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这里有道靓丽的风景

作者:郑燕   发表于:
浏览:47次    字数:260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42篇,  月稿:0

  我是一名强直性脊椎炎患者,20岁前就得了这种病,由于治疗条件差和本人不重视,致使我的脊椎和颈椎在三十岁之前就强直,四十岁之前,整个脊柱和颈椎全都成了竹节状。在几十年的学习和工作中,一直忍受着病的折磨,并与之斗争,痛苦无以言表。

  然而,像强直性脊椎炎这种顽疾,仅凭坚强意志你是斗不过它的。终于,在我退休后的次年,强直因子移动到我的右手。2018年右手中指和手腕出现强直,疼,肿,连饭碗都端不起。在一家医院住了两次,都当风湿和痛风治疗,毫无效果。

  也巧,有一天我住的医院门诊风湿科,有外来专家坐诊,我立即去就诊。

  看病就要找对医生

  治病就要选对医院

  当我走进诊室,已是上午近12点。室内仍还有排队坐着的十二位待诊病人,我是第十三位,最后一名。当时心想,按平时我见到的医生看病速度,这十来个病人,一个小时完全可以看完。

  但接下来我看到的是,专家医生对每位病人把脉询问,问得非常细致,边问边记录。每个病人一张纸,上面记得满满的,然后开药。并把每种药如何服用,注意事项等等,都交待得清清楚楚。

  下午一点开饭时间早过了,那位专家医生丝毫没有赶紧看完病,下班回家的意思,而是始终如一的对待每一位看病的人。这时的我,没有希望医生快点,再快点的想法,而是对医生这种为病人负责的态度所感染和吸引。等到我看完病,已是下午2点多钟。回到病房,才一下想起为什么没有问一下那位专家医生是哪家医院的?姓什么?病人看病治病,不就是要找像他那样,对病人认真负责的医生吗?

  经过打听,我知道了那位专家医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仓房沟分部风湿免疫科的医生,他叫伍镝。

  不久,我住进了仓房沟分部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就是伍镝医生,也算是慕名而来吧。

  在伍医生的精心诊治下,我强直的手指和手腕一天比天好转。出院时,恢复了功能。伍医生安排,强直是顽疾,为防止反弹,出院后应注意的事项、继续要打的针剂和服的药,《出院证》上一项项写得仔仔细细。

  细细银针治好我

  一个不明病症

  在仓房沟住院期间,针对右手强直,除了打针和吃药,伍医生还安排我对强直性脊柱炎作些附助治疗,如针灸,烤电等,以改善和控制病情。

  在针灸室治疗过程中,我对针灸医生鲍毅梅说了我的一个不明病症。就是我的左前胸上部,肩下有一个疼痛区,经常痛三至四个小时,已三年了,以前也几次看过医生。是心脏吧,不可能疼这么长时间,疼点也不可能这么高位;是胃痛吧,胃不在那个位置。一直就没有结论。后来由于强直是突出矛盾,我也不再提这个痛点了。鲍医生听后,初步诊断是神经痛。她让我侧身躺下,除了从背后对强直脊性椎炎和颈椎行针外,对我的左胸上部,斜着行针。经过一个疗程,不仅强直的颈椎和腰腿疼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左前胸上部的疼痛消失了,几个月过去了,再没有出现过。

  中医,针灸是我国医学领域的瑰宝,医生的看病治病技能,不仅仅是看他们在医学方面的科研匠心,更重要的能充分体现出他们对病人负责,治病救人的高尚医德!

  伍镝和鲍毅梅都是医疗战线上普普通通的医生,而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践行着"人民医生"这个光荣称号!

  平凡事迹见精神

  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一天,护士朱倩,带一位实习生给我打胳膊针"安佰诺"。她对实习生说:打这种针,把注射用水注入药瓶之后,不是用手摇几下就开始抽出,而是要把药瓶平着反复滚动,一直等到瓶里的粉状药全部溶解,没有泡泡了,方能抽干净。这样一点也不会浪费。如果有泡泡,泡泡里也含有少量药。它附在瓶内壁,是抽不干净的。抽不干净就拔出针头给病人注射了,药会浪费一点。对病人来说,无论疗效上还是经济上都会有些损失。还要切记,此针剂是皮下注射,而不是肌肉注射。小朱护士边说边做着示范,认真且耐心,俨然是位老师。

  烤电室的工作十分紧张和繁忙。工作程序是:护师(士)要提前上班把药膏涂抹在一块块的贴上,然后把贴再贴在病人患处,接着开始烤电。12张床位,每一波12位病人,每位病人所需贴几张至二十张不等。30分钟后再换下一波病人。仅是做贴这一项工作,量就很大。还不能头一天把贴做好第二天用,怕药膏效果减弱,影响疗效。

  我在烤电室治疗两个疗程。无论是前边的当班护士刘洁、后边的护理师万向梅,还是周日换休值班的护士吴谣,她们为了让第一波12位病人一开始就有贴用,不在床上等贴,个个都是提前上班做贴。等把第一波病人安置好,她们就又抓紧做第二波的贴。就是这样,一波接一波,一直忙个不停。但她们从沒叫过一声苦,都是紧张有序的,快乐的,工作在这个十分单调的岗位上。

  病房里,从护士长柏君,到每一位护师(士),她们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病人尊重温和,的确让病人感受到暖暖的。尤其是这两年疫情期间,为防疫,医院要求很严。不许病人下楼,不许家人探望。这些,病人们也都能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在病房里,当护士给病人打针,送药时,可以听到,护士亲切地喊病人"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也可听到病人称护士,"小董”,"小倪”,"小彭”,"小马",“地米娜","努尔古力"等!

  彼此叫得十分亲切,如同家人!住院期间病人虽见不到家人,但却处处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仓房沟医院的医护人员来自多个民族,病人也是来自全疆各地的各民族兄弟姐妹。我亲眼见到,一些病人有的坐着轮椅,有的两人架着,有的拄着双拐入院。经过治疗,站了起来,走出了医院。不少病人说,早知道有这家医院就好了!

  人们常说,病人出院时和医护人员道别,不说"再见"!而医护人员一般也不说"欢迎再来”!而我出院时,走出了仓房沟医院的大门口,怎么有种依依不舍的情感。上车前,再望望这座在乌鲁木齐很不起眼的老旧楼房里:有大个子照日主任这个蒙古族医生每次大查房时,认真仔细地和病人交流。不仅问病,还时时安慰。工作那么忙,还挤出时间,利用网络,给病人们讲述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风湿和痛风等疾病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案。病人们在手机里收看后,都说"真及时!非常好!"

  笔者在仓房沟医院所见到的,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都是些医护人员平日里所做的正常工作。而这些正常工作,被他(她)们做得如此精致,精益求精。他(她)们不仅帮病人找回了健康,而且让病人住得开心。

  正是这些平凡事迹,让我深刻感悟到:这个团队有着不凡的素养,有着集体的风尚和精神!

  别看医院楼房不豪华,但这里确实有道,靓丽的风景!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风景 靓丽 文学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