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

往事悠悠“三星”桥

作者:唐高翔   发表于:
浏览:145次    字数:1811  手机原创
级别: 驻站作家   总稿:141篇,  月稿:10

  往事悠悠“三星”桥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在距零陵古城100公里的石岩头镇石岩头村,有一座近千年的古石桥。它历经数百年岿然屹立,累经风雨完好无损。它如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守着岁月的静好,这座桥就是零陵远近闻名的石岩头石期河上的“三星”桥。

  石岩头的“三星”桥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近200多年。过去,石岩头石期河上没有桥梁,每当春夏连续下雨,石期河中河水猛涨,当地人只靠竹筏划行渡过。而传说石期河中有一莽蛇业已成精,常借大风大雨行人伐渡时吃人,弄得人民群众人心惶惶。当地一唐姓财主行德积善聘请当地名工巧匠修建石桥,避免翻船事件发生。但每当石桥快合拢时莽蛇就施法总让天刮风下雨,使得桥面垮塌,又得重新开始,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三年,让大家疲惫不堪。有一天,一位白发老太婆路过此处,点化唐财主桥不能合拢是河中蛇精做怪,必须要在桥墩上安装三支浸了鸡公血的木剑,方能有效,转眼人就不见了,唐财主半信半疑,但还是按照老太婆办法做了,果然石桥合扰。听当地人说这老太婆是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变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石期河是否真有蛇精,是否有何仙姑点化才将桥修好。但桥确实修了起来。而且当地老人谈蛇精、谈起何仙姑总是绘声绘色,生怕我们不信。但不管怎样,石桥修起来了。而且自从有了这石桥,无论大雨大雨,河两岸从此变成了通途,再也不用撑木筏,再也没有翻船事故。因这石桥有“三拱”,而每拱又寓意“福禄寿”三星,因此,本地人亦称此桥为福禄寿“三星桥”,石岩头的“三星桥”它是零陵区域范围内保存最雄伟、最宏大的一座古石桥。

  横亘河上的“三星”桥它一头连着河西的古集市,一头连着河东阡陌交通、红芋飘香的田野。石桥两边以岸石为基,中间两个桥墩直接立于河中的天然石矶上。石矶卷溪底以出,若龟行,若虎卧,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河水从桥下流过,白云、蓝天、村落、古桥、绿树在水中留出倒影,恰似一幅绝妙的水墨丹青。

  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昔日石岩头新桥没修,那时石岩头的古石桥是东西通行的要津。河东的村庄的人们不仅去全州、上桂林经商、务工要从“三星”桥上通过,就是到石岩头赶集、到河西走亲访友、读书求学赶考也要经过这古石桥。那时的古石桥人来人往,络驿不绝,好不热闹。“可惜石桥三百尺,只留驴迹印青苔。”春去春来,寒来暑往。几百年来,“三星”桥经岁月的磨砺和风雨的剥饰,石岩头的“三星”桥的桥面早已磨出菱角,桥墩上长了厚厚的苔藓和藤萝。修桥时种的古樟也已树干粗壮、枝叶繁茂,犹如蔽天的大伞,又似擎天的绿洲。松鼠在上面爬来爬去,乌邪在枝上筑巢。

  记得儿时,“三星”桥就在石岩头闹市场的北边的一棵巨大的古樟树边。这里由于靠近河边,又有大树遮风挡雨、避暑纳凉,每当夏天赶集时,这里物资众多,商贾云集,人群攒动,车水马龙。竹席、竹箩、竹筐、竹篓、堆积如山,卖柴的、卖牛、卖鱼的来来往往,人员川流不息,有许多物资摆到桥上,水流声、吆喝声、牛马嘶鸣声、讲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好一幅“车如流水马如龙”的清明上河图图景。

  石岩头因地处湘桂边界,它东与水口山镇相联(水口山翻过山是双牌道县),北与珠山镇接壤,南通大庆坪乡(相接的是广西白宝乡、东山),西与黄沙河毗邻。是湘桂重镇、零陵南部的交通咽喉,也是物资集散地。石桥边有一条明清街,两厢房屋上层是旅社,下层是店铺。当中有打铁的、做木工的、弹棉花的、补锅的、纺纱织布的……很是热闹。车辚辚,马萧萧。而每当赶市那天(过去每个月逢七赶市)双牌、道县、白宝、东山、黄沙河及附近水口山、珠山、大庆坪的商贾客旅纷纷从东西南北四面八方赶来。卖药材的、卖木料的、卖竹器的、卖牛羊的,还有耍猴的、唱戏的、卖木炭的向石岩头涌来,好一幅“往来行人乱如麻”的景象。这些商贾客旅来到集市后总要去“三星”桥上吹吹风,纳纳凉,到桥下的小河中下抹抹脸、洗洗手,放松放松一下心情,驱散一下身上的疲惫。“三星”桥也成为商贾客旅必去的休息地。它曾见证了多少容颜,沉淀了无数人的记忆。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时间的流动,岁月的迁移,社会的发展。昔日的“三星”桥边又新修了钢筋水泥和混泥土架构的新桥,而过去的老市场也被新市场代替,无论是“三星”桥、古集市都变得衰败冷清,成了昨日黄花,但这“三星”桥曾经拥有的繁华、阜盛却久久印在我的心里,让我永远难忘,永远回忆!唐高翔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三星 悠悠 往事悠悠 往事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唐高翔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3-07-05 21:06
    桂龙霄云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时间的流动,岁月的迁移,社会的发展。昔日的“三星”桥边又新修了钢筋水泥和混泥土架构的新桥,而过去的老市场也被新市场代替,无论是“三星”桥、古集市都变得衰败冷清,成了昨日黄花,但这“三星”桥曾经拥有的繁华、阜盛却久久印在我的心里,让我永远难忘,永远回忆!唐高翔
    来自·广西百色市靖西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叙事散文

    查看更多叙事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