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种说法。这些说法一般都很响亮,而且颇能打动人。我辈愚笨卑微,既没有“学而优则仕”的雄心大志,又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修为和情怀。我选择读书,首先是因为我是学文科的,后来又以语文老师之名立身于世,所以自然而然去看书。再后来,书读着读着就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更成了工作之余,沉淀心灵逃离孤独的一种方法。
工作的第一站是湖南岳阳县最偏远的乡镇相思乡,我又在离镇上十多公里的李塅小学任教。从城市的喧闹和快节奏一下子到乡野的静寂和舒缓,我一开始是十分不习惯的,加之生性不善交际,愈觉得沉闷。好在周围山清水秀、景色优美,由于偏隅一方,还真是一处读书的绝佳之地。夜晚寂寥无人,非常适宜读书,我便一头钻进书里去了。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凡是能找得到的,我都读。其中更喜欢中国古代诗词,尤其是那些与自然契合无间、闲雅从容、清新淡泊的作品甚合心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柴门半掩无人到,五里牌边三四家”……这样的诗总能使人在不知不觉间,忘掉自身所处的环境。松风、山雨、明月、夕阳、茅屋、怪木、溪桥、花草等等一切生灵,于古诗中仿佛都成了无言的智者,进入你的心灵,做你最好的朋友。就在这种境界里,日升月落,日子在心灵充盈而自信地飞翔中悄悄地流逝而去。
我特别喜欢在有月亮的晚上,打开台灯,在书桌上摆上一本自己心仪的书。或许没有专心于书吧,这个时候,我常常发现有丝丝月色偷偷从窗子爬进来,于房中间积成一洼明亮的水样的东西。这种水样的东西如一位背面而立的古代士人,散发出一种蕴涵着书香的圣洁,撩拨着我的灵魂,使我无法平静。这个时候,我常常下意识地披上衣,推开房门,步入操场。周围万籁俱静。一抹清辉使整个操场如水银泻地,浸润出一种原始的纯洁。我把自己沉浸于月色之中,沐浴着这份原始的纯洁,感觉生活中再大再硬的块垒都在慢慢融化,归于无形,我的内心无比澄明。
我还喜欢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分享自己喜欢的文章。在自习课上,或在一堂紧张的新课之后,我会让普通话比较好的同学在班上读一读我推荐的文章。这些文章或励志,或抒情,或壮阔,或优美,总是让同学们在无形中感受书的魅力,受到书的熏陶。我总想,一个语文老师,如果不能让学生喜欢上书,喜欢读书,一定不是一位成功的老师。当然,语文老师还要会写文章。我也在工作之余,喜欢拿起笔记下自己或欣喜或悲伤或惆怅的日常,让自己的心灵栖息于方格之中。偶有兴致,就工工整整地抄写于稿子上,寄向报纸和杂志。自此,在单调贫乏的日子里,也就多了一份热忱的期盼。那几年,我有十多篇文章发表于《中小学音乐报》《岳阳晚报》等媒体上,我小心翼翼地将每一篇文章剪下来,仔细地粘贴于一个大本子上,如今,这个本子已经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珍藏。
有一段时间,我也迷失过自己。因为也有周边人把更多的空余时间投在麻将、化妆或逛街上。我曾想过,读书能带来什么。我没有找到过好的答案,但是让我铭记于心的有几次,当我从牌桌上下来,我没有快乐可言,甚至对如此颓废的自己感到憎恶。而当自己沉下心来看一本喜欢的书时,内心还是充盈和欢喜的。我很庆幸自己,在一番挣扎后还能拿起书。我从来没想过读书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如何高贵伟大的人物。我只是想在这个物欲横流、纷争不息的社会里,通过读书,能够使自己的心不感到失衡,使自己这个人能坚守寂寞,以平淡的心态过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
这几年,除了我的文章不断登上《神州文学》《广东文学》等更高的平台外,更重要的是因为阅读,我能以更好的心态和能力来面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我特别感谢一直在努力,不曾放弃的自己。我要真心感谢引起我满心愉快的那些书本。他们有时如一条山间小溪,提醒我即使默默无闻,也是走着自己的路;他们有时如一块悬崖巨石,告诉我即使成不了一座山峰,也拥有让人正视的阳刚;他们有时又是墙角一只小虫,启发我即使无人在意,也可以唱属于自己的歌;他们更是生命中一片绿叶,呼喊着我即使平凡又普通,也要让自己为这个世界增添希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