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精选

013.【宋春晖文学作品赏析】读《殷墟访古,红旗渠揽奇》...

作者:清秋丽影   发表于:
浏览:20次    字数:2113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5249篇,  月稿:5631

  读《殷墟访古,红旗渠揽奇》有感文/清秋丽影

  一般来说我旅行归来也会将所见所闻略作整理,所以读宋春晖老师的文章会有一种亲切感。

  我之所以选择此文,因我也曾到过红旗渠,但未留下只言片语,今天读宋春晖老师的文章,弥补了我的缺憾。在这里赏析不敢妄称,只是一点浅薄的认知。

  一、文章真实,且弘扬正能量。

  游记类的散文不同于小说可以虚构,所叙事实必须真实,因为真实是文章的生命,还要紧跟时代,弘扬正能量。

  这一点从宋春晖老师的文章中可见一斑。如他在此文中所言:该工程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12408座建筑物等等,当我读到这一组组数据,回想起景区那一幕幕画面时,激动的心情又一次爆燃,为林县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强烈地震撼,以致令我泪眼潸然。宋春晖老师用一系列数据真实地反映出红旗渠在修建的过程中,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充分表明:这是林县人民战天斗地英雄气概的彰显,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壮举!如果没有这些真实的数据,用一些冠冕堂皇的词语如“美丽”“壮观”来矫饰来粉墨,岂不给人空谷足音、哗众取宠之感!

  众所周知,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处于极度贫困期,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103万林县儿女为了生存,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大无畏精神在党支部书记杨贵的带领下,扛着一锹一镢踏入莽莽太行,与大自然进行了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空前规模的大决战,凭着顽强的毅力通过十年的奋斗,终于开出一条“人工天河”,它像一条蓝色的飘带穿行于峰回路转之间,缠绕在群山腰际之处,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宋春晖老师是这样描述的“红旗渠是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口号下孕育形成的一种红旗渠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中国已实现整体脱贫,逐步进入小康社会,仍然需要传承和保持这种精神"。廖廖数笔不仅概括了红旗渠精神的主要内容,还呼吁我们在新时代下,仍然要弘扬和继承这种精神,因为他是中华民族敢于挑战一切、战胜一切的民族之魂!

  今天欣赏宋春晖老师的文章,又给了我身临其境之感,让我再一次领略了红旗渠的风采,更为老师极力弘扬时代精神,继承优良传统的高尚情怀所赞叹!

  二、具有真情实感,且挥洒自如。

  游记类散文,更要注重真情实感的渲染,因真情是文章的灵魂。能把所见所闻恰如其分地描述出来,除做到详略得当,铺陈有序外,还要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认识也即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在叙事中抒情,用抒情的笔触叙事,并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即挖掘事物本身的内涵、对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事情发展的未来走向等等,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而宋春晖老师的文章即是这方面最好的范文。

  在殷墟访古的过程中,他除了将所见所闻刻画地细致入微外,更将殷墟文化用真情演绎得酣畅淋漓,如他在文中这样描述“那一块块甲骨,那一个个符号,无不是中华民族的魂骨,无不凝聚着古人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厚重历史,认识中华民族,读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从安阳殷墟开始,它像一束光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进之路,成就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这一段真情实感的表达,瞬间将深奥变为浅显,将干瘪化为丰满,既升华了主题,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且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怎能不令人拍案叫绝!

  甲骨文是殷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我们祖先创造出的像形文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自从汉字开辟以来,甲骨文作为一个时期的历史已不在使用,所以对刻在龟甲和兽背上的文字已然变得十分陌生,但作为文字符号,凝聚了祖先的智慧,是留给子孙后代珍贵的遗产,所以才有宋春晖老师的真情告白。

  三、注重个体的描摹,使人如临其境。

  一般来讲,随团旅游因时间有限,大都只能走马观花,好在现在有了手机可以随览随拍,这样即可将模糊的记忆变得清晰。但要将芸芸景物似流水般地一一记录会使文章平铺直叙,所以挑选代表性的景物作细致的描摹,可使读者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

  如宋春晖老师在访殷墟博物馆时,这样描述到,“展厅内琳琅满目,铜器、石器、骨器、陶器、玉器及出土文物,布满了整个大厅,让人眼花缭乱",是呀,看到五花八门的文物,谁能不眼花缭乱呢?但从哪儿给读者介绍呢,这时他抓住一件独特的文物作了细致的描摹,那就是镇馆之宝“司母辛鼎”,“司母辛鼎,通高80.1厘米,口长64厘米,宽48厘米,长方形口,立耳,直腹平底,柱状空心脚,口下四面及转角饰兽面纹,鼎内壁一侧刻有铭文‘司母辛’,司是祭祀的意愿,母是母亲,辛是鼎主人的庙号。该鼎是商朝一位叫妇好的英雄的祭祀用品。”通过这一个体描摹,既增强了读者的感受和体验,也为整个环境的烘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妙用,谁又能不击节称赏呢?

  纵览全文,既无干巴巴的平铺直叙,更无堆砌繁琐之弊,笔随心转,舒卷自如,层次清晰,形神皆具,既让读者开阔了眼界,灵魂受到了震撼,又体味到生命的坚强,感怀历史的沧桑,达到了令人心弛神往的效果,不失为一篇上乘之作!

  2023.7.15日

  IMG_20230715_153939.jpg (243.5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保存到相册

  昨天11:31 上传

  附原文链接

  河南行(1)殷墟访古,红旗渠揽奇丨宋春晖

  http://www.yfzwg.com/forum.php?m ... id=53648&fromuid=57

  (����: 逸飞中文网)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红旗渠 红旗 访古 殷墟 赏析 作品 文学作品 文学 宋春晖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心怡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杂文精选

    查看更多杂文精选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