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肖国庆的媳妇吴倩把老公公关到门外,导致老公被冻死一事可以看出,做事不能只考虑自己,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不然,一辈子都不会心安,都要受到良心的谴责。有困难不要紧,要想办法共同克服。在困难面前苟且偷安,不顾他人,会造成终身悔恨。
肖大伯在钢厂锅炉房后的一处煤堆里去世了。肖大伯的离世让周志刚长叹,身为副市长的周秉义也深受震撼、沉重万分。
我在想,将老公公关在门外这样的事,会发生在周家呢?肯定不会的。这就涉及到了家教的问题。周志刚作为说了算的第一家长,有着老式家长的权威,但又不失温情。他和老伴李素华几十年相濡以沫,他一生克勤克俭,工作踏实,待人厚道,这也影响了三个孩子的人生观和处世观。周志刚虽然大男子主义,对老伴却是恩爱情深。他从没认为女人就应该为家庭操劳,而是对老伴多年为家庭的付出心存感激。三个子女虽然后来的发展不尽相同,但善良、坚韧、舍己为人的周家精神却是刻在骨子里的。他们都成长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周志刚认为养比生重要。有些家庭却相反,结果子女长大既无品质又无才能,社会不欢迎,自己活得也很艰难。这样的家长可以说是教子无方,这样的家庭也是很失败的家庭,这样的子女只能是社会的累赘。周志刚不一样,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也重视读书。周志刚在教育子女上,和光字片的其他街坊有着本质的不同。周秉义和周蓉下乡后,他在信中一直叮嘱他们有时间要多读书,这个社会缺不了读书人。也正因为有父亲的督促,他们在恢复高考后,双双考进了北大,实现了阶层的逆袭,孙子、孙女也考入了清华。周秉昆虽然没有考进大学,却也通过个人不懈的努力,从酱油厂的一名工人,进阶为文化单位的在编人员。
周志刚也尤其注重子女的品德教育,嘱咐他们要走正道,为人要正直,要多为别人着想,要多帮助别人,他自己也以身作则,给子女做出了榜样。所以他的子女,做官的为政清廉,一心为民,像周秉义;做学问的像周蓉,做了吉春市某大学的哲学副教授,退休后写的小说《我这一代儿女》轰动了全市,还改编成了电视剧;周秉昆虽然在学习上赶不上哥姐,但当工人能吃苦耐劳,干最苦最累的活;饭店开得也很红火;出版社的工作也很受领导赏识,后来竟然当上了处长。周秉昆最值得赞赏的是他对家庭的付出,对母亲和几个孩子的照顾,没有周秉昆这个家庭肯定是撑不起来的。周志刚、周秉义、周蓉都在外地,根本无暇关照,母亲瘫倒在床上的那两年,没有秉昆和郑娟的细心照料,真是无法想象。他的人缘也很好,周秉昆入狱九年,从周围人的态度上看,就能看出他的人缘与人品多难能可贵。出于朋友间的友情,曹德宝、孙赶超、肖国庆三家人就经常去帮忙打扫卫生,真是细微之处见真情。父亲周志刚有一次对周秉昆说,你对这个家贡献最大。父亲死后,周秉义对弟弟说:“秉昆,咱们三个儿女中,你是最对得起爸爸妈妈养育之恩的,哥现在简直就成了倒插门的女婿,但这不是哥愿意的……”他哽咽着也只说得出这么几句话。
原著中周志刚和周秉昆说过这样一段话,对周秉昆后来的人生起了关键作用。当时周秉昆的几个哥们都在他家喝酒,发牢骚说要是有当官的亲戚就好了,也不至于在工厂里受累,遭罪。周志刚在门外听到了几个年轻人的话,对周秉昆教训道:“朋友之间,谁有困难了互相帮助我是赞成的,大家共同帮助一个有困难的朋友也是我竖大拇指支持的事;可如果几个人都把自己和自己儿女将来过上好日子的希望,押宝似的押在一个朋友或者一个亲戚身上,那就太没志气了吧!那样只会把朋友的人生拖垮。”这样的话从一个没有文化,只知道埋头干活的工人嘴里说出来,着实不简单。在周志刚看来,一个人如果只想着“等靠要”,那他这一辈注定是失败的,也是经受不了任何命运考验的。
周志刚能有这样的格局和思想,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三个孩子都活得始终独立、从不依附他人的原因。
周志刚无论为夫还是为父都是了不起的,周秉义后来就说,我们有全天下最好的父母是多么幸运啊!像周志刚这样的父亲怎么会被关到门外呢?尊重、孝敬都来不及呢!
从周志刚的安然去世,我们也会发现,人只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就会有好报,临终也会心安。
儒家主张,修己以安人,心安天下安。心安则身安、神安,进而家国安、天下安。看来心安是一个很高的境界。
2022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