后勤服务,而最后的一餐,当地政府甚至包下了一个区的烧烤店,让学生的吃上个烧烤餐。离别时,学生们留下了感谢信表示,春暖花开时,会再来淄博吃烧烤。孩子们懂得感恩,今年初防控放开后,这批大学生互相带着亲朋好友、同学,并通过拍抖音、发视频,在媒体传播,带动了淄博的旅游业。淄博市民们说:他们就像春天的燕子,飞走了又飞来了。

  3

  五一节假期之后,淄博烧烤热在下降,这也是有多种因素,消费者的新鲜感消失,特色优势逐渐弱化,烧烤市场的变化等。

  淄博真是好运,有先人相助,在烧烤热降温之际,刀郎的一首《罗刹海市》又唱红了淄博。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过七冲越焦海三寸黄地只为那有一条一丘河河水流辽苟苟营苟苟营当家的叉杆儿唤着马户十里花场有浑名她俩耳傍着三鼻孔未曾开言先转腚每一天蹲窝生把蛋来卧老粉嘴多半辈儿以为自己是只鸡那马户不知道他是头驴又鸟不知道他是只鸡勾栏从来盼雅自古公公出威名打西边来了一个小伙儿他叫马骥美丰姿少倜傥华夏的子弟只为他人海乏舟搏风打浪龙游浅滩流落恶地他见这罗刹国里异常颠倒马户爱听那又鸟的曲三更的草鸡打鸣当司晨半扇门楣上表真情它红描翅那个黑画皮绿诱鸡冦金镶蹄可是那从来煤儿生出来黑不管你咋样洗呀那也是个脏东西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那又鸟又不知道他是一只鸡岂有画堂登猪狗哪来鞋拔作如意……

  这首由刀郎作词作曲和演唱的《罗刹海市》来自蒲松龄的《聊斋》,而蒲松龄正是淄博人。这首《罗刹海市》刚一推出,便唱红了半边天,据说目前其播放量达到了1000亿次以上。作品描写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罗刹利”国,暗讽以丑为美的颠倒世界,在那里,越丑越是担任高官要职,掌管朝政,越是美,越是看成妖怪。我也听过很多次,开始感觉到不顺耳,后来听多了反而很有情调,也认为,这是一首好歌,受到了国内外民众的喜爱。至于是不是有的网友指向某人某事,成年人都有自我判断能力。

  4

  蒲松龄(1640一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因其著作《聊斋志异》,世人皆称聊斋先生。先生出身于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清代文学家和著名作家,蒲老先生九泉之下也许没想到,三百年后用他作品改篇的一首《罗刹海市》,会给他的家乡带来一波旅游热。

  我们从淄博市区来到淄川区的洪山镇蒲家庄,约半个多小时,到达蒲松龄的故居。现在已扩建为蒲松龄纪念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占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从大门进去,四合院一个挨着一个,拥有6个小院,7间展室,门庭宽敞,院落错落有致。跟山东其他农村住房一样,均为平房,青砖灰瓦,保留着明清风格。

  我们依次参观完6间院子和7间展览室,在蒲松龄的生平展里,对他的生平作了详细的介绍,还展出了一些实物,如从蒲松龄墓中出土的油灯、捻珠、酒壶、酒杯、铜镜等,让游客更直观的了解蒲松龄的生平和文化背景。

  蒲家庄村东有一口叫柳泉的井,附近柳树成阴,故名柳泉。相传蒲松龄经常在这里摆上桌子和板凳,沏茶待客,听路人讲亲身所见所闻的故事,他的很多著名短篇小说和《聊斋志异》中的许多素材,便来来自于柳泉的茶壶之上。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年轻时,曾借过一本《聊斋志异》读过,但那是繁体字,又没系统学过古文,看得一知半解,但还记得有篇叫(名字忘了)内容是一位含冤投井的女子每天晚上跳出来喊冤,因为冤情跳井自尽,但心有不甘,不时夜间跳出井外,一身白衣,长发及腰,找人替她伸冤。我真想去看看这口井,去体验先生的创作意境,无奈这天还要赶到济南,只好放弃。

  近日看到一则消息,也事关淄博,许女士和闺蜜各带着孩子国庆节期间到淄博自驾游,因高速堵车,到淄博时已是晚上12点了,找了多家旅店都客满,于是她们想到了报警求助,经派出所联系旅店,也没有找到床位。她们请求将车停在所内,人在车上睡一晚,所长不同意说他想办法,于是民警们立即动手,收拾房间换上新被褥,把她们请进派出所睡了。淄博之所以火,是因为年代缺的不是吃的,而是需要从上到下给足了对游客的尊重,让游客过去有客人的感觉。

  离开淄博时,还真有点舍不得,依依惜别,若能再住个三、五天就好,把淄博看透看细。仔细琢磨。网上都说:淄博的交警乱停乱放不罚款,只责令移开,交警只指挥交通和维护秩序,城管人员会帮助商贩摆地摊;超标电动车可以都上路,无牌照不马路上换牌照,不禁行、不罚款、不扣车。政府各部门都实行人性化执法。网上都说:淄博市成立老年食堂,80岁以上吃饭免费,60岁以上每餐交2元钱;网上也说:市委市政府几十年没起办公楼,还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办公室办公,政府部门的围墙全部诉除,允许市民私家车停入并不收停车费。当然,还有很多的新鲜事物,没能够深入地去了解观察,百闻不如一见,只等今后,待淄博再次腾飞时去看你……

  未完待续,下集更精彩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杂文精选

查看更多杂文精选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