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长城胜景红石峡

作者:大漠顽人   发表于:
浏览:54次    字数:1582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4407篇,  月稿:5297

  来自- 浙江嘉兴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也是至今存留最伟大的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在长达万里的长城上有三大奇观,即东边的山海关,西面的嘉峪关和中间的镇北台,而在镇北台下不远还有一个长城穿越而过的红石峡,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

  红石峡又名雄石峡,分北、南两段。从镇北台下行经由榆溪河汇聚而成的天然湖泊,湖水从峡壁闸门流出,即是北峡,砌有小坝,又形成一个小湖,这也是明代余子俊主持修筑的水利工程“广泽渠”的起点,一部分水顺渠前流,其余水流经一段岩石后成瀑,站在岩头,只闻水石相击,波翻浪滚,声如狮吼雷鸣,水气扑面,沁凉爽人,历来被人视为奇观,盛夏之时,游人都会云集于此。

  沿渠前行便可到达南峡。但绝大部分游人都要从峡头上方耸立的门楼进入,门洞上方的“红石峡”三字是由当年曾在榆林中学执教的美术教育家王森然先生所题,他还是是刘志丹将军的导师。从洞门入内,扑面而来的是两边相峙的赭色石崖,崖壁上布满了星罗棋布的石刻题匾和大大小小的洞窟。沿峡壁根部的石阶向下,然后朝前平行,左边石栏边柳树葱郁,下面榆溪河水潺潺南流,前方有一座石砌的圆拱“普渡桥”。右面石壁上除了书法石刻,还有几个大小洞室,一个小洞室中有一卧佛像,还有一个洞顶有八卦图案,其他洞室则全是空的。行至红峡中段,一石台上方建有挑檐小屋,可从北面拾阶而上,进入面积很小的屋内,东靠岩壁,西面有窗。当年刘志丹等革命家就在这里曾召开过一次秘密会议,这里也可以算是一处革命旧址。

  从小屋下来,旁边有人工开掘的石室,通过石墙门洞又是两个更大的石室,“广泽渠”水从中穿流而过。在最后一个石室边角有长方形的口,从口内石梯下行,是一个只容一两个人站立的小石台,人得抓住石壁上的铁链方可下行,这也是红石峡的一处险要。有不少女人都望而止步。然后沿着峡壁狭窄石道前行就到了广泽渠分流处,水一边流进东峡壁,另一边从普渡桥槽流到了对面西崖,人们这才看明白,这桥其实是个渡槽,上面铺有石条,可让人们顺利通过到西崖。崖上同样有很多书法石刻,其中以“华夷天堑”四字的巨幅石刻最为醒目。还有五个石窟,但已残破不堪,面目皆非。渠水也即从崖窟下流过,并从一小闸门有水溢出形成小瀑布,瀑下是一片沙滩,游人到此都会在沙滩上流连。在这里可观赏红石峡全貌,东观西望,崖壁对峙,峭拔宏伟,南瞰北眺,榆溪河水流湍急,两岸林木青翠,景色优美。当然红石峡的游览也就到此为止了。

  红石峡长约三百余米,在东西石壁上有宋、元时人工开凿的大小二十几个石窟,原曾有一座宋、元古刹“雄山寺”,但寺窟内的石造、泥塑像、壁画、浮雕石刻、碑刻题记等均在那个特殊年代尽遭损毁。西夏王国的先祖李继迁当年曾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派人于峡内凿石为穴,埋葬祖先,普济桥东侧原立有墓碑,但现已毁损无存。

  红石峡最令人瞩目的则是东西峡壁上留存的160多幅明、清、民国时期的书法石刻。这些刻字阴阳文皆备,大幅约6米,小则寸许,篆、隶、楷、行、草五体俱全,更有一处蒙文石刻,成为红石峡摩崖石刻的魂宝,堪称一绝。这些书法刻字皆由明、清时的文官、武将、以及民国时的仁人志士所題写,其中就有晚清名将左宗棠所题"榆溪胜地"及“白云初晴如月之曙,黄唐在独与古为新"的对联,还有革命先烈杜斌题刻的"力挽狂澜",此外还有赞颂红石峡的"禹迹摩崖"、'潮海蓬莱"、"天成雄秀"等;也有形容军事地位之险要如"大漠金汤"、"天边锁钥"、"威震九边"等;还有表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还我山河"、"中外一统"、"蒙汉一家"等,这些摩崖石刻皆笔力雄健,字迹苍劲,功力不凡,虽经风雨剥蚀,但其雄姿英貌却经久未衰。

  做为长城胜境的红石峡,其实并不是以秀丽风光取胜,而是因被人们誉为塞上小碑林和陕北书法艺术宝库而驰名。喜好书法的我能前来此境一睹,除了深感惊叹外,也的确是颇感受益,甚觉欣慰。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杂文精选

查看更多杂文精选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