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李定超:一次特别的家访

作者:可可西里   发表于:
浏览:91次    字数:1374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4篇,  月稿:0

  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已退休多年的我,带着对教师职业的眷恋,回想起了我的一次特殊家访,虽然时间过去了整整43年,情景还历历在目,真是让人感概万分。

  那次家访是应学生的邀请去的。说是“家访”,倒不如说是向家长贺喜。时间是1980年暑期,笔者执教的川黔边界上的柏林中学高考喜获丰收,有近20名学生分别考入西南政法学院、四川师范学院、贵州财经学院、川北医专等大、中专学校,这真不愧是学校的一件大喜事,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

  1980年的高考,考生是要通过参加预选,取得高考资格后才能参加高考的。考分只通知本人,是不公布的。全国高考人数是333万,本科录取是28万人,录取率仅为8%。在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百人挑一,千人挑十的年代里,一所偏远的山区中学能考上如此多的大、中专学生,实属是一大奇迹!

  当年,柏林中学有三个高中毕业班(两年制),毕业生150余人。我任三个班的政治教学,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那时柏林只有个小水电站,水力不足,电灯时亮时不亮,即便有电,电灯有时也是不亮的,学生晚自习经常打黑摸。为让学生把基础打好,我晚上常自带蜡烛给学生讲课,输导学生做作业,师生关系很容洽,就像兄弟姐妹一般。几十年后,师生聚在一起,同学们还说:“老师课堂严肃,要求严格,少有笑脸,课外却对同学们都很好。”

  考上大学、中专的同学得到录取通知书后都很高兴,纷纷邀请教他们的科任老师到家作客,和家长一道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以表谢意。应同学们的邀请,我先后去了赵生祥、叶小琴、朱会等几个同学家作客,每个同学的家长都非常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感受最深的是到叶小琴家作客。

  小琴是在四面公社五七中学毕业后才到柏林中学复读的。她家离学校最为偏远,山路十分难走,在同学中她的求学道路更有些与众不同。

  小琴是个文静好学的姑娘,平时言语不多,学习很刻苦,各科学习发展平衡,写有一手好字,作业书写很工整,每次作业都很认真。每当我批改到她的作业时,都会给她留下几句点评,还多次在班上点赞她作业书写工整,字写得漂亮。一次课外时间与同学们交流时,我再次要同学们向她学习,考试时注意卷面整洁,书写不能太撩草。小琴听后说:“老师你板书都那么认真,学生答题书写不认真咋行啊!”“小琴,你这不是在给老师刷浆糊嗦。”同学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小琴因平时学习努力,基础知识扎实,在高考中政治考了81分(满分100)的好成绩,她感到很满意。

  我记得,去小琴家访问是她领到录取通知的当天下午,天气十分炎热。小琴说,稍凉快一点就走。因此,我们师生是下午四点才从学校出发的。从柏林到四面山就“一望路”,在柏林中学就能看见小琴的家乡四面山,看似很近,可要走足足四个小时。要下一道陡坡仙佛岩,走过荡秋千式的“人寿桥”(当地人叫甩甩桥),沿着笋溪河岸上的沙弯羊肠小道,七弯八拐,走了一弯又一弯,再经过“双龙桥”这座甩甩桥,爬完一道壁立路陡的长坡,经过一座古庙,走过一座又一座山丘才到松林岗(坟山),再走上一阵,终于到了小琴老家——岑家林。这时已是晚上八点。小琴父母得知女儿考上大学,心里很是高兴,时任四面公社主任,她的父亲(老地下党员),用节约下来的肉票买了根猪蹄子,早早备好了晚餐,祝贺女儿考上大学。

  这次家访真是难忘。难忘的是当年在山区的从教岁月,学生求学的艰苦,师生的情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学生成功的喜悦……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