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短短96字却是孩子一生做人的基础

作者:荒漠烟花   发表于:
浏览:27次    字数:2985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2篇,  月稿:0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趁着孩子还小,给他一个正确的处世观念,就是送给孩子快乐的人生。

  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家训,浓缩了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短短96字,却是孩子一生做人的基础。

  01

  勤读书,要孝悌

  知识拓宽格局,格局成就人生。

  读书,是获取知识,打破门第之见最廉价的捷径。

  一个七岁的男孩不读书,就可以放羊挣钱。

  过了十年,这个孩子就能放牧一大群羊。

  可是过了二十年,他也就达到了能力的上限,这一辈子也就只能放羊了。

  如果让这个七岁的孩子读书,二十年后,他早已走出山沟,在城市站稳了脚跟。

  除却知识,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天性良知。

  若是父母身体力行的教会了孩子什么是孝顺,这个孩子就会知道推己及人,心怀父母。

  一个高情商,懂孝顺的孩子长大了,也会知道尊重父母,照顾父母。

  从小教育孩子认真读书,孝敬父母,这是王阳明家训中的头等大事。

  02

  学谦恭,循礼仪

  有一种修养,叫“勿以身贵而贱人”。

  教会孩子不因为自己的出身而仗势凌人,就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若是因为家庭条件优越一些,就从小纵容孩子目中无人,捧高踩低的恶习,将来孩子真的犯了大错,就无法挽回了。

  而能把内在谦恭的美德,变成外在彬彬有礼的气质,更是让人受益终生。

  有的人就算成年了,还是言语任性,目中无人,人缘奇差。

  有的人还没有走上社会,就已经学会了礼貌待人,身边总是不缺贵人。

  不抬高自己,亦不贬低别人,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03

  节饮食,戒游戏

  “饮食有节”,是古人基本的生活态度。

  在这个物产丰富,经济条件相对宽裕的年代,如果不能适当的节制饮食,小小的年纪就被肥胖等富贵病缠上,那这个孩子未来要怎么办呢?

  我身边有一位老人家,很小的时候就习练武术,饮食规律而知道节制。

  今年少说也七十六岁了,身体各项指标却都很健康,想吃什么都能吃一些。

  这位老人家每天乐乐呵呵,想去哪里游玩就去哪里,还真有几分任侠之风。

  相比之下,因为肥胖而自卑的年轻人们,就太让人心疼了。

  玩乐,是孩子的天性,但是绝不能让孩子养成过于贪玩的恶习。

  孩童时代是人一生当中习惯养成和学习的黄金时期,错过了这个阶段,再聪明的孩子也耽误了。

  玩物,必然丧志。

  不立志,何谈将来立德、立功、立言?

  04

  毋说谎,毋贪利

  古训有言:“诚信为本”。

  诚信,就是做人的根本,是道德的基础。

  孔子也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连基本的诚信都不讲的人,人生自然很难有什么建树。

  贪,看似得,实则失;得了当下,失了未来。

  而这宇宙天地养育万物,何曾计较过得失?

  晋商乔致庸想将茶叶生意做到俄国境内的恰克图,沿途的磕碰磨损总是让大部分的茶砖缺斤短两。

  乔致庸就有意增加了自家茶砖的分量却保持原价售出,外商因此只信任乔家的茶砖,不久之后,乔家垄断了恰克图茶叶市场,赚了个盆满钵满。

  不贪图眼前小利,人生才会有更长远的发展。

  05

  毋任情,毋斗气

  《增广贤文》中写道:“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追”。

  任性放纵,不知道约束和管理自己的性格,这是非常可怕的。

  《史记·楚世家》里有这么一段故事。

  某天,楚国的女子和吴国的女子争抢桑叶,楚女抢输了,气得回家找父亲,让他帮自己出气。

  楚父见状,叫上亲戚,就去找吴女的家人讨说法。

  两家见面后,大打出手,不小心闹出了人命。

  两国边邑的长官听说自己国家的人死了,一怒之下相互攻伐,最后楚国灭掉了吴国的边邑。

  吴王听到此事后,派了几万兵马讨伐楚国,两败俱伤,各自走向衰落。

  原本友好的邻国闹到短兵相接,谁还记得最初矛盾的起源,不过是一两片桑叶?

  做事冲动,意气用事,更是惹祸的根苗,损人不利己。

  任何时候,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

  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的技巧,就是教他选择一个更好的命运。

  06

  毋责人,但自治

  这条家训的意义在于: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这很难做到,但正因为难,才成为中今中外,由普通走向杰出的一道天堑。

  面对别人家的梨树,我国著名的天文历法学家许衡就算是正在逃难,饥渴难当都不会去染指。

  正是一份底线,使他历经磨难而不改其志。

  有的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对自己的行为毫无顾忌,但是他人若有一点小小的瑕疵,便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口诛笔伐,这种人,很难得到尊重。

  所以从小就要让孩子明白,使得一个人自由的不是放纵,是自律。

  让一个人获得尊重的,不是要求别人,而是修炼自身。

  07

  能下人,是有志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光复大业;韩信胯下之辱,十年磨剑,终遇明主。

  因此王阳明说:“只要立志真切,就能克治私欲”。

  一个目光远大,有志气的人,总是能屈能伸。

  既能勇往直前,又懂得韬光养晦,能屈能伸,能下人。

  对此,王阳明鼓励我们多赞赏孩子,孩子的内心富足了,才会自信。

  孩子自己的心态平和,才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虚心提升自己。

  08

  能容人,是大器

  古训有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宽广,舞台就有多大。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真正优秀的人,不仅能正视自己的才能,悦纳自己的不完美。

  面对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他们包容,团结,学习。

  面对不如自己的人,他们尊重,帮助,不贬低,不歧视。

  想让孩子懂得容人之道,不光是需要言语教导,父母更要以身作则。

  不要用过度的苛刻压抑孩子,孩子内心更加丰富平静,心胸自然变得宽广。

  09

  心地好,是良士

  王阳明说:

  “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王阳明曾经被锦衣卫追杀,在龙场,更是遭受了乡民的偏见和攻击。

  可是他选择了善良,教会当地乡民读书,耕种,帮助他们治病,建房子。

  很快,王阳明就从一个不可信任的外乡人,变成了乡民口中的大善人,活菩萨。

  有句古训说的好: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这就像是一棵大树,根系出现问题,整棵树也就随之倒塌。

  教导儿孙存善念,做善事,做善人,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

  作家马伯庸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的,这传承也如同古玩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

  古董有形,传承无质,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有家的地方就有家风,它像一个传承,深深影响着你的子孙后代。

  也许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永恒,但是良好的家风却能够保证我们一代又一代,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读书感悟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读书感悟

查看更多读书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