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

【家园】难忘仙坛翰墨香(散文)

作者:浩瀚522   发表于:
浏览:6次    字数:1450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176篇,  月稿:1760
  难忘仙坛翰墨香  仙坛的确是不平凡的,旧时是居仙藏福的香火鼎盛的道教胜地;如今却成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琅琅书声伴着眩目洋舞的高雅之地,是平阳全境最高级的学府。政府也确为关心,校方更是竭力。我考进大学来到仙坛,颇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别说是从东门车站一下车就受到校方鼓乐鲜花的迎候;就是一到校即住进高楼大厦,受到先生们的关怀,就感到非常的荣幸。

  学校为了让我们确保得到高等教育,于是向全市、全省、以致全国,招聘先生,聘请教授讲课。教授们也挖空心思,千方百计为我们把课讲生动一些。期间我恭敬聆听过的金江先生的童话寓言讲座以及马骅教授有关鲁迅前期散文的讲座,还依稀记得一些,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先生的模样早就朦胧疏淡了。随之疏淡而去的还有“高老头”“瞿瞿”的哨子声;还有蔡老师引领我们齐唱《黄河大合唱》时发出的“隆格隆格”声;还有姚老师教学《雷电颂》时的“……你咆哮吧!”的朗诵声……唯有缭烧在古典文学大讲台上的香烟,以及烟雾下那张古铜色的脸,却永远让我难以忘怀,那就是易明震先生!

  易先生是学校引进人才时招进来的一位代课老师,早年发迹在四川,后来因家庭成份之故逃难离乡,随他姐来苍南徙居。据说是全国解放之时,他们姐弟俩准备逃往台湾,错过了航船,也许是让别人遗弃了。他们只得安家苍南,苦度平生。异地他乡,人生地不熟,他们奔波红尘,温饱难就,何谈成家立业。因此,年过半百,易先生还是光棍一条,唯有年轻时饱学的翰墨足慰平生。于是,先生每天吟诗作赋,潜心古学,逐成名闻遐迩的饱学之土。后来,终被聘为大学老师。

  易先生生活平淡,不修边幅,唯抽烟是好。每每于抑扬顿挫的古典文学讲课之隙,便在讲台边,斜倚着讲台吞云吐雾起来。有时忘了带香烟,便向我们学生讨烟抽。等过足了烟隐,又开始他那颇有情致的讲解。精辟的讲解,引来了我们阵阵的掌声;绘声绘色的吟哦,博得我们阵阵的喝彩;滑稽的问学生讨烟及抽烟的样子,引得我们阵阵哄堂大笑。

  课余时间,易先生总喜欢与我们一起寻欢作乐。去喝个酒,易先生是少不了的,他讲究的是古典式的猜拳发酒令;去登个山赏个景,也少不了易先生,他能对景抒情,甚至于借酒叹愁,仰天长啸;聚个会,闹个欢,也少不了易先生,他有的是满腹的文才,那古典式的诗词吟哦,本来就是他的拿手好戏。他按剑学虞姬,起舞弄清影;举杯仿太白,醉里邀明月;击节效冯渊:“长铗,归来兮,食无鱼!”他尤喜京剧,夜深人静的时候,总能听到易先生在哼唱着那古典名曲《夜深沉》。凤凰山有他高吭的长啸;圣井寺有他低沉的短吟;金鸡岭有他雄壮的豪唱;东海滨有他壮烈的歌咏……

  易先生平生不得志,家庭罹难,生活落泊。在平阳,他举目无亲,唯把我们这一帮子弟当成他自己的亲人。每每兴来,总得呼朋引伴,让我们前呼后拥,他就会开怀吟唱,举步起舞。然而曲散人静之时,他还得深尝独孤之苦。尤其是我们毕业之时,我们就要天各一方了,他是几宿未眠,红着眼圈,在我们面前很少说话,往往语咽声断。离别的时候,他给我题了临别赠词:“胆欲大、心欲细、行欲方,智欲圆!”他隐去了自己的孤苦与离别的忧伤,还在念着我们的处身立世。

  路隔千里,人别卅载。去年之秋,我们终于相聚,去灵溪看望易先生。他依然乐天,虽近九秩,犹鹤发童颜,记忆犹新。一见面,还能呼出我们的名来。回来后,思心无寄,特赋诗一首,取作《赠易明震先生》:“巴山曾立志,蜀水晚来秋。仙苑哺桃李,灵溪念故丘。文章皆锦绣,诗赋尽吴钩。”以此聊表自己对恩师易先生的感激之情。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杨静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大学生活

    查看更多大学生活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