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湖之滨的湖洲市闹市中心,坐落着一座千年古寺——铁佛寺。在铁佛寺的后院内,深藏着两株绝美的梅树,树干苍劲虬曲,繁枝清奇遒劲,每当大地飞雪万木萧瑟过后,它却满树娇艳,暗香浮动,千姿百媚,双株相映,那种带着佛系的美,很受摄影爱好者和爱梅者的追捧和喜爱。
每到梅花盛开的季节,铁佛寺就惊动了江南乃至全国,吸引着一批批观梅、访古、参佛的人。今年正月,虽说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寒潮滚滚,冰天雪地,阴雨绵绵,高速也曾一度遇堵,但却阻挡不了爱梅者坚定的脚步。他们千里迢迢从北京从深圳,从杭州、苏州、南京、上海以及周边城市,乘着高铁开着私家车,甚至不惜成本坐上飞机✈️前来铁佛寺探梅、访梅、赏梅和摄梅。大半个正月,一向清静的佛门静地竟成了网红打卡地,爱梅者纷至踏来,为的是一睹"江南第一梅"的禅韵和风彩。现在不比过去,自媒体平台网络传播的速度很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闻讯而动兵贵神速。尤其是一帮年轻靓丽的姑娘女士们更是"扎人哄",她们有备而来,一个个身着时装或传统服饰,走进古刹,在黄墙、黛瓦和红梅的相互掩映下,定格最美的瞬间。与其说她们是来赏梅,倒不如说她们是来比美,是来与花争容,与梅抢香,展示自我。只见她们轮番上阵,手执团扇,挽髻拂袖,以寺为台,以花作幕,树影婆娑下,青灯古佛傍,凌波微步,摆美走秀……
一边是青灯古佛,梵音萦耳,一边是漫步轻姿,身态娇娆。佛门圣地一下演变成了T型走秀场。此情此景,不但没有什么违和感和不协调,反而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震憾。许多短视频制作者把这一场景录制成精美的视频传到网上,让分享到的网友也陶醉在其中并带来一天的好心情。由此看来,佛门净地并非铁板一块,任何事物都是刚柔并济相辅相成,既排斥又吸引,既对立又统一。可见,持戒律与崇尚美并不矛盾,守清规与真性情相得益彰,这完全符合辩证法。其实,只要花在月下,佛在心中,就是最虔诚的普罗大众。
铁佛寺内的两株梅花大约栽种于民国初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两株梅幸远的是与佛结缘,择寺而生,占尽风水,不染凡尘。梅感佛性而长,花开禅意;寺浸梅香而盛,佛门洞开,这是其他任何地方的梅花难以比拟的。更为奇特的是,这两株梅花为六片花瓣,与雪花同形,十分稀罕,属梅中珍品,故有"雪梅"之称,更有"江南第一梅"之赞誉。
爱梅,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一种文化现象和优良传承。人们对梅的赞颂与崇拜,是仰慕梅的傲雪欺霜的品格、坚韧不屈的风骨和不畏严寒的凛然正气。古往今来,赞梅颂梅者有之,爱梅喜梅者更众。梅,已成为文人骚客们的情感寄托,是诗人笔下的浪漫与风雅。年年盛开的梅花,在诗圣杜甫的笔下是"冷蕊":"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在大文豪苏轼的口中是"冰魂":"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称谓它为"玲珑":玲珑开已遍,点缀坐来频"。一生好佛的大诗人柳宗元,称它为"寒英":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北宋隐逸诗人林逋称它为"暗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称它为"第一香":清泉冷浸疏梅蕊,先领人间第一香"。自古以来,这些诗人和墨客喜梅爱梅,已渐入佳境深入灵魂,痴心痴情,不能自拨。宋代林逋以梅为妻,元朝王冕爱梅如痴,明有高启视梅花为美人高士,清有吳昌硕视梅为知已。
梅,品性高洁,傲骨孤勇。它不但具有"纵使零落碾成泥,只有香如故"的献身精神,更有"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奉献情怀。它是甘于尘埃的正人君子,又是笑迎春风的绿色使者。人们爱梅,是因为梅性与人性相似,人性与梅性相通。人们所要追求的"三观"和所要具备的特质梅花都有。崇梅敬梅和学梅,已融入现代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里。铁佛寺的梅花除了具备以上梅花的特质,它还多了百年修来的佛性和禅意。所以,它更被人们追捧甚至膜拜,我也不另外。实际上,对梅花我也很钟爱,爱它带给人们的审美意境,爱它蕴涵的人文气质,爱它玉雪为骨冰为魂的高尚品格。前天,我驱车百里,去铁佛寺与梅花来了个亲密邂逅,仿佛洗去红尘杂念。当梅花盛开,香风袭来,梵音穿耳而过,人像梅一样灵魂得到净化凡心得到升华。
为不赋此次赏梅之行,特咏诗一首,赞赞铁佛寺的梅花:
古刹红梅带禅开,
六瓣含香领风彩。
敢在佛地绽春色,
一曲梵音缘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