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生活在农村,那年分田到户,父亲分得了三亩五分田,这三亩五分田也有母亲的一份田,我和弟弟的户口都随母亲,是城市户口,所以没有分到一分田。母亲是六四年的下放知青,由于插队到井头村,和其它农民朋友一同劳动,一同休息,也成了一个农村劳动力,没有分田到户时,母亲还是生产队里的一位社员,和其他农民一样,每天的劳动,都会记上一个工分,那时,队长是我父亲,父亲对这位下放的女知青十分照顾,关心她的身体、关心她的体力、关心她的劳动,每天都会主动给女知青提供必要的帮助,比如劳动的时候少干点活,体力不支的时候,提醒她休息一下,每天食堂吃大锅饭的时候,父亲会叮嘱厨师多分一点菜给这位女知青。有时候,母亲遇到很多不了解的知识,就会请教父亲的帮助和解答,这时,父亲会不厌其烦,讲解着二十四节气对农田种植的重要性。会讲解着如何锄草,如何插秧,如何收割稻子等等。几乎包含了农村所有的农活,父亲都尽心尽力的帮助,让一位刚下放到农村的小姑娘,在生产劳动中,不断的进步,不断的熟悉,直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生产队社员。
一九七九年,国家有了新政策,所有的下放知青终于可以返城工作了,母亲也接到了通知,然而,母亲和父亲已结了婚,并有了三个孩子,母亲考虑到,如果返城工作,一家五口人一时半会不可能找到住所,况且,父亲只会种田,对于工作是个外行,再说,那时农民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再一个,我们三个孩子,已经习惯了农村生活,母亲考虑再三后,便和父亲商量,还是留在了农村。
尽管母亲选择留在了农村,但国家并没忘记留在农村的知青,让留在农村的知青都有了工作机会。母亲被分配到新桥粮油所工作,我们也随母亲一起搬进了粮油所家属院。父亲在粮油所做了一名装卸工,从此,我们一家五口,都生活在了新桥粮油所内,父亲尽管在粮油所工作,但老家的三亩五分田并没丢弃,每年到农忙季节,父亲都会去老家干农活,就算工作再忙,哪怕请假,父亲也会去老家种田,父亲种田极为讲究,不但劳动的姿态要有模有样,而且,整理后的田地,要求泥土大小均匀,沟壑棱角分明,总结一句话,让人看了就舒畅,为了这种舒畅,我们姐弟仨还真吃了不少苦。
父亲每次回井头种田,只要我们放假在家,父亲都会吩咐我们,白天去学他种田,晚上回家才做作业。那时,我们姐弟仨坐一辆大自行车,由我驾驶,弟弟坐在前大杠上,姐姐坐后座上,我蹬转转轮,高兴得象获得了自由的小鸟,把欢快的心情洒落在了回家的老路上。父亲单独骑一辆长征牌自行车,被我们甩在后面很远了,但奇怪的是,我们每次刚到老家,父亲就跟着也到井头了,仿佛父亲有一对翅膀似的。
那次,父亲说,这次让你们回老家学种田,是给黄豆苗松土锄草的,父亲说教得很详细,告诉我们说,用锄头时,要尽量靠前握住锄杆,这是越靠前,越省力,由于杠杆原理,如果握在尾部,锄草很费力气的,而且,翻土只在浅表层,还容易误把黄豆苗锄掉,这样干活,是吃力不讨好的方法,是劳动最忌讳的事。如果把双手握住前端,很轻松翻动土层,还很深入,会轻易把土层均匀翻动,顺便把野草,连根带苗一起锄掉。锄掉的野草,别放在黄豆苗旁,要摊开放在田沟边缘,让野草暴露在太阳底下,会很快晒死掉,我们听完父亲认真的讲解,仿佛领悟了父亲的用意和策略,纷纷拿起锄头,躬着背,弯着腰,认真却吃力地翻动着土层,不一会,我们仨已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而且,这腰特别酸疼,我们看看前方,路还远着呢,如果继续锄草到田头,估计我们仨人的小腰就废掉了,不免都想打退堂鼓了,真想倒在草丛间,大睡一觉,这活太累了,也折磨人,全是单调而枯燥的重复着锄草翻地,看着如此较大的田地,我们几乎失去了劳动下去的信心。
这时,父亲已看出我们仨人的心思,一把夺过我手上的锄头,边做着示范,边讲解道:“锄草时,尽量弯下腰,如果站直了腰锄草,不但费力,还容易误锄掉黄豆苗,我们做人不能卑躬屈膝,但劳动时,能做到卑躬屈膝,就是一种智慧,一种省力而且具有效果的劳动。我们在低头劳动时,千万别看路程还远着呢,否则,会由于害怕繁重劳动,而丧失我们的信心,我们只要有一个信念,一直埋头苦干,永远相信下一秒就是成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完成任务的决心和动力,当你吃尽苦头,坚信成功只差一步的时候,你会很快完成一项任务,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我们仨人休息了半个小时,也认真听取了父亲耐心的讲解,我们为了增加体力,都喝了一杯凉白开水,纷纷抓起扔掉的锄头,又重振旗鼓,以亲吻大地的姿态,向劳动卑躬屈膝,并信心百倍,一点点用锄头翻动着土层,把底下的土层覆盖住表层的泥土,一步步向前移动,看到杂乱丛生的野草,我们会睁大了眼睛,小心翼翼,一棵棵把野草锄掉,并晾晒在太阳底下,我们只有一个信念,每多一分钟,我们就离成功快一分钟,只有保持清醒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信心,下一分钟就会成功,起码,离成功更进了一步。
我们仨人越来越有劲,都有了一颗不服输的决心,都想着争先恐后把活干完,以最快最好的效果结束这场比赛。弟弟看我离他远了一步,便有意识地加快了速度,而姐姐锄得更快,已遥遥领先,把我和弟弟远远落在后面,我们连一口水也顾不上喝了,想尽一切办法,追上姐姐的速度。或许是姐姐不忍心看我们太辛苦了,故意放慢了速度,不一会儿,我们终于赶上了姐姐,姐姐看着我们,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当我们仨人结束了锄草任务时,我们都不由自主回头看看我们的战果,每条田被都整齐完整,杂草野草都被锄掉的干干净净,每棵黄豆苗下,土层大小均匀细腻,而且表层泥土被梳理的平整而松软,这些成绩,都是出自于父亲不断的指导和教诲,父亲看看我们仨人的成绩,内心由衷地感到高兴,免夸奖我们道:“今后,你们种出的黄豆,也不会比别人少了收成的。”我们听完父亲的称赞,内心已解开了一个迷团,那便是,黄豆是怎不生长出来的。那天晚上,母亲为了给我们增加营养,煮了一锅排骨汤,母亲不断夹出排骨,一块块放进我们的饭碗,尽管我们的肩膀很酸痛,手掌还有磨破了皮的伤口,有钻心般的疼痛,但我们没有一点抱怨,没有一点退缩或撒娇,就像母亲为了奖赏我们的劳动,煮了一大锅排骨汤,我们因此而懂得,人只有真正付出了,才会有相应的回报。
半年过去了,已到了插秧的季节,农村到处是放满了水的稻田,有的稻田里,农民正在整齐地插着秧苗,这有的稻田里,农民正赶着水牛耙田,当一遍又一遍梳理过后,泥土混在水里均匀而细腻,就仿佛是农民手中的一张纯白宣纸,将要作一幅精彩绝伦的山水画。当绿色的秧苗插满水田的时候,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完美的国画作品,让人叹为观止。
我们又被父亲喊回了老家,当我们仨人站在田埂上,看着满满一片水田时,心里也忐忑不安,生怕自己完不成任务,会让一田的秧苗毁在自己手上,我们傻傻地愣在那里,没有一点信心,父亲看到我们仨,却爽朗地笑了:“怎么样,你们看看农民插下的秧苗,又整齐,又旺盛,一棵也没浪费,全部成活了。”我犹豫着,疑问道:“爸爸,我们插下的秧苗会漂浮上来吗?如果漂浮上来,岂不是白费力气了吗?”父亲却不以为然道:“不会的,你们在插秧时,每一行,距离要均匀一点,而且,要看清隔行的线绳,以线绳为边际,插秧时,要用食指、大拇指和中指,分取三到五棵秧苗为一份,垂直插进水面,进入泥土半截秧苗就行了,只有这样,插入的秧苗就不会漂浮上来,而且,会长势旺盛,成活率特别高。”我们听完父亲认真仔细的讲解和传授,心里有了一丝底气,便卷起裤腿,跨进秧田,用左手握一把秧苗,两腿叉开,弯下腰,翘起臀部,用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分开三棵秧苗为一份,用力插进泥水中,让秧苗插进泥土半截,才算完成一棵秧苗。
我们仨人在太阳底下,晒得头昏脑胀,累得气喘吁吁,还没插到一半,我们觉得这后腰酸疼的厉害,在不断弯下腰的动作中,一次次经历着疼痛,为了缓解疼痛,我有时站直了腰,在水田里稍作休息,感觉到,只要腰部不酸疼,心里便轻松多了,但看到姐姐已超出一大截了,我也不甘心落后,便咬牙弯下了腰,又开始重复着插秧,这时,后腰的酸疼又开始了,每插一次,便是一次煎熬,我为了追赶上姐姐,为了不至于输得太惨,我咬紧牙关,吃力地前进着,这种疼痛感让我几乎崩溃了。这种疼痛,让我额头上的汗珠一直滚落着,当我和弟弟快要追上姐姐的时候,这次,姐姐没有等我们,而是提前结束了战斗,我和弟弟并没灰心,还是认认真真完成了插秧任务,当我们仨完成任务,回头展望自己的成果时,父亲依然教导我们说:“你们今天才知道吧,你们天天能填饱肚子,能增强体力的大米是怎么做出来的了吧?”我们都听懂了父亲的教诲,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知道苦尽甘来的真正含义,我们不免为了自己坚强的毅志而喝彩,更为有这样博大远见的父亲而骄傲。
数年过后,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儿女,但父亲却不在了,但父亲的三亩五分田还在,父亲的遗志还在,我们把希望又看到了儿女身上,每到节假日,我们便带着自己的儿女,去亲自体验一下农田里的农活,体验一下农民的生活,去感受劳动所带给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