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

陈永兵:万佛胜境

作者:郑晓琴   发表于:
浏览:234次    字数:473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6篇,  月稿:0

  安徽境内有许多名山大川,著名的有黄山、九华和天柱山,一年四季都是热门景点、网红打卡地。然而,在老家舒城县西南角,也有一座让家乡人引以为傲的大山,那就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的万佛山。

  01

  万佛山,原名“猪头尖”,有小黄山之美誉,位于大别山腹地的晓天镇小涧冲林场,距县城88公里、合肥140公里,总面积5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丹霞峰林地貌之一,以山高、峰险、松奇、石怪、瀑多、洞幽、林深、佛真而著称于世;以日出、晚霞、霜枫、雪景、雾松、佛光等时令景观如坠仙境。

  万佛山分山脚的清凉涧、山腰的飞龙瀑和山顶的老佛顶三大景区。与登其它名山大川不同的是,进入景区后,游人始终穿行在茫茫林海中,能真正领略青山绿水的意蕴:漫山遍野皆绿色,数万亩林海烟波浩淼,被当代地理学家誉为“绿色万里长城”。

  汽车穿山绕岭,沿途人家粉白色马头墙、紫红色瓦顶房,散落在雾气弥漫的山谷间,与早晨袅袅升起的炊烟、搂着孙儿坐在门前的老人和绵延百里的山川谷地构成一幅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

  站在山脚下,仰望万佛山,翠峦叠嶂,群峰竞秀,纵横险峻,高崖危岩,迥然兀立。其磅礴气势与黄山有异曲同工之美妙,绝景甚多,据说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松、一百零八石”,长期“养在深闺无人识”。

  02

  秀水深潭、流泉飞瀑是万佛山的一大特色。进入景区大门,沿途见到的便是清凉涧景区。谷深幽邃的清凉涧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溪流,汇聚高山流水后一路向北,流入晓天河,再注入万佛湖。

  走过一座桥,转过一道湾,看见一泓水。万佛山景区内盘曲回旋的山路间分布着大小瀑布九道,每条瀑布下面就是一个深潭,瀑急潭深,莲子瀑、天河瀑、香果树瀑、二叠瀑、龙尾瀑、徐大坪瀑等落差均在60米左右,飞流直下,雾气弥漫。

  “山因水而活,水因山更幽”。踏着石阶傍着溪水顺山而上,映入眼帘的便有一个三四米的深潭,名曰:“九龙潭”。走近一看,水碧如翠,清澈深幽。一条白色水练自天而降倾泻而下,在潭中形成巨大的水声,嗡嗡作响,不绝于耳,此瀑为“飞龙瀑”。

  绕过潭边,紧登几步,看见一湾一道瀑,一瀑一个潭,瀑流从山涧曲折向下、飞疾迅猛,水流至此,形成一连串瀑布群,这就是“九龙瀑景区”。景区内峡谷幽深曲折,两侧断岩峭壁,树木枝繁叶茂。一场秋雨过后,水势更加汹涌,水流撞击石壁,水声轰鸣,空谷传响。

  过飞龙桥,进入较平坦的“九龙谷”。山谷中万籁寂静,泉水潺潺,松声涛涛,水汽氤氲,清新凉爽。山泉瀑布的流水声,花草树木的香气味,令人心旷神怡,一种超凡脱俗、飘飘欲仙的心境便会油然而生,使人有融化于大自然之感。

  沿河谷而上,地势逐渐陡峭,来到“龙潭三瀑”。“天河瀑”高约10余米,人在瀑底潭边仰视它如天河中而来。“龙尾瀑”因中段受岩石阻碍,导致瀑流偏右形成龙尾翘动状。“二迭瀑”,因山体断崖让瀑流分为两段,却又不失连贯,大自然的造势是如此的妙趣横生。

  顺栈道绕过一道山岭,便是“香果树瀑”,因两边生有万佛山最珍稀的香果树而得名。这道瀑流从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上形成宽约五六十米的水帘,飘飘洒洒跌落崖底,飞珠溅玉,水雾蒸腾,似一群少女在沐浴净身,欲仙欲飘,当地人也称此瀑为“少女瀑”。

  03

  山峦叠嶂、怪石嶙峋是万佛山的又一特色。老佛顶、翠乳峰、铜锣峰、丹顶峰、双剑峰、四方尖等大小山峰36座,以及神驼石、自生石碑、虎豹石、鹦鹉石、狮子石、刀背石、猪头石等,神形兼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无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从北边登主峰,路虽险,然景最多。惊心动魄的流砂崖,心诚则灵的诚心石,与黄山齐名的鲤鱼背,峰似利刃的关刀口和怪石嶙峋的滑石坡,险关连设。闯此五关,对年过半百的人来说,确是一种意志考验。

  因海拔1539米的万佛山主峰老佛顶似弥勒大佛西南盘座,群峰拱卫四周,气势宏伟,形成诸佛拜祖之景观。主峰上有诸佛寺,并立有石碑,正面刻“万佛名山”四字,背面刻“老佛顶”。另一说法,因万佛山悬崖绝壁上有天然“万佛山”三字奇观而得山名。

  从乳香阁驿站门前小径往前走,走到驼岭附近时,风中便传来奇怪的“咚咚”声,侧耳细听,似乎听不见,一会儿又从山的另一处传出“咕咕”声,象是鸟叫。声音一会在此处,一会儿又传到彼处,神秘莫测,这里便是“咚咚岭”。

  传说三国时魏曹休与东吴大将陆逊,为争夺皖城,激战于万佛山的石亭与骆驼石一带,后曹军败退,于此处丢弃战鼓,如今游客到此,伴随着登山的脚步,地面发出如同战鼓的“咚咚”声,仿佛千军万马在此厮杀,所以取名“咚咚岭”。

  “咚咚岭”前的栈道看似平坦,实则略呈上升趋势。回头望去,翠乳峰孤立挺拔,翠色欲滴。玉乳神圣天生,恰云雾缠绕,如薄纱轻裏,远观而不可亵玩。

  从这里再向上,山崖坡度越来越大,全程最陡之处是“鲤鱼背”,比黄山的“鲫鱼背”还要惊险。“鲤鱼背”是一堵褐色岩石,凹凸不平,长约60米,两侧峭壁悬崖,游客至此,如临深渊。

  到达“揽秀亭”,主峰老佛顶已在仰望中。过“鲤鱼背”,再攀爬一道笔陡的石阶,向下看有一个像沙漠骆驼站在岩石之间,眼前的山岭便是“神驼石”。巨石长20米,长年裸露于地面,通过远古至今的风化,从侧面看酷似卧地骆驼,令人叹奇。迎面石板上,“神驼石”三字,笔力遒劲,酣畅淋漓。

  下“揽秀亭”,顺着栈道周旋,便来到“妈妈岩”。据说此命名是借助“妈妈耶”的谐音。“妈妈岩”在绝壁之上,下有数百米深的大壑谷。站在此处,即使有风吹掉帽子,也不能回头。工匠凿岩成穴,借助铁链,游人才能攀爬上去。

  过“揽秀亭”,才是万佛山上最险最难登的山道。一路上都是在陡峭山脊上开凿出来的石阶,以前很多游客到了揽秀亭,便选择原路返回,放弃登顶,但最美、最秀、最奇的自然风景却在主峰老佛顶上。

  由于山势陡峭,老佛顶栈道几处回环,缓解坡度近似垂直。主峰之巅有个古老的石庙叫“诸佛寺”,可惜寺庙没能逃过“文革”时的那场浩劫,现仅剩断垣残壁和裸露于峰顶崖边的石条,任凭风吹雨打,给人以无限的感慨和思绪。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回首来路,曲曲折折,终于登上主峰。极目远眺,万佛山主峰巍峨挺拔,雄伟壮观,南与潜山天柱峰雄踞对峙,遥相呼应。昔日有“站在猪头尖、伸手摸到天”之说。山顶之上,风光无限,凉爽宜人,不舍也不愿离去。

  04

  松树奇特、植被茂密是万佛山的另一特色。山中奇松多,与黄山诸奇松丽质相同,有的品味极高。如“二仙迎客松”长臂轻舒、热情奔放;“盘龙松”游龙凌空、虬劲刚毅;“卧龙松”屈曲有致、蓄势待发;“华盖松”峨冠翠盖、威严气派;“天门松”顶天立地、巍然雄踞;“依仗松”英武矫健、威风凛凛;“荷叶松”亭亭玉立、风姿卓约;“栲栳松”铮铮铁骨、历尽沧桑。这些奇松均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峰之巅、壑之旁、绝壁峭石之间,极富个性,内含气质,令人流连往返。

  入空山深林,走九龙栈道,环顾山林翠绿,鸣蝉不歇。这里不时会遇见珍稀树种黄连木、鹅掌楸、银鹊树、黄山花楸、豹皮樟、山拐枣等,且树龄大都有百余年,树皮苔衣泛铅白色,尽显岁月沧桑。

  因处于北亚热带,万佛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5%,负氧离子含量高,适宜盛夏避暑。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25种国家保护植物,10余种国家保护的香獐、金钱豹、娃娃鱼等动物,构成了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园。

  在徐大坪瀑布与咚咚岭之间峭壁上,生有两棵紧倚的松树,松枝斜欹,仙风道骨,它们与黄山松属同种,树龄约250年,树冠多为扁平状。两松如姐妹、如情侣,立悬崖之上,欢迎游客到来。因两古松酷似黄山迎客松,因而得名“二仙迎客松”。

  过了“咚咚岭”,有一段栈道建于悬崖之上,那就是“关刀口”,行于其上,险况环生,过了这段险路,便有一棵蟠龙老松立于山崖。这棵约260年的老松曾遭雷击虫蛀,树干纵向裂开,仍青葱繁茂,如一顶华盖,吸纳万佛山的云雾,扎根在贫瘠的岩缝中。

  眺望四周,一路上美景无限,攀独岩峭壁,登丹峰极顶,看野草丰茂,观百花盛开,听松涛阵阵,闻小鸟啼唱,呼吸着带有阵阵樟香味的清新空气,神怡之感,殊为难得,完全忘记了登山时的疲劳。

  05

  云山雾罩、云蒸霞蔚也是万佛山的一大特色。一场绵绵秋雨之后,万佛山迎来十分壮观的云海景象。站在山顶望去,远处云海翻涌、云谲波诡,美丽的云海壮美无比,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坐着索道,在空中欣赏,右边的深壑填满云雾,作涌动状。那些高耸入云或低矮挺拔的山峦随着云海的飘飘浮浮而变得时而高、时而低。在山间游动的云海,又像画家泼墨,将原来的山峦不断地变化成新景,做成了一幅幅丹青,宛如山水之画,令人陶醉。

  一座山一个故事。雾,隐着山,似乎诉说着一个古老的传说。位于老佛顶东北恻的流云洞,在悬崖绝壁上有洞穴三处,成鼎足形,其深莫测,至今无人可及。据导游介绍,每逢天气突变,云出洞口,装入楼台,奇丽至极,平时风从洞出,发出阵阵轰鸣,甚为神奇!

  置身云雾缭绕的万佛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否一脚踏错迈入天庭天宫,走进蓬莱仙阁,眼前幻现飘飘仙子,耳边萦绕阵阵仙乐,如梦如浩瀚的云海时而如风平浪静的湖水,时而像波涛诡异的大海,时而轻轻如丝绢,时而又怒气冲霄。

  原来,最美在远方。攀上老佛顶,凭顶远眺,目之所及,无不是茫茫云海。雪白的云团像海浪一样在空中翻滚、碰撞,拥挤着。虽然没有海的蔚蓝,没有惊天动地的呼啸,但它有大海的浩瀚,有海洋的气势。

  老佛顶上俯瞰四周,万座山峰尽收眼底,青山如瀑,大壑幽深,满目黛色,无垠的云海映衬着如黛的青山绿水,厚厚的白云就在伸手可及的地方,万佛山上大大小小的山峰都在云海中若隐若现。

  06

  万佛山的历史文化蕴含厚重,有着许多扑朔迷离的神话传说。如“汉武帝望峰兴叹”“地藏王去九华山”“女娲抟泥塑诸峰”“自生石碑刻宝字”“精忠报国关刀口”“诚心石旁痛忏悔”“生死恋情化秀峰”等等,增添了游人的盎然情趣。

  传说当年汉武帝登天柱封禅,北望老佛顶,内心极为震撼,欲亲自驾凌,终因山道艰险作罢。雄才大略、富甲天下的汉武大帝,意欲登顶而不能,不得不留下遗憾,只能望峰兴叹!

  相传明皇朱元璋年少时曾流浪至此乞讨,一个春光明媚的晌午,被满山的野花所陶醉,他头枕雨伞,四肢展开,躺在万佛山下的河滩石岩上晒太阳。其状似“天”字,后来他翻个身,又似个“子”字,组在了一起便是“天子”,他当上皇帝后,人们想起当时情景,便将此河命名为天子河,将他睡过的河滩,定名为天子滩。

  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去九华山之前,曾在此修炼过,后因山势过于险峻,才改去九华山,现仍留有“乔觉洞”。唐朝时,地藏菩萨曾亲临;明朝时,在此修建诸佛寺、西峰寺、金佛寺等;被誉为北宋第一大画家的李公麟晚年曾在此写生作画,山上留有公麟亭、公麟画台、黄山谷小坐处的谷子口等遗迹和美丽传说。

  “行善如朝晖,积德同山巍。莫问功名事,天地自生碑。”诸佛寺旁有一块世上罕见的自生石碑。碑长方形,天然生成,矗立于高山之巅,屹立于松树之间,堪称一绝。细观之,这是百年前的“光绪乙巳年”,即1905年,不知何人在石碑上刻下八个大字“字□宝塔自生石碑”。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宝塔”前一字模糊不清,何人所刻,难以辨认。面对此碑,可感悟到人生的另一种境界!

  登临万佛山,漫步林壑间,观山峰险峻与灵气,寻山谷陡峭与嶙峋,享山间幽境与清凉。登山如人生,人生如水滴,乐趣在悟道。只有不怕陡峭,不惧风险,不怕流汗,一路要经历无数次跌宕起伏,才能看到大自然奇丽的景色,才能将波涛汹涌汇入江河湖海,生命的意义何尝不也是这样!

  正所谓:“登上万佛山,才是有福人”!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郑晓琴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写景散文

    查看更多写景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