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节。
刚刚我在小区大院里,看到一个小孩怀里挂着一个用毛线编织的蛋兜兜,用小手掌托着兜兜问她妈妈,意思是想吃蛋。如是平常,无论如何我都想不起来自己五六七岁时干了些什么,眼前这个孩子的状态,使我的思绪突然就穿越到了五十多年前。
那时,我家在老城那个二轻大院里居住。大院里的小孩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全部以一个孬字为名,记得有大刘孬、二刘孬、大叶孬、小叶孬、郭孬、陈孬、李孬、曹孬,我叫张孬。最大的是刘孬,比我大十来岁,他爸爸是太湖中学的老校长,曹孬的爸爸当时是二轻局局长。孬,是可爱的意思。小孩都可爱,后来都长大了,现在还有许多长辈遇到我们依然喊张孬、叶孬、郭孬。我们听着依然可亲。
那时候我或许比眼前这个穿着红兜兜的孩子大或者小,在端午节和其他的小伙伴们一样,穿着红兜兜,胸前都挂着妈妈用红绳编的网兜。网兜里兜一个大鹅蛋(好像有时候也是鸭蛋或鸡蛋),蛋上涂了杨红(红蛋)。我们一帮小屁孩,迈着不三不四的步子,满街人五人六地跑。各自还比谁的兜兜最好看。有些地方把这叫“摆阔”。谁挂的蛋兜好看,蛋大,那是一种阔气。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家家都是过一样的朴素生活。
为什么在端午小孩都挂红蛋兜呢?依稀记得有个传说,说在端午期间,小孩挂个红蛋兜能辟邪,是为了保平安的。端午节挂蛋兜的习俗从什么时候流传的无从考证。但每年的端午这天,家里的大人们便将鸡鸭鹅蛋煮熟,在染料杨红上一滚,就成了红蛋。然后在端午这天,大人将编制好的蛋兜挂在孩子们的胸前,祈求一个夏天的平安。
那时候的成年人基本上都是从旧时代过来的,封建迷信在社会上还残留着。各地风俗不一样,有五花八门的辟邪形式。社会在发展,移风易俗,后来挂蛋习俗发展为相互送蛋,为送蛋送福气之意。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再也没看到过小孩挂蛋兜的了。今天如果不是看到那个小孩挂着蛋兜,我也没能想起自己曾经也小孩过,也挂过蛋兜。呵呵,那一刻我偷偷乐了一下下。
据悉,近年有些地方又出现了小孩挂蛋兜的。我想,这个年头,挂蛋兜谁也没去想着辟邪吧?现在到处都是宽阔公路,几乎村村通车;视野里满是高楼大厦;地铁在地下轰轰隆隆;天上有一万多颗人造卫星运行......这样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没有了邪的藏身之处。
辩证地看,蛋兜现象也是中国节气的民族传统。端午节送粽子,送蛋,挂蛋兜都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现在是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期,那些精明的商家在民俗传统文化上做文章,将过去的一些民间趣事翻出来,利用各种节日,创新创造,驱动推广,搞活经营,做大做强。我想啊,编织蛋兜出售,既是商业活动,同时又给亲子活动设计了一个有生活有乐趣有色彩的项目。不过,我还是建议,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还是与孩子一起互动,一起编织蛋兜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