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黄基竹:自考那些事儿

作者:黄基竹   发表于:
浏览:45次    字数:2887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5篇,  月稿:0

  一天,偶然间从我的“百宝箱”中看到了一叠用回型针别在一起的自考合格证书,考试期间的一些往事依稀回到眼前。

  我是1986年8月从四川省金堂师范校毕业后就到乡村小学任教的,当时也是合格学历。1990年8月因工作需要调到初中任教,学历就不达标了,因此,我1992年6月参加成人高考,并被成都教育学院录取,于1992年9月到1995年6月进行了三年的在职函授学习,取得成都教育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文凭。两三年后,又觉得还需进一步提高,于是从1999年秋季开始,我报名参加了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学习,到2003年6月拿到四川师范大学的毕业证,历时近四年时间,其艰辛也有,乐趣也多多。

  宾至如归

  当时自考考场一般设在城关中学,我们选择住宿首先是考虑经济实惠,一同参加考试的同事同学主要都是教师,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对于我们当时的经济状况来说,也无从讲究。我们常住的有两个旅馆,都在文化街靠近考场附近,一个叫洁静旅馆,一个是供销合作社开的旅馆,名字早已记不得了。价格都不高,好像是5元钱一晚。我们进出也比较随意,房间布置简陋,住得相当舒适,给我们的感觉真的是“宾至如归”。

  来碗豆花儿

  考试期间的复习有时也是很认真的。如遇没有考试科目的时间,也到南滨路觅一茶园,泡上一碗“三花”,边品茶边复习边欣赏河边的美景,也欣赏来来往往的美女,偶尔也来点美食。当时河边叫卖的主要有几种声音,一是卖锅盔的“锅盔包凉粉”“锅盔包粉蒸肥肠”“锅盔包粉蒸牛肉”,一是卖囟鹌鹑蛋茶叶蛋的,还有卖豆花儿的等等,那一声声的叫卖声极具诱惑力,那“锅盔包粉蒸肥肠”听得你感觉到油泡泡的,那“豆花儿”后边的儿化音拖得老长老长,再加之各种香气扑鼻热气腾腾,真的令人垂涎三尺连咽口水。

  我当时特别喜欢吃豆花,那软软的白白嫩嫩的豆花儿,添上几颗香酥豌豆一小撮大头菜粒,洒上几点香葱,再配上熟油辣子、花椒面、酱油、醋、味精、白糖等佐料,那味道,简直巴适得板。复习的过程中,听到卖豆花儿的来了,“来碗豆花儿!”边吃边复习,感觉美美的。过了一会,又听到卖豆花儿的声音,“来碗豆花儿!”边吃边复习,感觉美美的。又过了一会,又听到卖豆花儿的声音,“来碗豆花儿!”这时,只听那哥老倌说:“咦!你吃第三碗了!”猛然我才醒悟,这卖豆花儿的原来是同一人来来回回的。我赶紧讪笑道:“开玩笑的!”

  “哥”与“叔”的区别

  自考期间的饮食也很简单,有时就在街边小食店来一碗面条或是抄手(馄饨),偶尔也约几个人下苍蝇馆子喝一台。

  一次,我们正吃喝到“豪言壮语”阶段。据说喝酒有四个阶段:轻言细语、豪言壮语、胡言乱语、不言不语。只见一小美女来桌边推销啤酒,边喊“叔叔”边极力推介该款啤酒。我们听到喊我们“叔叔”,总觉有点别扭,一桌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大叔,她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那么称呼也是名实相符的。这时,只听一哥们说:“你喊我们哥哥,我们就喝你的酒。”那女子也很省事,马上改口。结果那天好几个人喝到了“不言不语”阶段。

  通宵达旦

  成都,是一座生活安逸的城市。我们虽僻居乡村,平时业余时间也喜欢搓两把,娱乐性情。纵然是自考期间,我们也不忘劳逸结合。一个傍晚,几个学友邀约去搓几把,虽然我与另一位学友第二天上午就有考试科目,但还是没有经受住诱惑,并约定最迟打到十二点。可是一入场,就忘乎所以了,过了十二点,也没有人提醒,一打就打到了大天亮,现在也记不得当初具体是什么情况了。只记得我去考场的途中都感到迷迷糊糊地,感觉到天空灰蒙蒙的,当时以为是下午了呢。幸运的是,我那次考试居然合格了。

  这事也成了我此后谈笑的资本:自考也并不是大家想像的那么难!

  英语之殇

  当初在了解自考科目的时候就注意到了,有“英语”,差一点把我吓退了。要知道,我读初中的时节,虽然开设有英语学科,我却学得很差,记得中考时只考了50分,幸好当年中考时中专、师范是不记入考试成绩的,只是高中要记入考试成绩。还好,英语是选考科目,但学分比较高,需用另外三科的学分方能充实。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不考英语,那么就要另选3个学科。本来选考英语的话,就只考9门学科,如果不选英语,就要考11门学科。加上最后的毕业论文合格证,我的自考单科合格证高达12张之多。现将其罗列于后,以兹纪念我那曾经的岁月,也记不得那些是必考科目,那些是选考科目了,也记不得是哪三科弥补了我那“英语”之殇的。它们是:《中国通史》《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政治经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巴金研究》《中国古代散文研究》《训诂学》《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

  60分万岁

  自考,是最能体现“60分万岁”的考试了。60分,就是一个严格的分水岭,过了60分,你就合格了过关了,哪怕你考了59.9分,也必须重考,纵然你考了100分,也不过是“合格”而已。

  自考于我而言,也确实挺难的。客观原因是工作重、生活忙,一般情况都是上两个班的语文课;主观原因是好玩,学习不勤奋。极少数的课程是一次性过关的,多数是两三次才考合格,有一科甚至考了四次才过关。

  翻检这些合格证。

  从合格证取得的时间来看,1999年12月是《中国通史》《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政治经济学》3科;2000年6月只有《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1科;2000年12月《语言学概论》和《中国古代文学史》两科;2001年6月是最多的一次,共4科合格,分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巴金研究》《中国古代散文研究》《训诂学》;《美学》是2002年6月取得合格证的;《毕业论文》是2003年5月获得的。从这些时间可以看出,有的考试时间,居然一科合格的也没有,用一句时尚话说是“刷白钩”了。

  从考试成绩来看,真的是60分万岁。82分的《毕业论文》是最高分;70分以上的有两科:《中国古代散文研究》76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4分;其余八科都是70以下的:《训诂学》68分,《中国现代文学史》67分,《巴金研究》66分,《中国通史》65分,《语言学概论》64分,《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63分,《政治经济学》和《美学》这两科则刚好60分。这些刚好60分的,说不定是阅卷老师善心大发,将我们五十多分的成绩“四舍五入”收上来的呢。

  没有围墙的大学

  我平生最大的遗憾之一是没有读过正规的大学。全日制学历永远定格在中专(中师),幸好提升专科学历的时候是每学期脱产一月专门到成都教育学院集中学习,也算能找得到校门。而自考,真的就是没有围墙的大学了。我的本科毕业证上有两枚鲜红的印章,一枚是“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一枚是“四川师范大学”。这四川师范大学,对于我而言,始终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纵然《毕业论文》的答辩是在校内进行的,对校园也早已淡忘,只记得当年所写的毕业论文是有关“毛泽东诗词”方面的,也依稀记得我在考官们面前侃侃而谈自小喜欢古体诗词更喜欢毛主席的诗词,对他的《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更是随口吟来。这毛泽东的诗词,也是我如今爱上近体诗词创作的动因之一。

  每当有人说起自己是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常常非常不自信地说:“我们是校友,我也是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的,括号自考括转来。”但从我的内心来说,是相当自信的,也许我这自考的文凭,说不定比他们某些人的毕业证更硬气。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轻年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