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一个淡定的诗人

作者:姜贻伟   发表于:
浏览:54次    字数:1672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89篇,  月稿:3

  (这是姜贻魁先生的一篇散文,很有内涵,很有情怀,值得品读)

  李总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不苟言笑。喝酒时亦是如此。他身材魁梧,浓眉大眼,说话像打机关枪一样,“突突突”的。说一口浓重的地道的方言,难听死了,他却不以为然,照样地一个劲地“突”。

  除此以外,我对他就没有任何多余的印象了。

  我三兄与他是很好的朋友,在文学方面,他们之间有共鸣,或者叫共同点也行。由于这层关系,我才认识了李总。仅此而已。

  那年,我母亲不慎摔了一跤,脚骨折了,需要动手术。医生说,我母亲90多岁了,年迈体弱,术中需要输血。当时,血源非常紧张,院方迫于无奈,只得要我们自行解决。而解决途径有三:一、献血证。我们没有,此路不通。二、抽我们几兄弟的血。万不得已,此法可行,但乃下策。我们都是老大不小的人了,身体各方面都有问题。三、去血站求援,乃上策。

  但血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的,还得视情况而定,还得有熟人才行。

  熟人?血站里的熟人?有没有呢?我们各自立马开启记忆的雷达,迅速地在脑海里搜索了起来,一遍、一遍、又一遍,小心谨慎地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之细节,纵使这般,也“搜”无此人。我们面面相觑,沮丧之极,可想而知。怎么办呢?母亲手术迫在眉睫,人命关天!实在不行,只能施行下策了。

  “等等,我先给李总打个电话再说,看看他是否有熟人?”三兄打断道。他接着拨通了对方的电话,并对他说明了情况。此时手机处于免提状态,声音听得一清二楚。李总听后显得很同情,他说,我尽力吧,等我消息。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们兄弟几个都在焦灼不安地等待着、企盼着。一边猛抽着烟,一边不停地走来走去,就像几只热锅上的蚂蚁。

  终于,电话来了,搞定!

  接到这个消息后,当时,我们是多么的欢喜,一直高度绷紧的神经立刻松弛了下来,我们不禁深深地长舒了一口气⋯⋯

  感谢李总!感谢他伸出援助之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有恩于我们——我想,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在此之前,我与他接触很少,总觉得他是一个很难打交道的人,而且有点不近人情(嘿嘿,老总嘛!)。

  近段,他出版了一本诗集,叫《零点的月亮》,据说,反响不错,求购者颇多。我也看到了。

  “一千种花凋谢,一千张脸裂变样的骨朵,埋藏着春天的孤独……今夜,我不再惦念那一场雪,而无数的雪破坏睡眠,进入瞳孔和血液,卷起风暴,号叫和奔突。”(《隐退的雪》)

  “也许,新的故事将在今夜点燃,留下的文字是奇缘,也是疼感,情感的暴力在颠覆旧有的堡垒……盛大的月季花节即将开始。”(《此刻》)

  “它的死去或者与花朵有关,或者与一粒正在发芽的种子有关,某个时候,温柔充满血腥,它挂在空中,就像网罟里的鱼,但依然有飞翔的姿势,它的眼睛里依然有青草的光辉。”(《飞翔的死鸟》)

  等等,诗写得可以,想象力丰富,令人佩服。同时,也随之加深了我对他的印象。他的诗就跟他的人一样,充满了血性与悲悯!

  后来,我又知道了,他的诗多发于《诗刊》《星星诗刊》《湖南文学》《诗潮》《西湖》等多家刊物。他说,诗歌是其内心的挚爱,是源自生活的心灵之物,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感悟,是超越平凡的雅致。说得真好!

  我也喜欢与文字打交道,算来也有数十年之久了,也发表过几十篇文学作品,但我从未向他所在的报社投过稿。有次,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第一次给他寄去了一篇作品。不料,第二天便见报了。嘿嘿,有了第一次,便有第二次,投稿便渐渐地多了起来。为聊表心意,我想请他喝一杯薄酒。他却说,喝酒免了,他还说了谢谢两字。

  喝酒不来。我便有些隐约地担心起来,怕他对我有什么看法了,或者他有什么为难之处,不便直说。如果是的,那么,我就不懂味了,从此,我不会再给他投稿了。后来,事实证明,非也!我多虑了,便对他心生一丝愧疚。我想,他不是一个庸俗之人,他是一个诗人,一个注重品质的人,一个不图回报的人。他表面看似淡定,内心却藏着一团火。

  我有幸结识了他,便不想轻易地失去这份“君子之交淡如水”之友情,不仅仅是为了投稿。

  李总,名志平,君子也。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诗人 淡定 杂文 姜贻魁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美文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1-12-29 21:47
    游客
    很有内涵,很有情怀,值得品读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杂文精选

    查看更多杂文精选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