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

九嶷山

作者:小行星   发表于:
浏览:199次    字数:4289  电脑原创
级别: 文学翰林   总稿:44篇,  月稿:0

  九嶷山位于湖南宁远县,是湖南省六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九嶷山由九座山峰组成,舜源峰居中,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城、石楼、朱明、潇韶八峰环伺四周,九峰巍峨耸立,峰上林木苍翠,景色雄浑壮丽。而且山里溶洞密布,终年绿水常流,自然风光秀美绝伦。

  不单如此,九嶷山还是湘江发源地之一,这里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如亭如盖,葱茏繁茂。它们春生夏长,秋黄冬藏,孕育出氤氲瑰丽,形态万千的自然世界,不仅时而繁花似锦,时而波涛四溢,而且一年四季从容不迫,浑然天成。每当茫茫林海争奇斗艳、逶迤妖娆的时候,九嶷山就成了各种精灵的摇篮。

  得益于丰富植被资源的涵养,九嶷山水源充足,江河处处、流水淙淙、幽潭无数。它们点缀在山旁林间,呈现出山峰与平湖融为一体,山在水中生,水在山间流的独特景观。密林中不时有珍禽异兽出没,蜂蝶翩跹、莺歌燕舞的画面随处可见。而每当天空飞来飘逸的云彩,或出现万朵红霞,石峰穿插云中,流光溢彩的气象同样令人动容,实在无法形容。

  九嶷山的自然景观,以舜源峰、三分石、紫霞岩、玉宫岩、斑竹最为知名。

  舜源峰是九嶷山的主峰,除了被娥、女英、桂林、杞林、石城、石楼、朱明、箫韶八峰如众星拱月般拱卫,它的出名还源于娥皇、女英的传说。

  相传当年娥皇、女英二妃寻找舜帝未着,被大风阻于洞庭湖的君山,死后遂化作两座山峰,护立在舜源峰的两旁,从此不再分离。舜源峰是九嶷山九峰中的最高峰,它巍然耸立,险峻挺拔。人们登临峰顶,除了有一览众山小的感慨,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莽莽,峰涛林涛绵延起伏,那气势真如千帆竞发,巨浪奔腾,令人感觉非常震撼。

  三分石,也叫三峰石,它位于宁远县城南约百里的地方,由三块360余米高的花岗岩组成。三分石名称的由来有两个流传极广的版本,一说是三块巨石将飞泄而下的瀑布分成了岿水、潇水、沱水而得名;一说是自舜帝驾崩九嶷山苍梧后,此山就每年长高三分而得名。且不论哪一种传说更合理,这里风光的神奇确实没有其他地方可以比拟——不仅石峰顶上常年有浮云缭绕,而且峰中瀑布凌空,峰下清泉如练。在三分石南面的万山之中,还长有无边无际的荆竹,它们波澜壮阔,竹尾垂地,每当山风袭来,它们随风飘拂的景象也如山呼海啸,绵延而且缥缈。从远处望,三分石如三支玉笋,鼎足而立。每块巨石之间相距约5里。峰势险绝,直插云霄。古人曾用“一峰浮黛插云霄,石作三分结构牢,云外有人攀玉笋,山中何处觅仙桃。”这样的诗句来形容。《九嶷山志》也记载:“三峰并峙如玉笋,如珊瑚,其上有仙桃石、棋盘石、步履石、马迹石,又有香炉石,有足有耳,形质天然。其间有冢,以铜为碑,字迹泯灭不可认,或疑为舜冢。”

  而关于三分石的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当年舜帝南巡时,有一天登上此峰,考察山川形胜。中午时分,他和侍从们在峰头野餐,不觉醉酒,酒壶遗忘在峰头上。有一只大鹏恰巧飞临此山,见有一壶酒,便俯冲下来,用锐利如钩的尖嘴一啄,当下酒壶分成三块,化作三峰石。那剩下的玉液,也化成了长流不息的泉水

  如今,三峰石上,依然清泉喷涌,沿着崖壁倾泻而下,其形状犹如白练悬空,腾烟驾雾,而当水流冲击岩石的瞬间,则飞花四溅,声若雷奔。三条瀑布中间的一脉,便是潇水的源头,俗称“父江”,它向西而流,直达九嶷山下。

  紫霞岩又名重华岩,它是九嶷山上一个宏大的石灰岩溶洞口的一块岩石,高达数丈,每当日光斜照的时候,它不仅闪烁着紫光,而且被云气轻绕,仿如天地华章,故被称为紫霞岩。紫霞岩分外岩和内岩两部分。外岩宽敞明亮,地面有高低石田,级级相承,水从石壁洗刷而下,流入石田之中,颇有江南梯田的韵味;内岩则从外岩右侧一洞口深入,岩内曲折昏暗,到处是年份感很足的钟乳石,它们或垂或立,百态千姿,令人目不暇接。再往里走,便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而沿着水声的方向,很快便看到有莲花般的石钟乳立于水中,而此处便是人们常说的“水打莲花”。继续往里,“猴子把洞”“无为洞”“读书堂”“仙人田”“八音石”“九曲黄河”等景观便依次呈现眼前。在这些景观中,“九曲黄河”最为奇特。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流水清冽,泉声淙淙,但永远分辨不清它们究竟来自何处,流向何方,它们的生如同它们的灭,无尘无烟,无因无果,却非常地道、自然,仿若记忆里的往事或炊烟,既远离俗世又沉湎人间。

  玉琯岩也是一个溶洞,它位于舜源峰南约2公里处。洞宽约7米,高3至4米,溶洞不深,整体给人的感觉却非常豁达明亮。洞口壁额有宋人李挺祖留下的“玉琯岩”三个字。右壁刻有宋道州刺史方信孺所书的“九嶷山”三个大字。这三个大字字高1.8米,宽1.9米,笔力苍劲遒拔。旁边刻有蔡邕的《九嶷山铭》,洞壁还有历代名人的题字和诗文,真可谓人文荟萃。从洞外经过的,是潇水的支流,它犹如一条玉带,绕山缠树,柔软委婉,显得轻盈缥缈,又虚空宁静。

  斑竹也是九嶷山的一张名片。斑竹又名湘妃竹、泪竹,是我国一种特别稀有的竹子。斑竹的表皮上烙有斑痕,呈棕黑色或紫晕色,像逼真的泪痕和指痕。“斑竹一枝千滴泪”讲的是舜帝妃子娥皇、女英为寻舜帝泪洒竹上,遂成斑竹的故事。因为这个传说,斑竹后来也成为历代文人骚客歌颂爱情和无数男女寄托相思的信物。“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斑竹除了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外,也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用斑竹制成的手杖、毛笔等,深得人们喜爱。据生物学家考察,九嶷山区原有一个斑竹林带,分布于宁远、蓝山、江华、道县等四县,后因过度采伐和保护不力,现只剩460多亩。1981年,国家在这里建立斑竹自然保护区。

  除了自然景观,九嶷山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舜帝庙、永福寺、宁远文庙、“荣禄第”等都极富盛名。

  舜帝庙,顾名思义就是为纪念舜帝而立的庙。原为一座红墙绿瓦建筑,坐北朝南,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整个建筑由照壁、午门、拜亭、正殿、寝殿、省牲亭及左、右朝房构成。外包长约540米的围墙,占地约80000平方米。左右两旁各掘有一井,称为“龙眼井”。

  庙门照壁上的“九嶷山”三个大字,为玉琯岩石刻的拓片,据说是出自宋代道州刺史方信儒手笔,白底黑字,极其醒目,于三里外的凉伞坳即可清晰看见。进入午门后,可看见有左、中、右三个石阶向上直到拜亭。拜亭共三楹,看起来非常宽敞,而且气势雄浑。历代皇朝派官员来祭舜陵,就是在拜亭举行祭祀仪式。拜亭旁有一块石碑,叫“抚瑶颂碑”,高2.7米,宽1.8米,为明代万历年间所立。拜亭左壁曾立有清代人李永绍所绘“九嶷山图”石刻一方,长0.8米,宽0.5米,刻九峰全景。正殿为舜庙主体建筑,重檐斗拱,辉煌厚重,其结构与历代帝王宫殿相同。左右两侧为朝房和碑亭。右侧靠围墙的地方,拥立有巨石,巨石旁边树木清幽,石上刻有“正穴”两个字。过正殿沿石级而上可到寝殿。寝殿内奉舜陵石碑一块,高3米,宽2米,上面刻有隶书“帝舜有虞氏之陵”字样。

  舜帝庙四周,枫柏扶荫,显得庄严肃穆。庙旁种有香杉15株,都长得非常高大挺拔,浓荫遮地。舜帝庙的大部分老旧建筑早已毁损,现存的均为后来修复。每年,华夏子孙都在这里举行祭祀舜帝的活动,不论官方民间,从来没有停止,特别是清明节前后,前来拜祭的人络绎不绝。

  永福寺位于九嶷山古舜庙和玉琯岩的西北侧,是南齐帝(479年)为护卫舜祠而建的皇家寺庙,原名报恩寺,宋太平兴国5年(980年)改为永福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古永福寺依山而筑,属砖木结构,寺舍俨然规整,规模宏大,气势不凡。寺内有一进院的山门、前殿;二进院的法堂;三进院的彻堂;四进院的华严阁、齐去阁、御书楼、弥陀台、观音台和碧虚亭;以及两侧厢房等主要建筑。寺旁还有供僧人种田、居住的永福庄。该寺历经多次修缮和重建,至今香火不绝,鼎盛时期,住寺僧众多达三百余人。

  宁远文庙就位于宁远县城内。始建于北宋,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光绪年间宁远石家洞人石焕章选址所建,为湖南迄今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文庙,也是全国除山东曲阜孔庙外最大的一座孔庙。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后殿、戟门、棂星门、东西廊庑和泮池,占地约9000平方米。建筑布局严谨,风格古朴,气势恢宏。大成殿采用歇山重檐架构,殿宇轩昂,为宫殿型风格。后殿为悬山重檐架构,檐口采用卷棚形式。文庙装饰雕刻精美,十二根石柱浮雕有龙凤纹饰,大成殿前石质的五龙浮雕,栩栩如生,艺术价值很高。

  “荣禄第”,是湘军晚期将领石焕章的故居。它位于湖南宁远石家洞新屋村,始建于清代,是光绪皇帝御赐的“荣禄第”宅第。石焕章为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贵州苗人起义,历时20余年,因功勋卓著,累官三品补用道,清光绪四年(1878),光绪皇帝诏授一品荣禄大夫,并御赐宅第。

  “荣禄第”门前的池塘叫“谦福塘”,相传是光绪皇帝亲取的名字。“荣禄第”大门的门梁上悬挂有光绪皇帝御赐“荣禄第”三个鎏金大字的牌匾,门外摆放有一对石狮子。故居里面有六个厢房和客厅以及许多附属建筑,规模相当宏大。房中各种石刻也非常多,就连茅坑里的石块上都刻有字。石焕章率部先后攻下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城,攻破贵州苗寨。在镇压义军过程中,湘军抢掠了大量的财物,致使石焕章一度成为宁远首富,据说当年就连“荣禄第”房顶上面盖的瓦片都是用银子制作的。荣禄第历经民国匪乱、文革动荡等洗淘,现已不复当年,但作为湖南永州地区少有的大夫第,其在历史中的地位仍不可撼动。

  除了上述景观,九嶷山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同样声名远播。比如,秦汉以来,历代帝王或遥祭舜帝,或遣官代祭,留下了大量的圣迹仙踪和文物古迹,现在留存的古祭祀碑和古碑刻就达42块;屈原、司马迁、蔡邕、李白、李商隐、何绍基等历代名人骚客登临九嶷,为九嶷山留下了大量的吟颂诗文;毛泽东主席也曾满怀豪情写下了“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也曾为九嶷山题写“九嶷山舜帝陵”……

  此外,九嶷山地区还是一个瑶族聚居区,瑶族的瑶歌、长鼓舞,以及瑶家姑娘出嫁“坐歌堂”的婚俗等,也是这个地方特别有韵味的文化符号;这里瑶家的银饰、刺绣、编织、挑花等,都是久负盛名的独具民族风格的手工工艺品;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古朴淳厚的瑶家民风,奇异艳丽的民族服饰,能歌善舞的瑶家男女,上刀梯、坐歌堂等民族文化活动、“背新娘”、“女婚男嫁”习俗,醇美溢香的“瓜箪酒”,是这里迥异于其它旅游景区的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资源。

  得益于九嶷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交相辉映,九嶷山成为游客们心目中理想的旅游观光目的地,每年有大量的游客到九嶷山来,在感受舜帝孝感天地、德播人间的德孝文化,聆听娥皇女英的美好传说的同时,又能观赏到各式各样充满人文底蕴的名胜古迹,还可以从历朝历代的诗词、题字中领略到人们对九嶷山怀有的深厚情感。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九嶷山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写景散文

查看更多写景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