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作家的“硬骨头”

作者:美文苑   发表于:
浏览:40次    字数:2614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9篇,  月稿:3

  吴万夫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学评奖活动或征文赛事受到公众的质疑和诟病。甚至连国内某些最具权威性的文学奖项,在评选过程中,其客观性、公正性等也曾遭到不少文学爱好者的过度解读。至于评奖是否像公众质疑的那样存在“潜规则”,我不便过多评论,也不能妄下断言。既然有人对评奖结果发出不同的声音,这说明我们的舆论环境有了显著改善,文明进程又有了更大的提高。最起码一点儿,这也说明公众对文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

  十年前,我的诗歌《鹰城的高度》在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共平顶山市委、平顶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平顶山“三苏杯”全国诗歌大奖赛评选中,荣获新诗优秀奖。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当有人问及我最近的创作情况时,我顺便将此次获奖的事儿向他们说了。因为我平时很少写诗,也不会写诗,这次获奖于我而言,能在4318篇参赛作品中有幸进入评委的法眼,多少出乎我的意料。当时,我本是怀着一份喜悦的心情,希望得到一位文学老师的鼓励。没想到,我的这位文学老师当头给我浇了一盆凉水:“你都是在全国有知名度的作家了,怎么还去参加这类大奖赛?我是从不参加什么大奖赛的,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掉架子的事情!”

  我的这位文学老师的话,噎得我半天无话可说。出于对老师的礼貌尊敬,我嘴上对他的话表示认可,但心里却有几分不服气。回家之后,我甚至还专门翻阅了《平顶山三苏杯全国诗歌大赛获奖作品集》,发现其中的很多作者都在《人民文学》《诗刊》等大牌刊物发过作品,就连大卫、陈有才等著名诗人均与我同台获奖,我有什么好丢人的?想到此,我释然了,没再把这位文学老师的“批评”放在心上。

  当今时代,受多媒体的影响与冲击,纸质传媒的领地日渐被侵蚀萎缩。不少文学期刊或文学机构为了生存,不得不借助各种形式的评奖活动或征文赛事吸金,以便“贴补家用”。由于主办方进行评奖的目的和手段不一,这就导致了在评奖过程中出现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这种结果必然会让公众对各种评奖的公正性与权威性产生质疑,难免遭人诟病。因此,人们对各种多如牛毛的评奖活动不以为然,也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我在几家杂志社工作期间,曾亲眼目睹有作者为了发表作品或者获得某个奖项,不惜在主编面前溜须拍马,奴颜婢膝,这是对文学的最大不敬与亵渎。每位作家都希望自己多出成绩、多获奖,这本无可厚非,但作家一定要坚持正确的名利观,不要掉进名利的陷阱里,被死死捆缚住高贵的灵魂。更多的时候,是作家自己轻贱了自己,从而助长、滋生了评奖的乱象。譬如,网上很多大奖赛把评选权直接交给网民,根据读者点击量最终确定获奖名次,这样就很难保证评选结果不变味儿。有些作者的作品明明质量很差,但因为四处发动朋友支持“点赞”,甚至不惜掏钱雇佣“水军”求得超高点击量,直接影响了大奖赛的客观公允。这样的作品即使获得再高的奖项,又有何意义?

  很多年前,国内某家颇具影响力的期刊举行了一次面向全国的大奖赛。当初,奔着这家权威刊物,我本来也想参加大奖赛的,但负责这次征文活动的编辑朋友及时劝阻了我。他直言不讳地告诉我,这次大奖赛主要是以赚钱为目的。果然,后来所有的参赛者几乎都接到了获奖通知,只是名次不同而已。每位参赛者只需交纳2500元会务费,就可以参加颁奖典礼并获得荣誉证书。有意思的是,这件事后来在网上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受到众多网友的质疑,但仍有很多作者把这次获奖经历看得无比神圣,为了拉大旗作虎皮,借助权威刊物抬高自己的声誉,每次在简介中都会自鸣得意地写上“×年×月获得《×××刊》奖”。每当看到这样的简介,我只能会心一笑。

  最有意思的是,有作者在参评鲁迅文学奖或茅盾文学奖时,按照工作流程,评委会对所有参评作品一律登记造册,并在《文艺报》上予以公示。有的作品明明在初评时就被筛下了,压根儿就没有进入中评、终评行列,但有的作者却在以后的简介中煞有介事地写着“作品入围鲁迅文学奖”或“作品入围茅盾文学奖”。其实,“登记”与“入围”,本来风马牛不相及,鸡皮贴不到鹅身上,离入围鲁奖、茅奖相差甚远,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事情。这种言过其实、胡乱往脸上“贴金”的人,都是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古人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套用这句话来说:“文人爱名,也须取之有道。”一名真正的作家,其在文坛的地位,绝对是靠一个字一个字、货真价实码出来的,需要的是对生活和艺术的虔敬心,而不是靠投机取巧、自吹自擂吹捧出来的。靠吹嘘出来的名头,最终像肥皂泡一样,吹得越大,爆炸得就越快。作为文学爱好者,靠掏钱获奖还可以理解,他们就像是喜欢京剧的票友,充其量不过是玩玩而已;但被冠以“作家”头衔的人再去掏钱买证书,并且高调宣示,就令人匪夷所思了。这就好比买了一束塑料花,既然清楚自己买的是假花,那就最好放在家里敝帚自珍、自娱自乐、自我欣赏好了,千万不要再拿出来招摇过市、沾沾自喜,免得贻笑大方。

  我始终认为,作家是靠作品说话的,来不得半点虚假。一篇作品的好与坏,读者一目了然。如果作家手里缺少了“干货”(好作品),即便靠歪门邪道弄来再多的证书,也证明不了自己,只能是一件狗尾续貂的事情。作家获不获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好自己的作品。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千万不能因为欲获得某个奖项而挖空心思,丧失文人应有的骨性。我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什么级别的奖项,哪怕这个奖项来自民间,只要评奖不让作者掏钱,只要是靠作品质量说话,而不是靠出卖人格与尊严换取,就体现了该奖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古往今来,将文学作为获取功利的工具之人从来不在少数。好在文学的生生不息与那些人不存在利害关系,不是由那些利欲熏心的家伙说了算。有人想当明星,想天天活在媒体娱乐版上;有人想做有钱人,想夜夜泡在花天酒地里,那就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好了。文学是由《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那样的作家所创造出来的。如果让我回答文学是什么,我只能告诉大家,无论在哪个时代,文学都是一把硬骨头。”

  我非常赞赏著名作家刘醒龙的观点,我也非常希望身处浮躁社会的当代作家们,人人都有一把“硬骨头”,切勿急功近利。一名作家,无论在文坛行走多远,纵使缺乏精品力作,也不可没有风骨。身处这个伟大变革时代的作家,既不要妄自尊大、目空一切,也不要妄自菲薄、自轻自贱,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码字工作,千万不要吊死在名利树上,让自己白搭了一口气,还恶心死了别人。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硬骨头 作家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读书感悟

    查看更多读书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