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马先勇:拜年

作者:圆圆   发表于:
浏览:26次    字数:2996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13篇,  月稿:0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通常正月初一,由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贺新年,卑幼者必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瓜籽,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之。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时代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拜年方式多多,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如当面拜年,红包拜年,短信拜年,电话拜年,贺卡拜年,写信拜年,微信拜年,鲜花快递拜年,网上视频拜年等,不拘一格。

  新年的初一,人们习惯都早早起来,清洗面后,穿上最漂亮的服饰,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在昔日广袤的农村,有的村庄,一支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拜年;有的是同事之间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到宋代,亲朋好友之间会相互送贴致贺,这就是早期的《贺年片》。到了明代,贺年片设计更加完美、精致,印有吉祥物,帖上不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还写上了“新年快乐”、“吉祥如意”的祝辞。

  拜年一般从家庭开始,再走亲访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首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之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会说“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礼尚娱乐。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必须带上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座谈等。礼节性的拜访,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上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追溯拜年的历史渊源。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把它叫做“年”。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人们为了赶走这个怪兽,有一年,年又来到村子,人们发现它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于是又一年,当年来之前,人们在门上贴红纸,挂红灯笼,年来了,人们用空心竹子做的炮仗往地上摔,发出响亮的声音,终于,年被赶跑了,于是,后来人们都有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的习俗。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名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在社会上仍盛行不衰。

  这段文字揭示了当时的一种社会心态。除了拜亲友是由于实心实意,余则大打折扣。官场往来,出于应酬,讲究点的人家,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写“接福”二字,为放置“飞帖”之用。所谓望门投剌(送名片),有点像现今街上奉送小广告似的,顺手给一份,不问是否交往,与其说“心到神知”,不如说“有一搭无一搭”,所以就休怪看门人“却人不纳”、“闭门不纳”了。最辛苦的要算那些跑官的人了,虽说按理应向父母先拜年,为仕途计,得往后靠,先给有职有权的“大人”磕头要紧。现在,这种现象在社会上仍然存在。逢年时,有些人,以此为机,首先为自己“上司”拜年,其目的不言而喻。

  拜年,是我国传统的民间风俗。每逢春节,通过拜年这一特殊交际方式,既表达相互间的祝贺与祝福,又有利于增进友谊和联络感情。但拜年很有讲究。选择合适的时间,乃拜年的第一要素。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欢选择晚上拜年,一坐好几小时,也难免影响主人休息。作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会给人以“缺少诚意”的感觉。

  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中最繁华、最受注重的节日。春节和年的概念,始于农业,古时人们把稻谷的发展周期称为“年”;年,谷熟也。年的称号是从周朝开端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不断延续至今。在古时,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而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成功后,南京当局为了适应农时和便于计算,推行使用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

  在民间,其实,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农村有一句谚语:“过十五饭,敞着头去大干”。过年送礼也是五花八门,春节送礼是中国人的风俗,给长辈、教师、师傅等拜年,应适当带点礼物。礼物既不宜太昂贵豪华,又应能“拿得出手”。那么春节送礼选什么礼物最好呢?因家庭经济条件因人而异,不同的人送上不同的礼品。上世纪六七年代,在农村拜年一般拎上两斤红糖(白糖)或两条方片糕等,现在拜年从两瓶酒发展带上一箱酒,甚至更贵重的礼品。不过人们送礼观念正悄悄发生变化。送礼送健康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如为老人送上脑白金、黄金搭挡、茅台白金酒,或老年补品等,人家更是乐意接受,人们看重的是健康、长寿秘诀,俗话说得好,有钱难买老来瘦。

  捧上一束鲜花,送上一张精美的贺卡,观赏一场电影,已成为都市现代人浪漫温馨的拜年方式。拜年礼物还应讲究卫生。比如,别人送给自己的糕点,一般不宜转送他人,否则食品在“旅游”中难免会腐烂变质;给年迈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应该有益于对方强身健康,以免造成浪费甚至引起误解。再比如,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精美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恋人、同事等,既可表达相互间真挚的情谊,又可显现你巧手般的才华。

  中国的民间,“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民俗,传统的习俗在民间世代相传,发扬光大,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草根味、乡情味,乡愁味,让人世间处处充满爱的阳光。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拜年 马先勇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圆圆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2022-02-01 11:02
    黄小琴
    祝您新的一年,佳作频出,阖家幸福安康!
    来自·福建省福州市
    回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生活感悟

    查看更多生活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