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秦夫妇从泉州市区打的去惠安县的崇武古城,路上一个多小时。
为了排遣旅途寂寞,我打开话匣子。东拉西扯中,提到惠安女。老秦不以为然:“哦,惠安女就是听见个名字,没有那么神乎其神。”
还真的是值得令人膜拜和敬仰的神!之所以为人津津乐道,是因为她们特别坚韧、勤劳、疼爱男人。她们既要在田里耕作,又要出海捕鱼,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扮演了大男人的角色。
说到这里,我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画面:茫茫大海上,女人们戴着斗笠,奋力摇橹,渔船顶着风浪驶向渔场,撒网、起网,号子声不绝于耳;收工了,渔船满载而归,快乐的渔歌在灿烂的晚霞里飞扬。第二天一大早,她们牵着牛到田里耕地,裤脚高高卷起,双手紧握犁把,吆喝着,身后翻开的泥土散发湿湿的陈味……
男人呢,不用帮忙,只管呆在家里坐享其成。除了带孩子、做饭,就是喝喝茶、聊聊天,轻松惬意。与别的地方比,惠安女最辛苦,惠安的男人最有福。
“我不信,哪有这种事,天和地倒过来了。”老秦摇头。
“千真万确,这是十几年前我从报纸上看到的。”
“为什么会这样?”
“可能是母系社会的残留吧。”
我不敢确定。直到观览崇武古城,才有了答案:惠安女的出名,也与日本鬼子的老祖宗倭寇有关。崇武古城,是抗击倭寇的产物,有惠安女忙碌的身影和洒下的汗水。
当年修建崇武城,惠安女踊跃参与,功不可没。她们放下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卧病在床的老人,甚至误了渔汛,荒废了农事,肩扛手提,没日没夜。她们的贡献和牺牲精神,丝毫不逊色于男人。
其时,倭寇来势汹汹,战况激烈,军民死伤甚众。留守后方的女人们痛不欲生,相约:男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要挑起家里的一切,让他们休养生息,无后顾之忧。男人们顺坡下驴,当起安乐公。于是,有了男主内,女主外的现象。久而久之,渐成习俗。
惠安女,早已撑起半爿天。巾帼不让须眉,被她们诠释得淋漓尽致。我想,现代的宅男、渣男、吃软饭之类的词,是否源出于此?无从查考。
星移斗转,曾经的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如今的惠安女和他们的夫君,是怎样的情况呢?我决定深入了解一下。
看完古城,我们在渔港岸上观望、小憩,然后去饭店用餐。走了几家饭店,我发现,老板与店员清一色女的。就连大街小巷的行人,也是女多男少,少得可怜,像国宝大熊猫。男人们呢,照旧优哉游哉?
来海边,要尝海鲜的。我们点了几道菜,全是鱼。
端菜的店员,六十来岁,瘦而黑,显得老态,戴着红蓝相间的头巾。
我问:“你们这里的男人,还和小媳妇一样呆在家里吗?”
话一出口,自感冒昧,补充道:“以前在报纸上看到的,没有别的意思。”
她笑笑:“现在不同了,基本上都出去打工赚钱了。”
哦,男人们与时俱进,亲力亲为,不做甩手掌柜了,欣慰。
虽然男人们“重披战袍”,再现雄风,她和她的姐妹们还是独当一面,为了历史传承。说她们深明大义,是贤妻良母,并不为过。
惠安女,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