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将去春欲来,转眼间农历癸卯年已走到了的末端,既将踏入甲辰新年继续前行,在既将辞旧迎新之际,轻轻的问声朋友们,你们在忙什么?你那边年货置办妥了吗?还得儿提时办年货的情景和那时的年味吗?
我们儿提时光正好贯穿了最火热生产队时期,那时候虽然普遍贫穷,物质匮乏生活清贫,但是人们对物质条件不高,却斗志昂扬精神饱满。乡村里所有成年人都在生产队从事农业劳动,常年很少有闲空,但每逢年尾岁未依然抽出那么一点点空闲去张罗置办些年货。那讨候正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所有物质短缺,很多东西都得凭票购买,既便有线无票也只能望而而兴叹,何况那点微簿收入更是捉襟见肘,就连过年这么重要节日都是将就凑合足,但年韵年味十足,可比现在的气氛浓多了,是现在的人想也想不到浓厚氛围。
儿提时的年味是从一顿色泽鲜艳并带着甜甜丝意的腊八粥开始的。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过年”这就流传在民间的一句俗语。时间一进入腊月,小孩子们开始一天天扳着指头盼过年了,随着腊八节临近忙碌中浓浓的年味就从过腊八这天开始逐渐升级,节前家家户户的大人们便开始張罗着置办年货了。首先要准备过腊八节的食材,那时人们讲究做腊八粥需凑够八样才能圆满。家里做腊八粥的小米和姜豆是用自已家的山药和川下人等值换回来的,少量的红枣和糖晶是从供销社里买回来的,菜豆是秋天从生产队分的,南瓜是自家院里种的,总之东拼西凑务必够八种食材,有的人实在凑不够八样,只好寻求自我安慰,把做粥用的水也算一种。几乎每年腊八那天五更里,外面寒气凌人四周一片漆黑,母亲旱早翻身穿衣,伸手点着了煤油灯,在昏暗的灯光下聚精会神地为家人做起了腊八粥,在微弱的灯光中,透过雾浓般的水蒸气中经过母亲无数次抬手扬臂,气蒸烟熏和劳心费力在黎明前一锅红彤彤的腊八粥就完成了。这时天刚刚放亮一盆带着丝丝甜甜味道,色泽鲜红的腊八粥端在炕桌上,厚重香味扑鼻而来渗入心扉,吃在嘴里暖在心中,一通饱食满足了全家人的味蕾。临上学时还会给老师带去一碗,到校一看还有其它同学各自也给老师带了一碗,这样一来老师这边便积攒许多色泽不一样的腊八粥,心想老师可能一天两天也可能吃不完了。
儿提时的年味是那些并不充盈的年货和期待已久让人心动的一串串鞭炮买到手的欣喜而渐渐升级的。
过完腊八节十足的年味逾加弥漫开来,读书的小学生们也陆续放寒假了,大人们便开始着手购买年货了,除白面大米是国家按人限量供应的,少量的烟酒糖茶及生活物品是抽空从供销社买点,供销社买不到的东西便等到暖和天气去几十里外镇上赶年集,那时自行车就是农村人现代交通工具,但有车的人不是很多,大多数人都是步行或搭乘生产队里的马车。有时小孩们也跟随大人一块去集市上逛一逛,看看热闹。
腊月集市上人声鼎沸,商贩叫卖声起此彼伏,孩子们在大人的引领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来回穿梭,一个摊位一个摊位转悠,看看货色比比质量,前来赶年集的人们个个全神贯注地寻找着自己心仪的年货物品,既使碰见熟人也就简单寒暄两句话继续前行,在操杂着一番讨价还价声中,一单单买卖达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凝视那一张张憨厚面孔夹杂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眼看大人兜里为数不多的现钱越花越少,年货物品也逐一多起来,心里感到特别充实。每赶年集时有一两种物品必须要买,那就是窗花和年画了,几十种五颜六色的窗花被货主贴在亮子上,在阳光照射下栩栩如生,有怒放的牡丹和玫瑰花,有戏剧人物脸谱,最让人注目还有十二生肖,种类之多数不胜数,吸引着众多人前来挑选。年画诸多的是伟人的画像,还有鱼跳龙门,还有当时的样板戏剧,形形色色应有尽有。窗花和年画是每家每户或多或少必购之物。如果没有买这两种东西,过年好象缺少了什么?
当然了,小孩子们赶集最期待上心的便是去卖烟花爆竹的摊位了。摊位上一串串鞭炮整齐排列,一墩墩二踢响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烟花炮竹引人注目,让人眼花缭乱,偶尔货主们也扯着嗓子喊叫,高一声低一句,还有的货主干脆点着了一挂鞭炮,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声音引来了许多人光顾,接下来其它卖主也不示弱,随手点燃了更多鞭炮和烟花,一声接一声一浪高一浪,周围硝烟弥漫震耳欲聋,他们都相互攀比着自己的货质,竞争力欲发激烈,几乎整个市场里烟雾缭绕硝烟刺鼻。那时的人们不重视安全,消防意识淡薄,如今想起来真悬,如果意外引爆一大堆烟花爆竹,后果真不堪设想,真的后怕呀……爆竹声中孩子更是喜出望外,硬是死缠硬磨地向大人讨些零钱,买几挂自认满意的小鞭炮和数量有限的大红,“二脚踢”拿在手上乐在心里,那种喜悦溢于言表。眼看夕阳西沉,怀着百分之一百一的满意感跟着忙活了大半天的大人们屁颠屁颠的回到了家。
最难忘记儿提时的年味是忙碌了一年,一家人同享团圆时刻那一桌不算丰盛但香气四溢的年夜饭,把过年气氛再度推向高潮。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盼年的童谣在心里一天天跌宕起伏。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农历的小年,从这天起儿时的年味再度升级,一大早家家户户不约而同行动起来,主要礼仪活动就是祭灶,也是一年当中有讲究的节日之一。传说家里的灶王爷天庭去汇报本家一年的工作成果,用现代的朮语就是去天庭述职。也就是从这天开始年味更渐浓起来,买点麻糖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因为麻糖是供奉灶王爷的必备品,据说灶王爷吃了麻糖把嘴粘住了,在天庭不会把人间不雅的情况报告天庭。也从这天起家家户户都俏然行动起来,打扫卫生是重中之重,全家人几乎都上阵把家里所有的家俱陈设及炕席被褥全部搬至屋外,小孩子们端水清洗家俱,大人们手持扫帚清扫房梁墙面上悬挂了大半年的灰尘。还不止一次地用几乎神秘的语气唠唠叨叨叨告诫正在忙活的孩子们要清洗好每一件家具,特别是碗缸瓷器之类的东西千万注意不能打碎,否则一年生活就不顺心了,就这样过年在孩子们的心里多了几分神秘感。经过全家人一天的辛勤劳作,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家具摆设回归原位。接下来的日子里人们更加忙碌,自己在家里压制粉条,粉面是秋天自已用山药(士豆)加工的。别看这活可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和粉面更得有经验的人才能操作,更需要几个身体强壮的人互相帮衬才能完成,偶尔还有自己在家做豆腐的人家,其工艺更精细复杂,更需要你帮我,我帮你,一来二去几天时间转眼间就过去了。那时候没有什么徐福记,奥利奥,六个核桃饮料,干果更是少之又少,唯有花生瓜子是从集市上买回来点生的,还得自己在家炒熟,榛子,大豆(蚕豆)也是自产食品,也得自己炒熟。鸡是自己家里养的,零碎小食物大部都是出于自己家里,用现在的话说都是绿色食物无任何污染和添加剂。对联没有现在的印刷品,是买几张红纸找村里有文化人写的,就连灯笼也是自己买用铁丝做框架,买几张五色纸粘在铁架子上,里面插根蜡烛做光源,别看做工粗糙照样为节日增添无限光彩。年前短短几天时间忙忙碌碌匆匆而过,一年的活是乎都在这几天完成了,冥冥中感觉到大人们都很累,但过年让他们都很勤快兴奋。
转眼间来到年三十,一阵阵连绵不断的鞭炮声又把年味提升到了极致高度,院里院外落下了红色的炮竹纸屑。家家更加忙碌,熬浆糊着手贴对联,大人忙着刷浆糊,仔细地在门框上找对称适合的位子,几个小孩子站在远处指指点点,再往上点往下点,偏左点或编右点,理直气壮地指探起了大人干活呢。干完了外面的活,紧接着粘窗花贴年画,还得挂自已糊制的灯笼,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装饰一新,处处扬溢着喜庆的气息。
夜幕降临彩灯闪照,一桌在父母张罗下渗透着一年辛勤付出并带着喜庆的年夜饭都端在炕上,各种过年仪式在家家户户团团圆圆的欢声笑语里有条不紊进行,大人推杯换盏,孩子们喜笑颜开,有的还把鞭炮化整为零时不时的点着一个扔在空中,随着一声清脆响声,碎小的纸屑漂落下来,整个村子弥漫喜庆的气息,街头巷尾散发着香喷喷气味。那时没有电视更没手机,只有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不停地播放着欢快的音乐和优美的歌曲,男女老少推杯换盏开怀畅饮,说笑声祝福声汇成一曲壮美的旋律令人陶醉。然尔最快乐的莫过于年幼小孩子了,他们同时都差不多穿上期待已久的新衣服新鞋帽,然后联合成一小伙,走东家串西家,不一会衣兜里装满各种各样的干果之类的东西,还有数量可观的角币更是爱不释手,那是他们盼望己久的压岁钱。街道里一群一伙小孩子欢快的玩在一起,互相比试自己的衣服和鞋子的花样,脸上充满了无尽的自豪,把种种童心童趣的满足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年有头思无尽,想起儿时的年味历历在目,似乎那时的年货仍然散发着浓浓的香味,如今商超里转一圈,琳琅满目的年货都能买到,唯有买不到儿时的年味,只能在无奈中翻开记忆,思之念之……念之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