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搬家进行曲

作者:西瓜太郎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5010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童生   总稿:37篇,  月稿:37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的四十余年里,本人已有过多次搬家的经历。

  回顾搬家的全部历程,每次搬家换房虽忙得头晕目眩、累得精疲力尽,但住房面积却越搬越大,装修品质越搬越好,入驻的舒适度越来越高。始终觉得忙有所得、累有所值,忙、累并快乐着。

  一

  1982年夏,本人大学毕业后,由国家分配至盐城中学任教。盐城是江苏省内唯一一座无山的城市,而盐城中学仿佛有意要改变这一历史,硬是通过发动全校师生手提肩挑,垒起一座高达数十米的土堆并以共青山命名。在共青山的前后,各有四排共四十八间老式“摊扒头”平房,这是学校教职工的集中居住区之一。单从外表上看,八排平房清一式青砖黛瓦、古色古香。但平房的内部,却是一副饱经沧桑、风烛残年的光景。我们新进校的四条汉子,就合住在共青山北第一排最西一间老旧平房内。

  这间平房,建筑面积有二十多平方米。经长年的日晒雨淋,原本厚实的木质门窗已部分变形,想要关得严实,必须使出吃奶的力气。原本平直厚实的木头门槛,早已被踩出了弧形的模样。室内用小青砖铺就的地面,已多处出现坑坑洼洼。早年用石灰水粉刷过的墙面,已呈现出淡灰的色彩。受沿海潮湿气候的影响,房顶上被风化脱落的砖屑,时不时就会掉落到桌面、床面和地面上。室内除了四张单人床、两张旧课桌、两盏白炽灯之外,再无其它配套生活设施。无论是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如需如厕,只能到百米开外的公厕去解决。在各小家庭住户门前的两侧,还摆放着搪瓷痰盂和木质马桶以备不时之需。一大清早,几排平房中的女同胞们,排着队去公厕倒痰盂、刷马桶, 成了生活区内一道独特的早间风景。每排平房前,仅有一个公共自来水龙头,供各家轮流使用。大概是因为单身汉教师们吃饭在食堂、上课在教室、洗澡在浴室、如厕去公厕,备课在办公室,集体宿舍只是用来对付午间和夜晚休息的普通场所,总务部门并未用心去打理。好在当年的我们,过惯了艰苦的日子,也懂得体谅学校的不易,对校方提供的简陋宿舍也就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从没提过任何改善的要求。

  在此间平房里,将就着住了两年之后,我向学校正式提出了结婚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后,总务处便将和我同住的三位室友挪到别处去居住。此间平房就地转换成我的未来婚房。

  在当年,平房的基础条件虽十分简陋,但能适时拥有一间这样的婚房已经该心满意足了。据有关部门统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仅为3.6平方米,和解放初期相比不升反降。因为建国之初国家财力有限,拿不出多少资金来建设公有住房,而全国的人口却在快速增长,人们基本居住的迫切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不少机关单位尤其是许多国有或集体所有制厂矿企业还有不成文的规定,只有男性干部职工才能享有公有住房的分配权。此项规定,明显不公且公然歧视女性,但因公有住房资源紧缺而无力加以改变。还有少数单位根本就无公房可分,人们的住房完全由干部职工自行解决。因此,在城镇居民中,几代同堂、七八口、十来口人共同挤在二十来平的狭小空间之内的现象司空见惯。大量年轻人常常由于无法及时找到婚房,不得不将婚期一推再推。

  在分得婚房之后,为确保未来的小家庭在其中能正常生活,学校总务处派人将这间旧平房重新收拾了一番。按理说,由原集体宿舍改为未来婚房,房子还是那间房子,人不需挪窝,物不需出户,不应该有“搬家”的忙碌和苦累,其实不然。重新粉刷墙面、铺设地面,维修门窗、分隔房间,用芦席搭天棚等每项活计,都需要本人在现场全力配合,仅我的那张单人床和一只木质行李箱,在室内翻来覆去不知腾挪过多少回,尤其是用旧报纸将二十多平米的芦席天棚糊上一遍,就花去我将近一个月的课余时间。经前后两个多月的反复折腾,原本的集体宿舍,终于变成了自己的温馨小家。

  其实,当年的小家并不完全属于我们。因为早年的住房供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福利分房模式。住房由所在单位出资建设,产权完全归单位所有。建成后作为福利由单位按内部分房相关规定,分配给本单位干部职工居住。干部职工个人,对住房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在此种制度下,干部职工虽无建房、购房的经济压力,但建立在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物质生活资源极度匮乏基础之上的福利分房制度,因住房供应总量严重不足而导致分房时捉襟见肘,人口的快速增长大大超过住房新增的速度,人均住房面积指标,只能在贫困国家的行列中徘徊。

  二

  经过改造之后的一间老旧平房,用来经营二人世界绰绰有余,当二人世界一旦成了三口之家,住房的窘境立马就摆到了桌面上。孩子出生后,凭我们夫妇每月不足百元的工资总收入是雇不起保姆的,只能请乡下的母亲前来帮助照看孩子。因而在外间的“客厅+厨房”内,就必须再塞进一张供母亲休息的双人床和一个供孩子日常使用的摇窝子(摇篮),加上原有的餐桌凳、煤球炉、锅碗瓢盆桶等日常生活杂物等,约十来平方米的空间已被塞得滿满当当,在其间行走时,都得小心翼翼地侧身而行,以防叩着碰着。

  在这间平房里又度过了两年,终于盼来了又一次换房的机会。

  1986年,学校建起了第一幢四层教职工宿舍楼。共有三种规格的新房二十四套。其中的大、中、小套的建筑面积分别在79、59、39平方米。和平房相比,楼房内部的供电、供水、卫生配套设施较为齐全。楼房的大套面积普遍不大,导致许多人口较多的老教职工家庭无法入住。加之此前大家一直在平房内生活,并无入住楼房的生活体验,新宿舍楼落成后,分房时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你争我抢,这就使得我们这些成家不久的年轻教师,也有了入住楼房小套间的机会。

  楼房小套间虽小,但和我现住的平房相比,居住条件还是有了极大的改善。仅住房的面积就翻了将近一番。小套间这只“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主卧、次卧、餐厅、厨房、卫生间、阳台一样不少。特别是有了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彻底解决了住平房时的用水难、做饭难、洗澡难、如厕难等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电冰箱、燃气灶、电风扇等家用电器也开始陆续进入家庭,家庭生活现代化的步伐,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启动。生活质量当然也随着住房条件的改善而水涨船高。

  三

  1990年,本人从盐城中学调动至市教育局机关任职。我现住的小套间的产权归学校所有,到机关任职后,我便成了名副其实的无房户。在入住小套间六年之后,随着局机关一幢新宿舍楼顺利落成,本人又第三次获得换房的宝贵机遇。

  本来,机关的无房户在新房分配中有一定的优先权。在局机关分房小组拟定的分房初步方案中,初定分配给我90平米的一楼新房一套。此时,一位已退休多年且身患重病的老领导.,突然提出了入住新房的请求。局主要领导出面和我协商,动员我将即将到手的新房让出,并承诺以后一旦有新的房源,一定给予优先安排。因此,此次新换的住房,是局机关住房分配流转后腾出的次新房,但此房的房龄比我原住房的房龄还短,成色更新、面积更大、结构更好。79平方米的套间,位于楼幢的东南角顶层,通风采光很棒。两室半外加一厅、一厨、一卫、一阳台。在当年的盐城市区,此房可列入中高档住房的行列。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们实际居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室内白石灰水刷墙外加地板刷漆的极简装修,已不能满意足人们对美好居住环境的追求。分配到手的无论是新房还是旧房,普遍都要进行一番精心装修后才会搬家入住。我也跟随时代潮流,首先用铝合金型材配蓝色玻璃封闭了阳台、更换了旧钢窗;两主一辅三个卧室都铺上了当年流行的塑料地板革;客厅、厨房、卫生间的地面和墙面还贴上了图案优美的彩色地砖和墙砖;室内的墙面,涂上了光洁明亮的磁性涂料;所有房间,都用水曲柳复合板做了一米高的维护墙裙。对室内的家具和主要家电进行了升级换代,家具由零散的换成组合的,电视由黑白的换成了彩色的,冰箱由单门的换成了双门的,电风扇由台式匀速的换成立式变速的,客厅里添置了布艺组合沙发……经过重新装修过的住房面貌煥然一新。和我住在同一楼道内的一位已退休的老同志,在登门参观了已装修好的住房后,还语重心长地提醒我,要注意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其实,当年的房屋内装修,已经在全社会普遍流行,我的房屋装修等级也仅仅是大众化的水准而已,但在部分老同志看来,这已经是“豪华”装修的级别。

  1994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在全国推行。按照房改有关政策规定,我仅花了七千余元人民币,就将这套79平方米的公有住房揽入怀中,成了我个人的合法财产。无意之间,我们成了国家住房制度改革最早、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正是这场影响深刻而久远的住房制度改革,彻底终结了建国后实行多年的福利分房制度,将和千家万户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的住房,变成商品后全部推向了市场。从此,无形的市场之手,开始发挥左右房地产市场的巨大魔力,除了将宝贵的国有土地资源成功转化为商品,还带动与房地产建设相关的上下游数十种产业或行业的蓬勃发展,房地产逐步成为了各级政府发展地方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支柱产业。

  1997年,本人所在单位又以部分国有划拨土地入股,在和某报社合作新建的宿舍楼中分得新房五套。因为在此前的局机关新房分配时,本人曾有过让房的情形,局领导也有承诺在先,本人又很顺利地再一次获得入住纯新房的机遇,这应是本人第四次换房搬家。

  四

  按照当年的房改政策,在夫妻二人中,只能有一人享受一次房改政策的优惠。入住新房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将已到手的房改房退回,新房按入住当年房改的新定价重新计价,超出规定享受面积的部分,需按当年市场价计费。新房的建设及内装修标准,较几年前又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新房的建筑面积101平方米,两室半、两厅、一厨、单卫、双阳台。阳台和窗采用高档铝合金型材封闭,厨房、卫生间、阳台的地面、墙面都铺贴了瓷砖,还代为配备了品牌浴缸和坐便器。房屋的个人内装修水准也较前有了很大提升:所有房间及客厅、餐厅,全部铺设了云香木地板,所有门窗都做了红榉木木质门套、窗套,餐厅、客厅都做了漂亮的吊顶,燃气热水器、壁挂式和立柜式空调以及水晶灯具一应俱全,洗衣机也从双桶半自动换成滚桶全自动。

  在住房市场化、商品化之后,由于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大中城市的房价曾一路走高,高房价也曾一度饱受诟病。尤其是一线城市的住房天价,的确给年轻一代在一线城市立足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国家也釆取了若干措施,诸如加大自购房贷款的额度、降低住房贷款的利率、加大公租房、廉租房建设等措施来缓解住房市场化、商品化带来的诸多矛盾和压力。当然,将房地产推向市场之后,房地产的发展就得遵循市场的规律,房地产的价格也必将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时涨时跌,无论你是否愿意,所有中国人都必须接受房地产市场的无情洗礼,在这场史无前例的重大变革之中,如果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且踩准了市场节奏,就会成为驾驭市场的弄潮儿。反之,如果判断失误,也可能倾家荡产、血本无归。房地产市场的博弈,既要有相对雄厚的经济基础,更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知识、才干和智慧。“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依然是每个人必须牢记的诤言。

  因为国家房改政策,带给我们巨大的经济实惠,为我们顺利融入和适应房地产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面广量大的农民和普通城镇居民以及不少厂矿企业职工,就没有国家公务员群体这般幸运了。

  2003年,我孩子已上大学。在本地房价尚未暴涨之际,我将位于市中心的房改房出售,在靠近单位的市区非中心地带,置换了一套面积133平方米的改善型商品房。后来,孩子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京成家立业,两位老人住在四室两厅的大房子里也显浪费,2019年,又着手考虑将大房子置换成两室两厅的电梯房。新房子所在小区,环境优美、物管规范,周边生活设施配套,装修时还加装了中央空调、地暖、集成灶、淋浴房,冰箱、彩电、洗衣机再次作了全面更新,较好地满足了居家养老的基本需求。

  时至今日,国家的改革开放已走过四十余年的历程,再度回顾前后六次搬家换房的经历,我的搬家历程,仿佛是一支动听悦耳、节奏明快的进行曲,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从计划经济逐步走向市场经济,从贫穷社会逐步迈向小康社会。从中让我切身感受到家国之间的紧密关系,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就没有百姓的富庶。是党和国家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让全国人民渐渐摆脱建国之初的贫穷和落后,昂首踏上了全面小康之路。我个人的搬家换房的经历便是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最好见证和缩影!

  2024.08.18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