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摘抄

王树民:立秋之后

作者:开心果   发表于:
浏览:36次    字数:1542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4篇,  月稿:0

  一夏的酷热煎熬,让人有了想逃离地球的欲望。终于等到了立秋,暑退凉来的期待又充满了每一天的每一刻。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节气的神奇?从立秋那天开始,真是觉得高烧退下去很多,户外活动竟然有了点舒适的感应。

  立秋是24节气中的第13个,也是秋季的开始。节气过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万物从此也进入了繁茂成长,结籽而趋向成熟。很早以前,有一首农事顺口溜形象地反映出了立秋以后的景象:时到立秋年过半,可能有涝也有旱。男女老少齐努力,战天斗地夺高产。棉花打叉抹边心,追肥时间到下限。天旱浇水要适量,防治病虫巧把关。早秋作物渐成熟,防雀糟塌地常转。

  春花秋月,天高气爽,凉风微起,白云悠悠,惬意趋生。正如宋代刘翰诗词那样:“乳雅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立秋之后,“秋老虎”仍然不肯轻易退去,借着酷暑残余继续在“主舞台上”尽力表演。人们尽管户外活动日趋增加,但休闲于公园街头的老年人,多数摇动着手中的扇子,驱逐因沉闷气温所带来的不适。真正暑去秋来,还需等到白露节气之后。

  立秋之后,对于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农村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期待的聚积。期待风调雨顺,期待无虫无灾,期待果实累累,期待丰产丰收。尤其是在五十到八十年代,乡村人此时的表现愈发显得强烈。所有的庄稼地边地里,都经常可以看到巡秋的身影。他们时而手抚谷子、玉米穗,掂掂分量,摸摸籽粒,脸上的表情喜忧互参,复杂的心绪溢于言表。时而蹲下拔掉杂草,探探墒情,就像是对“亲生孩子”一样,呵护得无微不至,惹人妒忌。

  城里不知农村事,秋前秋后两样景。立秋之后,城里人盘算着去哪里旅行游玩?乡村人却算计着哪块地亩产可以达到多少斤?城里人又开始为子女的择校而费尽心机,乡村人则思谋着即将成熟的苹果、梨、板栗、核桃等能尽快卖出去,而且还可以卖个好价钱。城里人喜欢来场连阴雨,浇浇因夏热残留在心里的戾气,乡村人却唯恐到手的丰收果实被连阴雨而毁于一旦…这种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欲念,真实地反映出了中国城乡的差别。

  立秋之后,随着时光老人的脚步不停地向前挪动,秋色秋光秋景会与日俱增。一袭的青纱帐里,间或的黄色就会逐渐显现,南方是稻穗,北方为谷穗,于此时走进大自然,不难发现,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高了,云更白了。各个景区景点上的游客相较之前增加了不少。在城里听到廖廖的秋蝉声,来到山林中,会听到你未唱罢我登场,你低我高比金嗓。爬满树身树枝和柴薪上的秋知了,合唱起来,真的是震耳欲聋,不堪忍受。各种秋花也适时地逐次开放,红的、白的、粉的、紫的、黄的…在城市的公园、绿地里,在乡道两侧的绿化带中,在田野地边,在山坡上,悬崖处,悠然自得地展示着自己的芳容,为吸引人们休闲观光,提升情趣增添了无可替代的魅力。

  立秋之后,空中俯视,苍茫大地,山披雾,水含烟,田野如棋盘画册,辽阔而壮丽,幽远而深邃。我甚喜此时的田园景象,抑或与追求清静意境的性情有关,也可能是出身农家,多年生活于山村成因,每当来到庄稼地边或行走在田间的小路上,都会涌起一股亲切的冲动之感。仔细观察着那一棵棵翠绿欲滴的“精灵”,就像是欣赏到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浑身顿然生出少有的惬意舒适之感。

  立秋之后,秋色就像画家手里的画笔,十天半月或淡描,或浓抹,将大地妆扮得五彩斑斓,魅力无穷。又如作家脑中的灵感,骨嘟骨嘟地向外涌冒着诗词歌赋,恰似丰盛大餐宴席上的一杯杯佳酿,醉人醉心醉世界。

  秋,美,既有内在的,又有外表的。风刮雨淋日晒后,饱满、成熟、坦然、富有,释放出一种深邃厚重的心灵美。时光累积打磨下,多姿多彩,层次分明,花果相谐的格局,呈现出一幅“富春山”式的长卷,让人赏心悦目。

  秋,给人以无限遐思……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开心果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摘抄

    查看更多美文摘抄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