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都要到海边散步,面对浩瀚的大海,我感觉到了人的渺小。
自从前年开了公众号,转眼已经三年了。三年来,围绕人生、哲学、社会现象等问题,写了很多杂谈、随笔,可仍然感觉有写不完的题目。
孔子是人生大师,翻开《论语》,几乎谈的都是人生。如今我们所经历的、所面临的人生问题,孔子差不多都谈到了,他对人生问题的认识之深刻远在我们之上,甚至还有许多超前的预见。可是即使是这样的圣人,他对人生的探讨也只是“沧海之一粟”。只要有人类,总有人生的新问题,任何个人都无法穷尽人生这个大课题。无数相对真理之和才能构成绝对真理。
每每检索自己的这点探索,犹如海边的一只微不足道的贝壳。可是自己也勉力自己不要自卑自贱,毕竟在这人生大海的探索中,也有自己的一点点贡献。如果大家都能不惜微力,汇集起来也是不小的成绩。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悟,都可以在人生问题的探索中,有自己的发现。“横看成岭侧成峰”嘛。就拿雷锋来说,虽然他的文化程度不高,职务也很低,不过是个班长,但并不妨碍他对人生有独立和高深的见解,他在日记里有许多对人生不同寻常的理解和感受,毛泽东看了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此人懂点哲学。而且他认为,雷锋比在大学里深造的大学生更强。
我认为,这里毛泽东所说的哲学是人生哲学,而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抽象的哲学。从辩证的角度看,雷锋的人生历程,科学诠释了人生发展的能动性和可塑性,深刻揭示了平凡与伟大、有限与无限、人与我、个人与社会、贡献与索取的辩证统一。为我们科学应对人生问题,促进个人健康发展,提供了符合人生本质、历史规律和辩证思维要求的人生态度、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
毛泽东说:“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这个评价进一步解释了毛泽东为什么要号召向雷锋学习了。毛泽东那个时候就已经洞察了雷锋精神的时代精华特征,这正是一种新的世界观,新的哲学人格化体现。所以,毛泽东和雷锋,虽然是领袖和士兵的关系,但是他们心灵有一种共鸣,他们是知音。他们沟通的共鸣在于哲学层面,在于对于人的深度把握,在于对社会主义理想的深刻领悟。在一次与罗瑞卿的谈话时,毛泽东说:“雷锋值得学习啊!向雷锋学习,也包括我自己,我也向雷锋学习。”
雷锋虽然只活了22岁,但在人生方面是极其成功的。连毛泽东都要向他学习,不是很大的成功?
雷锋一个其貌不扬的普通人,他是农民出身,当过鞍钢的工人,是一个典型的工农兵复合型人才;
雷锋是一个喜欢并坚持写日记的人,无疑这是一个具有反思精神的人,就思想性、创新性来说,那是一位善于独立思考,有着自己独立思想的学人;
雷锋是一个能懂点哲学的普通一兵,但是他的思想境界高入云端,而他的工作定位立于地——“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是一个拥有菩萨善心,一个乐于对自己近乎苦行僧要求,对同志对人民,尤其对弱者像春天般温暖、乐善好施的共产党员;
雷锋是一个是非清晰,爱憎分明,立场坚定,意志坚强,能够把握汽车方向盘和自己思想方向盘的汽车司机;
雷锋是一个有着哲学头脑,能够用有限把握无限的解放军战士,这就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锋。
有人不无惋惜地预言,如果雷锋还活着,他一定会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要我说,他更可能是一个用行动践行人生哲理的大师。
我耳边响起两个人的声音。聂耳说:“我的耳朵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牛顿说:“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以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块卵石或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浩瀚的真理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2022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