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张明柱:过年

作者:张明柱   发表于:
浏览:8次    字数:4378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作家   总稿:135篇,  月稿:0

  “过年”,童年过年是快乐,少年过年是成长,成年过年是祈盼和回首,上了年纪的人过年是怀旧。随着年岁增长,在时间场景、地点场景、特定人物场景下,如年三十上坟,祭拜时;除夕夜吃团圆饭,听鞭炮声时;初一去拜年,互致“过年好”时,“过年”的情绪更容易被激发出来。此境况下,说说年,说说年味、年俗、年景,谈谈过年的感悟,聊聊过年的情怀,很是有发言权的。唠叨起来,更是那么从容释怀,那么踌躇满志。

  一

  对“过年”,中国人血脉里都有着共同的文化传承,节日认同感世世代代传承至今。“过年”氛围是从逐步酝酿铺垫最后达到高潮,以后又慢慢归于平静,是个渐进的过程。往年,去年,前年,曾经的年,中华文明五千年。年岁更迭,如长河奔涌,滚滚向前。今年,明年,后年,来年,百年后,千年后,仍是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过年的主题不会改变,变化的只是时间和空间。

  “过年”,对每个人都是有情结的,都是难以名状的。有的人激情澎湃,有的无限憧憬,有的人甘于清净,一切如常。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内心的美好祈愿,期待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过年”,从人们心中、骨子里的神圣感就远远大于其它节日,对“过年”,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期待。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过年的故事,且记忆深刻终生不能忘怀。

  过年的“年”,是需要找寻的。哪里去找寻呢?去街市看彩灯花灯的绚烂,去车站码头看熙熙攘攘的壮观,去乡村看踩高跷扭秧歌的兴高采烈,去田野里小河边远听鞭炮声的隆隆,去学校听宣布放假通知后的欢呼雀跃,去家家户户看红红火火春联的喜庆。去灶台上闻闻刚出锅馒头的麦香,去饭桌上品团聚后年夜饭的美好,去父母脸上看盼儿千里归途期待的眼神。找寻的过程,就是享受的过程,就是期待的过程。

  二

  儿时,对过年总是热切盼望的。懵懵懂懂中只知道,过年可以穿新衣,吃好吃的,放鞭炮,没有真正体验过年味。上了年岁后才明白,年味不仅是喜庆的氛围,更是一种由多元味道融合而成的情感纽带,紧紧地连接着每个人的心。年味儿,承载太多的回忆和期许,记忆中的年味儿,总是香香的、甜甜的。

  弥散的年味儿,飞扬在阡陌田野间,浸漫在大街小巷中,荡漾在“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行里,悬挂在高高的大红灯笼上,穿梭在置办年货的熙攘中。年味儿,就是父母忙碌的制作的年糕,就是孩子们的压岁钱,就是热气腾腾的饺子、香气四溢的炖肉,就是一家人围炉而坐时的欢声笑语,就是亲朋好友举杯祝福的真挚瞬间,就是挨家挨户拜年的喜庆,就是阖家团圆、开心欢乐、祈福祝福。

  弥散的年味儿,充满亲情的味道。无论身在何方,年的到来,总让人们放下手里的工作,带着一年的付出和收获,带着一年的辛酸与骄傲,回到家里。有种木兰归家的感觉,“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踏入家门的那一刻,浓浓亲情,所有的疲惫与压力都烟消云散,只剩下幸福与温暖。

  弥散的年味儿,充满文化的传承。随着时代的变迁,年味也在不断演变,如年三十的春节晚会,是近四十年来才形成的年的文化传承。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年味永远是人们心中情感的寄托和美好期盼。重温古老习俗和年少时的欢乐,在忙碌中停下脚步,感受温暖和亲情,化独特的文化遗产,成为永恒。

  再说说年俗。年俗的内容和传说很多,庆祝形式更是精彩纷呈。举行祭灶、扫屋除尘、置办年货、贴春联、做年夜饭、燃放烟花爆竹、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赶庙会、舞龙舞狮等各种活动,渲染年俗的气氛,感受年俗的美好。年俗从腊月初八开始,拉开年的序幕,到正月十五,落下年的帷幕。该时间段各种年俗贯穿其中,指导着人们如何做,何时做,如何做好。

  还有年关,任何事情都要有个了结的,“年”就是这个时间节点,许多事情务必年前办好,不能拖延,尤其欠账,三十晚上要账,一年的不吉利。

  三

  今年的除夕夜,是今生最安生的除夕夜。既没有单位值班,也没有回老家过年。

  自2002年,担任基层供电所负责人开始,到去年卸任公司后勤部主任,已经有二十一年了。期间的二十一年里,每个年三十的晚上,都是在单位值守的。使命使然,没的选择,绝非唱高调。岗位职责,决定了必须且义无反顾的坚守在那里。那里就是阵地,你就是阵地上的指挥官,没有任何退路。只能选择以身作则、带领大家严防死守,等待灯火阑珊,等待旭日的曙光,等待家家户户早晨煮饺子前鞭炮声的隆隆响起。只有到此时,心稍安定,方可拖着疲惫回家,陪父母家人吃那可心的饺子,感受欢庆时刻的美好。

  大年初一陪父母吃饺子,今年是今生第二次缺席。第一次是儿子刚出生的那年,孩子太小,县城与老家有五十多公里的距离,交通不方便。父母亲心疼儿子和孙子,决定让我们自己在县城过年,一晃儿三十年过去了。因为习俗,今年准儿媳来家过年,不得已只能在县城里过年。腊月二十九回老家上坟,然后一大家子在老家饭店吃了一次团圆饭,弥补除夕的缺憾,也算是圆满。

  今年第一次,以“我”为首,带领叔伯弟兄及侄辈十多人前去上坟。父辈当中,大伯、大娘均已去世,父亲腿脚不行了,老叔瘫痪在床。我是长子长孙,责无旁贷。遵循父辈接传下来的上坟模式,走着相同的上坟程序。指着一座座坟茔,告诉晚辈哪是祖尖的,哪是老祖的,哪是爷奶的,哪是父辈的。在坟前清理杂物,焚香、烧纸、念叨、放鞭炮、跪拜,一样儿程序都不能少。坟外的枯草在飘动,坟内的灵魂在告示着,家族的根在这里,吾辈生命的源泉在这里。

  今年正月初五,几个同学相约,到老人家里拜年。几个家庭当中,有父母双全的,有剩一个的,有双亲都去世的。在世的都已八十多岁了,行动迟缓是统一特征,还有的卧床不起,需人照顾。见此情境,回想上学时,到同学家里玩,那时的父辈是那么的年轻,那么的有朝气,那时的我们,还是稚气未脱的样子。如今……,他们好像成了七八岁的孩童,望着依依不舍的眼神,望着我们离开时孤独的眼神,让人泪目,让人心酸。我的亲人呀,多想回到曾经的模样,共享那时的欢乐。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是如今的第一要务。

  四

  过年团聚,是人们最大的愿望。大年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举杯欢笑,共叙天伦,多么美妙的时刻。见此情此景,思绪忽然又转换到了另一幅画面,让人感动和敬佩。有些担着同样或是父母,或是儿女角色的人,为让别人过好年,而只能默默坚守着、奉献着。谁不希望,谁不渴望与家人团聚,欢笑在除夕的夜晚。

  边防线上。东方泛起了鱼肚白,有一批武装戍边的战士,踩着皑皑白雪在边境线上行走,睫毛上的冰霜在闪动。

  宇宙飞船里。身着太空服的航天员仍在忙碌着工作。今夕何夕,时空变幻,天上人间。与近邻嫦娥、吴刚、玉兔聊聊天,算是欢度佳节吧。

  高铁上,组织的联欢晚会正欢闹的举行。乘客异乡异地,五湖四海,开心欢聚在此地此时。穿梭于人群中美丽倩影和微笑,暖心暖胃。

  伴着子夜,医院产房里呱呱坠地的哭声,呼喊着新生命的到来,全家人皆大欢喜。欢喜之余,可能没有人顾及到,楼道里歪头便睡的那个身穿白大褂的人。

  北风萧萧夜沉沉,为了万家灯火,手持手电筒的电力人,艰难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巡查着每一基电杆每一座铁塔。

  大年夜不歇息的外卖小哥、的哥,同样令人感动。

  “有我们呢,你们安心过年吧”。让别人过好年,自己就要负重前行,是这些人共同的贺岁宣言。致敬大年夜坚守岗位的人,致敬幕后英雄,为你们点赞,是你们默默的撑起一片天。凡是有良知的人,都会感激你们的。

  五

  几个词汇的解读,与过年有关。

  关于“子时”。按照时辰划分,即晚上十一点到第二天的凌晨一点钟,这个时间段为一天的子时。年三十夜晚的“子时”,是辞旧迎新的时间段,就是“过年”,人们阖家欢乐,高高兴兴吃饺子。饺子,就是“交子”的谐音,意思就是新旧两年在“子时”相交。

  关于“年”。古时,人们把谷子的生长周期称为“年”。即“年,谷熟也”。夏商时期,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年,分小年和大年。在北方腊月二十三,在南方腊月二十四,就是小年了,预示着年的开启。提示着人们从小年开始,庆贺今后每一天该怎么做,做什么,直到大年三十的到来,最后到正月十五的结束。年是符号,是成长或渐老的标签。

  年是有很多寓意和讲究的。年糕,步步高升;祭灶,上天言好事;守岁,防止“祟”的侵扰;破五,迎财神;正月十五闹元宵。祭祀、贴对联、吃年夜饭、拜年、走亲戚,是一辈辈传承下来的共同遵循。

  相传,“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怪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夜才爬上岸搞破坏。人们害怕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个老人告知人们,“年”最怕红色、火光。于是,每到年三十,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相传,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每年年三十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把放到枕头下的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守岁”、“压岁钱”了。

  关于“属相”。今年是龙年,自年三十晚上十一点起,即从子时开始,到明年此时刻止,出生的孩子,都是属龙的。其它的属相同样是如此。

  关于“除夕”。除夕,是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的晚上,以零点为界。与大年三十的晚上,表述的是同一个时间段。“除夕”中“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除夕夜”,用击鼓的方法驱逐“疫疬之鬼”,是“除夕”节令的由来。“除夕”,就是除旧更新、新旧交替的意思。

  如果把过年当作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那么大年三十除夕夜演绎的所有习俗,就是整个作品里最有看点、最有乐趣、最有意思、最有意义的章节,是最壮观、最精彩、最高潮的部分。可以这样理解,一年当中,三八妇女节就是妇女们的年,六一儿童节就是孩子们的年,七月七的鹊桥相会就是情人们的年。年如同水壶里的水烧开时,水泡沸腾的时刻,炽热的让人向往。

  关于“春节”。春节即农历新年,辛亥革命之后,改公历一月一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称为春节。春节,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有时仅指农历“正月初一”,是标志新年来临的节日。但更多时候,春节等同于常说的“过年”,是以年终岁首为核心,围绕年度周期转换形成的一系列节日的总和。过年以除夕夜为分界线,包括年终和岁初两个阶段。年终活动以忙年辞旧为主题,岁初以迎新纳福为主题。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如此刚刚好。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周晓娟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