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

吴云涛:贤者之范

作者:开心果   发表于:
浏览:137次    字数:373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4篇,  月稿:0

  01

  去年腊月的一天,我到县城桐梓巷拜望方济仁老先生。正阳当午,暖风和煦。93岁高龄的方老,精神矍铄,神清气爽。他前一个月左右刚“阳”过,体温一下升到了三十八、九度,吃点药后就降下来了,身体恢复得很好。

  方老的客厅满是书香气息,茶几、沙发上散放着书报。方老正在将自已撰写的关于地方文史、红色革命史方面的文章汇集成书,叮嘱我为书写序。我实在胆怯,说您老德高望重,小字辈哪有资格给您的书写序。方老说,你为你父亲的书写的序我看了,不是很好吗?我说那只是写了一些家常话。方老宽厚地对我一笑:就写家常话,我也不喜欢言过其实。

  02

  方老1930年10月出生在宿松大赛湖之滨,千岭乡木梓村方屋。旧时的“穷乡僻壤、水旱频发”与今日的“青山掩映、绿水涟漪”相叠加,是方老的梦里故乡。方老书中的《缅怀双亲》我读过多遍,很久都走不出文字中的情感氛围。这是一篇至情至真的回忆文章,朴素如水,浓郁如酒,细致入微的细节,展现了方老父亲的憨厚诚实,心地纯良,品行端顺,勤劳俭朴,以及母亲的秀丽端庄,孝贤良善,任劳任怨,勤俭持家的“双亲”形象。这是“无言的家教,有形的家风”,影响了方老的一生。方老深情地写道:“父亲离开我已63年,母亲离开我已33年,音容笑貌、痛苦忧愁一直在我心中,虽然我也老了,想起双亲,我还是童年,总是依依不舍,念念难忘,无数次梦中相见,还是那样慈祥……”

  良好的家教和家风是方老的人生底色,也是方老一生为人、为文、为“官”之贤者风范的基石。

  03

  好的家风影响了方老的一生,而方老为人处世的贤者风范也塑造了方氏一族的新风尚。我看过方老写的《往事悠悠》一书,回忆他读私塾、做农民、挑江堤、做村干、当脱产干部和领导干部的经历。溪水一样清澈见底的文字,记述那些清贫又有温度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看到方老如何尊老爱幼,如何持家处事,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勤奋工作,表现了一位贤者的家国情怀。

  方老在《勤劳俭朴家风代代传》一文中,记述了一些家事。家事虽小,足见其为人。文中有这样的记述:方老一家衣食住行从简,住的房子仍然是"秦砖汉瓦"般的老旧,室内没有华丽装饰,没有一件奢侈品。衣服不穿名牌,只讲究整洁,外衣不穿破的,内衣能补则补。家庭的婚丧喜事一律简办。儿子的婚事,不送彩礼,不要嫁妆;女儿的婚事,不要彩礼,不办嫁妆;亲戚朋友不受礼,不送礼,不请客,邀请至亲好友在一起聚个餐,算是儿子结婚,女儿出嫁。方老的儿孙辈传承家风,工作勤奋,生活俭朴,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方老的这些文字叙述,像他的内心,总是平静的、安稳的。

  方老70岁时作《夕阳赋》曰:“不钻营利禄,并非厌恶利禄,必须取之以道义;不追逐功名,并非嫌弃功名,应当成之以德才。”这篇展现方老文采和笔力的文字,也道出了方老的人生观和生死观。距写《夕阳赋》已有20多年了,方老依然是当年的仁慈、达观与喜乐。真正是“仁者寿”啊!

  04

  这之前,我陆续读过方老的一些文章和诗词,主要是方老退休之后创作的诗文。他喜欢读书写作,注定了一生的诗书之缘,退休前主持报社工作和退休后主持社团工作,更是直接同文字打交道。文字伴其工作与生活,相互浸润,犹如秋荷滴露,杨柳春风,实在是密不可分。方老的诗文是经过岁月打磨、浸泡和过滤之后的文字。这样的文字,不似药之艰涩,酒之浓烈,水之清淡,只似春茶一杯,淡而有其味,平而有其韵。

  方老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述成果丰硕。他自著诗文集6本。主持县诗词楹联学会20年,主编诗报8期,诗刊20期,主编诗文集6本。他担任县乡贤文化研究会会长6年,编书6本。方老退休后撰写诗文及主编出版诗文集达800万字以上。其自编著有:《松风斋吟草》《有鉴于斯》《江山揽胜》《往事悠悠》《百年赞歌》,以及《松风斋杂谈》《宿松古今谈》。主编有《宿松吟苑》(诗报、诗刊)、《宿松诗词楹联选》《小孤山古今诗联选》《石莲洞诗联荟萃》《南国小长城白崖寨》《黎河园碑林集》《宿松千家诗》等。方老的个人著述及主编的诗书广泛在海内外流播,影响深远。

  文以寄情,文亦载道。方老少有单纯吟风弄月的文字,更没有无病呻吟的篇章,他记述现实生活,抒发真切情感,所观所感,见人见物。其记述的花草树竹,既为自然科普,也是呈现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不仅诗文中不抒写“小我”,方老还十分注重提携奖腋文字后辈。办报办刊编书,亲力亲为。亲自组织各种采风、酬唱活动。大量批阅年轻人的诗文习作,撰文评论,亲自写序。

  《松风斋杂谈》和《宿松古今谈》基本上是方老2022年以来撰写的文稿。《宿松古今谈》有7万多字,主要是介绍宿松地域历史文化。《陈独秀一门三杰为建党早期作出重要贡献》《我为什么要写百年赞歌》《有关作风的一些见解》《作风关系官吏的清廉与贪腐有史可鉴》等,则是生动耐读的党史教材。他还写了自已的创业历史,写孝亲故事,写家风旧事,写节气、农事、习俗……亲情、乡情、友情,不用抒情笔墨,却尽在其中。

  方老对地域历史文化的书写占了一定篇幅。优秀的松兹文化代代相传,浸润于血脉之中,抢救、保护、传承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轻视和忽略地域历史文化,视千年文化为敝帚,随意弃之毁之,令人痛心。方老的书深入研读宿松置县与县名变更、县治变迁、县城墙的修建与拆除、古今名人、进士等地域史料,有关文章文史价值非常厚重。他视宿松优秀传统文化为至宝,用笔轻轻地拂拭岁月的尘埃,熠熠生辉。

  05

  方老20岁出任宿松筑墩乡乡长、然后任区委宣传干事、区委书记、宿松报社主编、安庆地区局长、地市纪委副书记,宿松县人大主任、党组书记。退休后担任过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和县乡贤文化研究会会长。宿松报1960年停刊,35年之后复刊,复刊4年后我曾担任过报社总编。方老也是我事业上的前辈。

  方老以前的文章,对从政的经历和感受都有记述。在现在的书里面,《有关作风的一些见解》《我为什么要写〈百年赞歌〉》等篇章也有叙述。写“一堤两渠”工程纪实等回忆文章里也有所涉及。方老从政时间长,基层工作经历丰富,同老百姓有深厚的感情。看得出,他一生为“官”的名利心不重,不计较权力和位置,不在乎个人得失。在“文革”期间他受过无端迫害,被打成“牛鬼蛇神”。无论何时何地,他对党的忠诚不变,勤政为民、清廉为“官”的信念不变。

  方老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创作240首(阕)诗词,总名《百年赞歌》,赞颂革命英烈和党在主要历史事件中的辉煌壮举。全诗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新天新地"和"领袖、开国元勋、英烈、英模"五个篇章,包括了中共党史和中共宿松地方党史两方面的内容。创作《百年赞歌》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也是以平常之心难以想见,平常之力难以完成的。我觉得,《百年赞歌》既是方老为党的生日送上的一份厚礼,同时系统地进行一次党史回忆和宣传,也是方老作为7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为自己为什么初心不改找寻力量之源。

  方老把《作风关系官吏的清廉与贪腐以史为鉴》一文放在《我为什么要写〈百年赞歌〉》之后,关联的意味十分明显。中国历史上21个清官和6个贪官,犹如正反两面镜子。27个历史人物不是简单的资料收录,有情节,有形象,示范和警醒都带有一定的艺术冲击力。方老引唐朝杜牧《阿房宫赋》最后的段落作结,得出“官之廉腐决定于爱民还是害民”的结论,令人信服。清廉这个主题在方老的诗文中有充分的文化表达。像《古典诗词是推动宿松文化发展的一支源泉》,就引用了宿松古乡贤廖修立清廉为官的例子。廖修立是民国时较有名的文人和清官,20世纪30年代曾任太平、蒙城、宿松的县长,任上有好的政声。离任时,当地百姓惜惜送别,他以《七律》留别:"检点归鞍快着鞭,来朝走马亦陶然。问心只饮仙源水,回首欣无俗浊缘。两袖清风飘白地,一肩明月印青天。殷勤父老多珍重,幸有新来令尹贤。"

  方老认为廖修立的品格与诗联的陶冶有关。古代为官的文人不少,辞官时留诗以明志者常见,像李汰(明朝)的“义利源头职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贪。莫言暮夜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还有于谦的“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他们是清官,也写出了不可多得的好诗。但是,惧“鬼神”和“人言”而知敬畏,他们的境界,同方老这样一大批注重党性休养,以“爱民为民”为襟怀的前辈相比,还是无法等同的。

  06

  贤者,是指贤明的人,高尚的人。贤者之道,是《老子》阐述的六道之一,包括修身和养生。贤者具备善良、仁爱、真诚、正义等优秀的品质。现代的贤者是那些热心为群众服务、德高望重的人,在县域尊称为乡贤。

  岁月的风霜,征程的磨砺,形成了方老作为宿松贤达的风范。与宿松旧乡贤不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他饱含了新乡贤的时代禀赋。即至上寿之年,他还身体力行,研究和传承宿松乡贤文化。在《新乡贤是乡村工作的助力》一文中,方老对这段工作进行了详实疏理和总结。

  方老以87岁的高龄出任县乡贤研究会首任会长,主持编写了《宿松历代乡贤》《宿松历代乡贤(续编)》《宿松家训》《宿松民俗》等多本书籍。在《宿松历代乡贤》一书的148篇稿件中,有35篇稿件是方老亲自撰写或编译的。个中劳苦艰辛,自不待言。

  在我心目中,方老是一个亲切随和的长者。平时宿松的大人小孩见方老,都亲切地称他“方嗲嗲”。方老的风范,尊为贤者!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叙事散文

查看更多叙事散文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