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大风煞景:临帖

作者:大风煞景   发表于:
浏览:59次    字数:193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23篇,  月稿:0

  一 临帖

  壬寅正月,临《苏玉华墓志铭》,余自欧书出,近岁多习魏碑或其体诸书,仍未脱欧书之气。岁前有习虞之《孔子庙堂》、《演连珠》以挫欧书之方硬,然再习《苏玉华墓志》中深感其距欧书甚远。查寻考校,皆言之伪作!然又无详述。此当笃信吾之所感。欧书碑刻甚多,真跡亦不少,所传托伪之作众矣!然世皆自考校而结论之。又考校之中以笔法而论者鲜矣。欧公笔法自碑帖中,上可追隋《苏孝慈》,乃至魏碑诸帖之印跡。传世其亦得二王之笔法,何乎笔法哉?今言之运笔行墨之习惯规律。唐之前都以自然绞转,调整笔锋而运笔,初唐名家寻至二王,皆法如此。及至柳书,顶锋藏露而正中锋,行运画字之始也。后世明清台阁、馆阁其源在柳书之笔法之行运,取欧书之形端。然谓书法者多观馆阁之形而谬欧公之遗害,忘其笔法祖柳书,欧公罪何冤耳!

  书有风格之论,因好恶而褒贬彼此,冠以艺术之道。余自无心偏好,当蓄力于各家之长,遍临而究天人之法,以求精进足矣。

  去岁自手书《千字文》,手刻勒石,又拓印其文,笔跡碑印之异自然悟道,再魏碑临习之扰通之于刀笔之间。正所谓:历之其雄,方知其所以然也。深知己所缺,亦是历练之少耳。然今人何以古人比,今人之书文,电脑录入、语音转换,何劳之于毛笔书纸卷!脱离生活实用,美曰:静心修炼!已失习书之初道而谓之艺术,浮躁之线条质感,盛名之下丑书乎?

  为习书故,今之工作,凡文皆手书之,余暇拾毛笔而书,假日方有临碑帖之时。余书亦不择笔,尤好秃笔书习。当是科技先进,普遍之管毫优右军手中笔千年,无复辩焉!勒石书丹,磨损笔毫,愈书愈坚韧也,秃笔习书,浑身解术,但求笔力,绞转顿挫遍用之,乃悟笔法之真谛。

  自幼听闻:“大笔写小字”、“无往不收”、“逆锋入笔”……诸言,初当无悟,久习而知之。再者,今世所临之碑帖皆放大,谓之高清,反观真跡,何以今之大字而书?百年之前,纸张何其珍贵,恨不得一纸而书千言,又勒石何其艰辛?自动雕刻,可曾梦想?先辈意志,唯练内功。故而蝇头小楷,今人感叹,立壁信书,几人可及?知此,遂习小楷,行练临习亦不过寸方,亦老人言之谓“核桃字”方寸间世界足矣。

  壬寅正月既望,习书感言,淦 撰並书

  二 藏头护尾

  所谓“藏头护尾”,在运笔过程中经常被表述为“逆锋入笔,回锋收笔”或者说“无往不收,无垂不缩”。其实不然,用毛笔写字过程中,我们希望达到的效果是笔画有质感,入骨三分,这样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厚重和沉稳,以至于书写出来的字,不是很轻浮、很飘。所以,很多时候强调的是“中锋行笔”,从最开始的篆书乃至隶书,如果没有掌握中锋行笔的法则,这两种字体写出来是没有质感的,当然楷书、行书、草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锋行笔也是至关重要的。也有人将中锋行笔理解成为铺毫,甚至理解成为笔毫平铺,这样在入笔和收笔的时候就会出现尖头。于是,绞转、顿挫的笔法便弥补了入笔和收笔的不足。但是这些笔法还是不能真正地诠释“藏头护尾”,需要在不断用笔练习过程中去观察和思考,用毛笔写字过程中笔毫的价值到底是怎么发挥出来的?

  首先,毛笔的笔毫虽然软,却都具有弹性,这是毛笔区别于其他所有硬笔的最本质的特征。这也是毛笔字区别于其他硬笔字最具特色和艺术价值的特征。在所有硬笔书写中所用到的笔法不外乎是轻重、疾迟和扭转,而发挥笔毫的弹性笔法几乎是没有的。不过排笔虽然具有弹性,其所书写的文字将其弹性作用发挥出来的还是用在汉字书写上,换言之,也是汉字的书写将排笔的作用进一步发掘出来。正是因为毛笔笔毫弹性的作用,所以在书写过程中入笔和收笔必须以中锋行笔的方式铺毫,而且笔尖笔毫以弯曲的形式进行回弹(不是直接弹出去,而是回弹)。在很多笔画中,起笔要做到藏锋,不至于使笔画很尖,很突兀。这个藏,表面上看起来是笔毫,实际上是通过笔毫将墨传递到纸上所表现出来的质感,至于“护尾”也是同样的道理。

  其次,毛笔在蘸墨以后呈锥形状,这就决定了毛笔所书写的字形千变万化,在求同和存异之间所展现出来的艺术价值优于其他文字书写工具所书写出来的文字。正因为这一点,只有在毛笔书写中有中锋和侧锋的区别,至少从传统的审美来讲,中锋行笔是主流。如果起笔和收笔过程中不藏头复尾,写出来的笔画必然是两头尖,中间粗,这样便不能表现汉字书写的审美要求。当然也有例外,如中山王鼎中的篆文就是两头尖,为了克服中间粗的弊端,在融合篆文笔画均匀的基础上,便将笔画拉得很长,表现出一种修长的审美。由于毛笔特定的形体工具,书写过程中“藏头护尾”是必然的。“藏头”方法包括逆锋入笔、切笔绞转、驻笔起运等;“护尾”方法包括回锋收笔、驻笔绞转等。

  虽然“藏头护尾”仅仅是一种行笔的规律,但是其折射出来的是整个汉字书写过程中以中锋行笔为主流的笔法要诀。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临帖 煞景 大风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语琴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5-16 12:42
    美文苑
    书有风格之论,因好恶而褒贬彼此,冠以艺术之道。余自无心偏好,当蓄力于各家之长,遍临而究天人之法,以求精进足矣。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