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潘若冰:新年琐记

作者:某黑   发表于:
浏览:80次    字数:315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6篇,  月稿:0

  琐记新年,如是而已。

  大年初一。由于晚上守夜所以早晨和家人一起吃了饭后就仍赖在床上了。老家习俗,初一不出门,初二拜丈人。总之初一是可以偷懒的,要怎么懒就怎么懒,没人会说你的。初一的规矩也挺多,比如要吃熟食不下生,不洗澡洗头。不走亲戚,但近邻可以拜访。不能扫地拖地倒垃圾,一定要吃鸡蛋,但不说鸡蛋要说元宝,女孩儿早晨不能去别人家拜年……忆起奶奶在时,初一开门特别有讲究。她在家窗户缝里望着,望见男孩子拜年来了,赶紧开门,发糖果和元宝,若是女孩走过来,她绝对不会开门。有年她老人家望见一帮小子过来,兴高采烈打开门,哪知里面窜出一个丫头说“老奶奶(后俩字桐城话读第一声)新年好!给您拜年喽!”她气得一年到头都说拜年的那个人家大人不懂事,把个丫头理成男孩儿的头,放出家门来给别人拜年。

  多年后,小脚的奶奶过世了,她的去世也标志着一个封建时代的结束,一个男女平等的新时代的开启。

  下午在家再也呆不住,去校园内外走了一圈。这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从七八岁由父亲将我和弟弟带来读书直到我考上大学,我几乎每天都生活在里面,后来工作了,寒暑假也是在里面度过的。其间在校园内搬过四五次家,一次比一次的条件要好,那时都是单位分房。最初是筒子楼,到我上大学时家里分了三室两厅的套房。

  高中的学习时光是我一生中最快乐充实和朝气蓬勃的。我上高一时只有13岁,弟弟更小,只有11岁。他高二时还报考了科大少年班,因为政治少了两分未被录取。那时没有学生公寓,学生住宿条件还比较差。我们住家里,吃着妈妈做的白馒头,红烧肉等,根本体会不到农村孩子读书的种种艰难,直到有一天,有个同学对我说,“冰儿你真好,可以吃到白馒头。”人生忧患自那时起。

  学校的老枫树,教室门前的桂花树,小时爬上爬下的老大门,经常躲在大门后面的照壁,战战兢兢走在上面的老围墙,在上面荡秋千的紫藤树还在啊,那个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一样的园子不在了,筒子楼也不在了,我的青春岁月也一去不复返了啊!

  晚上扫地拖地,垃圾没倒,算是遵了一点儿旧俗,留下财气。

  新年第一天,一定要健康幸福快乐!

  大年初二,二舅的生日。一家人齐聚二舅家,又是吃吃喝喝的一天。

  大年初三,拜年亲友团集合后来我家。一天的任务就是泡茶,摆碗筷酒具,烧开水。大家庭一起近30号人,还有大表妹一家没来呢!老妈用了大中小三个电饭锅煮饭啊!晚上打扫好卫生过后去校园里走了走,空气新鲜得让人心颤,路灯将我的影子拉得好长,扭头一看,居然我的两个影子和我构成一个钝角呢。今日的风儿又柔顺了许多,稍走几步,居然又汗津津的了。教室后面手捧书儿的少女雕像还在呢,忆起那时上晚自习回家后走在路上总是担心这树下的少女的安全,怕她淋了雨或是被哪个坏人偷走,又想总有一天我也要读尽这天下的书儿,走遍这天下的路的。

  农历正月初四。上午在家洗个澡,小睡片刻起床骑车去父亲的老家,我的出生地。在校门口遇见大表侄,照张相后继续骑行。自从八岁离开老家就回去得少了。尤其是奶奶去世祖屋卖了之后几乎就没有回去过了。头戴小花帽,身穿粉色连衣大长裙,脚踩小红车,我飘飘洒洒,引无数司机行人竟行注目礼。拐上小路不久就是潘祠村,潘家祠堂所在地。潘贊化,安徽桐城横山村人,也是我们一个大祠堂的。潘家祠堂原有三进,文革中后遭到毁坏,后二进只余残垣断壁。前进于前几年在原址上重修得以恢复。但据村民说,原祠堂中有潘贊化的书画一幅,到了夜晚更熠熠生辉,今已不知散落何处。过潘祠就是围堤和一片竹林了,小时每逢黄昏回家看奶奶,经过竹林时特别害怕,今日才知是里面栖息着无数的鸟儿,黄昏归巢时叽叽喳喳的叫声和成一片。到老家的路口遇到一只守望在村口的狗,挖沟渠的儿时伙伴,菜园里摘菜的老人。“小冰儿回来了!小冰儿回来了!老奶奶的孙女家来了!”不一会儿,老家的人都围在了我身边。“回来看看奶奶的坟呢。”“我带你去。”泽苗老哥说,他虽是比我父大,但是因我辈分高,依桐城旧俗我仍呼他为“哥哥”。老哥陪我在奶奶坟前唠嗑了会,我便让他回家了。一个人趔趔趄趄走过田埂,来到面心淀和高赛河边。面心淀里已是枯草霸河,早已不是儿时清水粼粼荷花满淀的样子了,高赛河边也是杂树丛生,没了落脚的地方,小时夏天常去水里摸水贝,摘莲子的。如今的水面仍然宽阔,只是没了旧时孩子眼里的浩渺无边。站在田埂上,暮霭渐沉,野鸭尖叫飞过,蓦的“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就跃进了眼帘,落入了心底。寂静的乡村,虫鸣鸟叫,泥土的气息钻入我的心怀,前有大横山现出青黛色的轮廓,身边长长的高赛河映出树的影子,广阔寂寥的农田让我的心慢慢沉静而愈发博大,个人的小我在自然的裸露下了无痕迹。啊!我原本就是属于大地,星空,河流……的,我的血流淌着先人的希望,我的心残存着大地的狂野,这才是我,一个真正的,原始的我!

  归来途中,车后捆着一束稻草,那是妈妈要做豆腐乳用的,车把手上挂着一只鸡,那是乡下的小娘给的,我和我的影子,自行车一起回到了父母现在的家。

  农历正月初五。上午陪妈妈去校园的池塘边洗衣服,遇见从合肥回来的老家大姐姐(比我妈大一岁,依乡风喊大姐姐)带小女儿看亲,等男孩儿走后,大姐姐央我妈带她去看另一个小伙子,老娘不干,“大姐姐,你以为是赶猪集啊?一个不中意又看下一个?今天我不会带你去,太伤刚才那男孩儿的自尊心了。”陪老妈坐了一会儿,老妈便赶我回家,说热得慌。真的呢!校园里群鸟乱飞,红梅未谢绿梅已开,走几小步就汗涔涔的了。

  下午骑车出门闲溜达,小雨微湿面,索性放下被雨淋的担忧,抱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情怀,穿着白衣黑裙,脚踏运动鞋,轻快地上了路,也不知去向何方。突然间想去看看雨中的大桥,就往白果方向骑去。

  不一会儿雨就停了,太阳出来了。来到白果大桥,蓝天,微黄的落日,树林,田野和桥下的大河构成四个层次分明的风景,落日余晖穿过树梢印在水里,美不可言。

  继续前行,路况渐差,但两边的房子却如徽州一样,都是坐落在河两岸,虽比徽州的房子气派,但是少了白墙黛瓦,加上河里的水不多,两岸显得突兀了不少,让人没有感受到徽州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

  停歇在桐城与怀宁交界处的大桥上,斜依着桥栏杆,突然一轮落日就耀了我的眼,它那么鲜红欲滴,好似要扑入我的怀中,但是又那么矜持自重,缓缓地,金边的云彩做了它的裙裾,它坐着水晶车,一会儿钻入云中,一会儿又缓步踱出,害得我拿出相机想捕捉它,却怎么也抓不住它的颜色,它是那样的红,是我此生见过的最亮丽又最柔和的红,我想抓住它的身影,它又像调皮的孩子,钻进远处的树林,我只好跟着它跑,望着它傻笑。它终于消了它的芳踪,我也只好恋恋地继续前行。

  拐弯,见大河,树影狗尾巴草倒影其中,骑过几个村庄,来到怀宁关帝庙,天余亮,庙宇,夜色和一轮弯月构成我眼中的诗情画意。想推门进入看一眼关帝庙,被庙中尼姑婉拒,只依稀辨出庙有三进。那么第一进一定是关帝了吧。怅怅而回。归途中,虫声唧唧,蛙儿结束冬眠了吗?我分明听到了它们的叫声。天黑得紧了,空旷的田野中只听到我的脚踏声,偶尔一两颗松树向明月展示着它们的身姿,那是一种孤独的美。

  天苍苍,野茫茫,繁星点东方,弯月悬我顶,借着一两辆疾驶而过的汽车,我加快了骑行的速度。但是没车的时候,我又慢下来了,内心里更希望慢一点,再慢一点,希望一生像这缓慢的车速一样,只够爱一个人。

  慢慢地,却终于看到镇子上次地放起的烟花了。烟花灿烂着,周围的人欢笑着,欢笑地看着这一时的光耀的繁花,每个人都似这光耀的繁花,生活在历史的长河中,在这昙花一现的生命中,绽放着自己的荣耀。

  我终于骑车又回到了这繁华的人世间,回到了镇子上,闻到了塑料的气味,这个以生产塑料袋繁荣起来号称“小香港”的镇子——我的家乡。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某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