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田祥鸿:那一抹夕阳红

作者:田祥鸿   发表于:
浏览:8次    字数:251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6篇,  月稿:0

  星期六上午,我收到网购的一条蓝色牛仔裤,试穿一下,裤管太肥,走起路来,宽大的裤脚就像扫把似的,在地上扫来扫去。这可怎么办?网上秒杀买的,不退不换呀。我拍拍脑袋,沉思了一会儿。哦,对了,去东大街找程裁缝改改吧。

  我收拾一下,骑上电动车,直奔县城东大街。远远地,就看见程裁缝的摊位前围了一圈人。瞧,周末生意特别忙,看来得排队等候了。

  说起程裁缝,凡是认识的人都很佩服他,原因有二:一是他的视力很好。今年,他虚龄75岁,无论是穿针缝纫,还是飞针走线,剪裁布料,居然不用佩戴老花眼镜,视力比一般年轻人都厉害,干活又快又好;二是他很勤劳,闲不住。在他身边不少同龄人大多在家歇着,或含饴弄孙,颐养天年,或玩麻将纸牌,消遣时光,或晒晒太阳,四处闲逛,很少有人像他这样从早忙到晚,双手不闲,连吃饭都得挤出时间的。他说,忙习惯了,今年正月在家歇了半个月,没找事干,浑身疼,这一忙,居然啥毛病都没有了,吃饭睡觉都香些。

  平时,我经常到程裁缝的店面来,有时换裤子拉链,有时衣服炸线要缝补,有时改改衣裤,这样一来二去就熟悉了。程裁缝是霍山县与儿街人,大名程启发。他中等个头,皮肤微黑,背稍微有点驼,说话时声音洪亮,干干脆脆,一双眼睛不大,但是挺有神。店面门口放着一架老式缝纫机,带脚踏板的那种。他经常低着头,弓着背,伏在缝纫机上专心致志地忙碌着,缝缝补补,动作很麻利。他的老伴姓方,我称呼她方阿姨,是程裁缝的得力助手。方阿姨的视力也不错,也不戴老花镜,总是笑眯眯的,坐在一旁的小木凳上拆线头,换拉链,钉纽扣,熨烫衣裤等,忙个不停。

  人们常说:“人过四十四,眼睛就长刺。”意思是,人过四十四岁,眼睛开始老花,视力慢慢减退。可是,程裁缝已年逾古稀,视力甚佳,穿针引线又快又好,在我看来简直是个奇迹。我很好奇,就问他平时是怎么保护自己眼睛的。他说,他15岁开始拜师学裁缝,一直干裁缝这一行,快六十年了。但是,他和老伴平日生活很有规律,习惯早睡早起,从不看电视,也不玩手机。还说,现在的中青年人哪,一坐下来就玩手机,眼睛都让手机看坏了,手机真是个坏东西。我听了,笑着连连点头。

  记得上个星期天中午,快十二点了,一个老爷爷腰背佝偻,气喘吁吁地拎着竹篮,脚步蹒跚地来到程裁缝的店门口,问要不要买鸡蛋。一番交谈后得知,这位老爷爷八十五岁,家住十几里外的复览山脚下,和老伴一起养了十几只老母鸡,特地坐公交车进城卖鸡蛋。程裁缝看到老爷爷这么大岁数,大老远的走来,中午饿着肚子还在卖鸡蛋,连忙把鸡蛋全都买下,还多付三块钱,说留给老爷爷做车费。一旁的人都夸程裁缝心眼好,敬重老人。程裁缝红着脸,笑着说,这个老爷子不容易呢,再说人人都有老的时候,尊敬老人就是尊敬自己。

  听着程裁缝朴实的话语,我有点感动,也想到许多……

  据统计,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达51.9%,高中生在60%以上,全国近视眼人数已近4亿。这主要和近距离用眼过度、长时间室内生活学习、过多使用电子产品,以及缺乏必要的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有关。所以,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当高度关注,引起重视,并努力形成合力,保护儿童青少年的视力。一方面尽量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另一方面要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庆幸的是,现在国家已经积极推动近视防控工作,并初见成效。

  另外,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将越来越多,专家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将占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所以,人口老龄化将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的风险、压力和挑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全社会都应当关心、爱护、尊重老年人。但是,俗话说得好:“老将出马,一个顶两”,“姜是老的辣。”老年人阅历丰富,经验更足,可以尽己所能,充分发挥余热,尽力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老有所为,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们在晚年依然保持活力,继续追求理想和目标,从而享受人生的美好。我的一个朋友曾去日本旅游,回来后很感慨地说,日本人较长寿,而且老年人大多坚持工作,在停车场、加油站或大大小小的餐馆里,正在工作的八九十岁的老人比比皆是,不像中国人,退休了,就基本上退出社会性工作……

  夕阳无限好,虽然近黄昏。其实,老年人也可以量力而行,发挥余热,实现更多的人生价值。退休并不代表退役,老有所为才能不负韶华。据史料记载,清朝同治年间,63岁的左宗棠率领湘兵来到西北大漠,深感气候干燥,了无生气,又水土不服,遂命令筑路军队,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名曰道柳。据左公自己记载,光是从陕甘交界的长武县境起到甘肃会宁止,种活的树木就达26.4万株。自古河西走廊种树最为难事,可是在左公倡导督促下,历时八年,泾州以西,竟然形成道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

  后来,有个文人杨昌濬曾在一棵柳树上刻下一首诗:“大将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人们传说嘉峪关关城附近的几棵古柳就是那时所栽,因此被称为“左公柳”。左公柳带给各族人民的不仅仅是片片绿荫,它对防风固沙,改善西部边陲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起着重大的作用。今天,生活在边城的各族人民不断弘扬左公精神,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已把万顷戈壁中的哈密由几十块小片绿洲建成一条东西长达150多公里长的绿洲,充满勃勃生机。

  无独有偶,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荒凉的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22年,建成了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杨善洲说:“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这朴素而铿锵有力的话语掷地有声,杨书记退而不休,从花甲古稀到耄耋之年一直扎根荒山,仍然坚持植树造林,并且恩泽后世,真的非常令人钦佩。

  还有,新冠疫情来临时,85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昼夜兼程,深入抗疫第一线……

  青春可以飞逝,但热情不会消逝,老有所为就是最好的见证。“老骥伏枥,志犹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左宗棠、杨善洲、钟南山、程裁缝……这些鲜艳的夕阳红,老而不休,老而有为,带给我们人生的启迪和深深的感动。如果人人为老若此,幸矣足矣!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周进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日记大全

    查看更多日记大全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