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走亲戚(首发)

作者:粗陶-炉火正旺   发表于:
浏览:58次    字数:1704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9篇,  月稿:3

  来亲戚、走亲戚,是旧时乡村的一道民俗风景线。每当农事忙期告断,那些为亲情所系而相互牵挂的男男女女,就会拔腿开步到远远近近的亲戚处转转,尤以八月节和过大年期间最盛。

  节令一到,汉子、婆娘或夫妻双方拖儿带女,穿戴鲜亮,或者骑驴步撵或者推车挑担,顺着连庄通村的土路山道、田埂干(gān)沟,朝向娘舅爷家、老姑娘家、姨家、孩子姥娘家,及其由此所派生出来的各路表亲戚,一路迈进。按老辈传下的道道,总是先去娘亲舅爷家,再走姑家、姨家及其他亲戚。能转几家是几家,有时得费去几天工夫。亲戚多的,都能走到正月十五。而正月十六接闺女带女婿、外甥(女)走舅家,也是雷打不动的老规矩,更为常见。

  随身携带的礼品多不会太重,感觉“拿得出手”就行。多为白糖蜂蜜、馃子(或月饼)糕点和几瓶烧酒,有的如外再拎块条肉或提条鲤鱼。千万注意不要把别人送给自己的糕点,倒手转送他人。事实上,只要住的不太远,过年的节礼往往于年前就差孩子送到了。

  一入亲戚门,双方互道平安吉祥,来者必对家里的长辈行礼问好。随后男人被请进堂屋当门(注:即正堂)说话,待主方敬让便卑谦地先安身于偏位,再受恳邀甚至搀拽才会移身落到上座。然后递烟吸烟、泡茶喝茶,一起忆旧论今。小客人们得到了吃头和压岁钱后,早就黏着主家里的孩子欢快地出家门疯去了。

  而女人则下到厨房灶间,给正办饭菜忙得不可开交的主妇搭把手,也拉开了“家常呱”。此节骨眼上,准备一顿像样的待客饭食,都是主家头等的大事,像样再像样。七个盘子八个碗的,鸡鱼肉蛋都上齐了,且少不了汤面。讲究的是“上马饺子下马面”、“送客的饺子迎客的面”,取意为面条似绳能绊腿束脚留客多住、饺子形如元宝祝客出门远行发财。

  饭菜端上正堂八仙桌子后,男性宾主按尊卑长幼就座。斟酒、喝酒,□(dǎo,意为筷头“夹”)菜、吃饭,继续攀谈,越说越热乎,气氛飞增。席间还要先向长者敬酒,新上桌的菜肴都让老人先动筷子。不觉时间流逝,只感意犹未尽。等男人们推杯换盏吃饱喝足了,便撤菜盘子、下碗筷清桌,端上新沏的茶水,供谈兴未尽的爷们、弟兄们继续攀拉絮叨。女人这会才腾出空,招呼孩子们过来,于偏房下处一起围着桌上撤下的残羹剩菜坐下吃饭。

  如此地相聚,其乐融融,饭也吃了,情已续了,最后总得起身告辞。临行前,主家都不把亲戚带来的礼物全部留下,而是仅从其中拿出些许,再添上自家的稀罕玩意回赠,以示礼貌和敬意。

  最大的看点,还是新女婿节前走老丈人。其所备置的礼物必须精挑细选,一点都不能马虎。要干湿兼具、见样成双,不是“四个四”就为“八个八”,或者更多,囊括了鸡鱼肉酒糖和各色的本地常见馃子糕点。岳丈大人自然也会盛情款待,有见面礼和成桌子的酒宴等着,还请族里族外誉满乡野的德高望者莅临作陪。尽管如此,当女婿的走此趟亲戚一点都不感轻松。不仅要带着礼物到女方的至亲老爷奶奶、叔叔大爷家逐门挨个拜访,还会被街坊邻居品头论足形同观着的戏眼,最不好应付的是口泼好事的同辈本家嫂子、调皮捣蛋的愣头小子黄毛丫头片子之缠闹非难。那阵势一点都不比婚礼上逗新娘子差,再刺耳的话都得听,遭受如何荒唐的举动都得忍着,还要应声递烟、点火,毕恭毕敬低眉顺眼地屈尊服软,蜜嘴甜口尊呼不断。否则的话,就只能䞍等着恶作剧上演吧——不是往脸上抹灰、脖子里填雪、抽板凳摔身恍座,就为摘帽子剥衣裳藏东西勒索去钱财,根本吃不上安生饭。而在场的老老少少只顾笑翻了天,谁都不能恼脸,任随闹腾戏谑个够。

  走亲戚为的是维系亲情关系,此时这种感情应该丝毫不掺杂任何功利成分。有血统情谊者长时不见,就会挂念相思,便不由自主地举步移身过来过去。对于高龄病弱的老者来说,确实是见一面少一面,有时甚至可能真是此生此世的生死离别。也能见到同辈人自备饭菜烟酒,成群结伴地到孤寡老辈表亲处走动,一为情亲意切,二是减少对方待客的负担和麻烦,也有向外人亮“兵”展示此家之外来有人的意图。

  是亲八分近,亲故可以胜于一切。再近的亲戚关系只有常走才能不断,并且越走关系越近,越密越亲——是为众人之共识。只有极少数人才信奉那“投亲不如访友,访友不如住店”古谚,中间究竟有几多超凡的意味,就不知道了。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文学 亲戚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2-23 12:12
    吴培林
    很生活很有味道的好文!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杂文精选

    查看更多杂文精选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