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粟裕的准确预判》一文后,本想再做点延伸,就形势判断的重要性探讨一下,但怕冲淡了主题,又拉长了篇幅,莫不如另文阐述为好。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就做好了开战的准备。毛泽东为争取和平应邀去重庆谈判,蒋介石只不过做做样子,谈判期间不就打了几仗吗?蒋介石是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他认为有美国给撑腰,提供美援,提供先进武器,手里又有400多万部队,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消灭共产党的军队。其实,蒋介石违背了民众抗战胜利后对和平和休养生息的愿望,忘记了历史的教训,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诚然共产党的军队在数量上远远比不过蒋介石,武器装备也很落后,但要知道,这是一只经过了长征和抗战千锤百炼的军队,有着人民群众全力支持的军队。毛泽东在重庆回答记者关于将来如果开战,能否打败蒋介石的提问时就说,蒋介石是一个草头王,我是一个反手毛,打败蒋介石易如反掌。遵义会议后,红军不过三万人,蒋介石亲自指挥了40万大军围追堵截,都未能消灭得了红军。再往前追溯,前四次反围剿的时候,蒋介石每次也是动用了几十万大军围剿苏区,但按照毛泽东的战略战术都被打败了。第五次反围剿如果还是毛泽东来指挥,蒋介石也打不赢。
历史果然又重演了,叫嚣三个月要消灭共产党的蒋介石,三年多一点就被弱势的共产党给打败了。蒋介石只好到台湾岛上去反思经验教训了。
从蒋介石的失败,我在想,无论什么人都要认清形势,做事情不能只凭自己的主观臆想。战争的胜负,武器只是一方面,数量也只是一方面,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这个人里面,首先是最高指挥者的问题,蒋介石的军事思想、军事指挥才能、战略战术等,照比毛泽东就差得很远。蒋介石虽然有四百多万军队,但派系林立,亲疏有别,亲自能指挥得了的也就一二百万,打起仗来各怀鬼胎,各自保存实力,见死不救,有多少国民党的精锐部队,都因得不到友军支援,而被配合密切的解放军围歼。蒋介石的军队本质上是与人民群众对立的,他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是为人民而战的,分田分地的土地改革代表的都是农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能够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支援。陈毅说得好,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加上国民党政治孤立,失去民心;经济崩溃,物价暴涨;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援断绝,蒋桂分裂----焉有不败之理?
孙子兵法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按理说,蒋介石应该了解自己的老对手——毛泽东的厉害,在井冈山,毛泽东领导的红军还只是星星之火的时候,你都未能剿灭,毛泽东用所谓的“土办法”——游击战和运动战,就把你打得晕头转向,损兵折将,你怎么还不长记性?四渡赤水,声东击西,也让你尝到了被毛泽东牵着鼻子走的滋味。多少年来,你的算盘都是靠毛泽东来拨动的。怎么,靠美国支援点新式武器,就能打赢毛泽东?真是有些一厢情愿。过分相信自己的力量,低估对手的潜力,十有八九要失败。遵义会议后,周恩来在和博古的一次谈话时就预言,将来只有毛泽东能够打败蒋介石,我们都来好好地辅佐他。周恩来的这种判断也是以以事实为依据的,也反衬了毛泽东的超过蒋介石和党内其他人的军事才能。毛泽东敢在重庆谈判时就说,打败蒋介石易如反掌,这是何等的自信?!假若蒋介石听到后还不警醒,那就不仅是没有自知之明,而且也没有知人之明,更有点不识时务了。所以,判断形势里面,一定要有对敌我双方实力的了解。
诸葛亮处在“卧龙”之时,就已经有了“三足鼎立”的大局分析,而且选择了明主刘备,一切都是那么胸有成竹,才做出了一番事业。
形势的判断正确与否,关系到决策的对错,关系到事情的成败。
2021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