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唐代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提到,老友热情杀鸡款待,可见鸡肉是待客首选。其鲜香味美,光是远远闻到,就已经香气扑鼻,入口更是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一
我不是素食主义者,但也不是嗜肉一族,荤素搭配,平常吃肉不算多,胃口不算太好,只因身体需要,才适当补充动物蛋白质。别的肉都不咋爱吃,唯有鸡肉还行,牛肉次之。似乎北方人更爱吃鸡,南方人偏爱吃鸭,作为一个身处南方的北方人,我自然喜欢吃鸡胜过吃鸭。
鸡肉吃法各种各样,花样繁多,不胜枚举。我个人偏爱的有松蘑炖鸡、墨鱼炖鸡、辣子鸡丁、宫保鸡丁、红油拌鸡、奥尔良烤鸡、烧鸡。用烧、炖、炒、拌、烤、卤、炸等各种烹饪方式烹制,鸡肉的美味得到尽情释放。
在鸡肉的众多吃法里,如果只能选择一个作为总代表的话,记忆里经久不忘、最喜欢的美味当属烧鸡。从小时候初次品尝至今,已过去四十年,至今还喜欢着。提起烧鸡,相信也是几代人共同的味道记忆,历史久远,连听到它的名字,估计有人都会下意识的咽一下口水。那让人垂涎欲滴的烧鸡噢,恨不得马上能一饱口福,大快朵颐。
中国的烧鸡可谓众多,有名气排得上号的就不下十几个,更别说那些隐藏在民间各地、自有食客钟爱的小众味道,更是不知还有多少。这其中赫赫有名的、排在中国前四位的烧鸡,是指河南道口烧鸡、山东德州扒鸡、安徽符离集烧鸡、辽宁沟帮子熏鸡。不管是扒鸡、熏鸡、烧鸡叫法虽不一,其实工艺都差不多,都归为烧鸡这一类。四大名烧鸡味道堪称一绝,根据各地销量、口味习惯及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在江湖上的地位各有优势,各据一方。
其实不少人对烧鸡的认知,最早却是来自绿皮火车上,我就是其中的一员。坐过那种老旧慢绿皮火车的不少人,对烧鸡都津津乐道,念念不忘。甚至看到还有人这样评价道:“没有在绿皮火车里吃过烧鸡的人,他的人生旅途是不完整的”。虽然这话有些绝对,但也得到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认可。在过去的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坐火车出远门,在车厢里晃晃悠悠几天几夜,吃吃喝喝不可避免。但那个时代并没有精包装食品,不像现代有各种易携带方便食品,真空包装如火腿肠、香肠、卤菜、方便面、方便粉、自热米饭、自热火锅等,选择多得不得了。
过去除了携带干粮,最有面子的食物就是在站台停留时,从蜂拥而至的小贩手上买只烧鸡。甚至是不必下车,直接从车窗口递进来,那种情形我小时候见过,还留有印象。大家都急急慌慌,唯恐火车马上就要开走,卖烧鸡的小贩担心拿不到钱,而递出去钱的旅客却担心拿不到烧鸡,两方都在互相催促:“快点快点,火车马上就要开了”。
在以前交通运力紧张时代,那种挤满人的车厢里,打开一包烧鸡,去除那层油纸,众目睽睽下,大眼瞪小眼,当着人面撕下一只鸡腿大啃大嚼,吃得那个香噢。烧鸡的香味瞬时扑鼻而来,溢满整个车厢,让人馋涎欲滴,垂涎三尺,简直羡煞旁人。也让那些正在大吃大嚼的人,甚至都有点不好意思吃了。让也不是,不让也不是,脸皮薄的人会有点不太自在。那种情形,在脑子里都还留有印记,老黄历了,旧事如烟,俱往矣。
现在的高铁、动车,小贩根本无法近身车边,车厢里也自有餐厅,列车员到点还会巡回车厢卖盒饭。旅客想就餐可不必去车厢餐厅,就在座位上扫码点餐,食物就能从餐厅马上送达。还可以在手机上点外卖,只需要提前下单,下一站就给送上车来,直接送到你的座位面前。真是方便至极,时代变迁,变化之大,超出认知、想象。
那些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的陈年旧事,记忆里的烧鸡情怀,经久未衰。岁月悠悠,犹如老酒,蕴藏的沉香,只能慢慢品味。 二
人生中第一次吃烧鸡,是在八十年代初,在我上小学期间。
那年我离开了北方老家,由我二姨夫接我去成都读书,路途遥远,需要坐上两天一夜还多的火车。之前的自己,对火车并不陌生,早就坐过几次了,但还没有坐过那么久的时间。以前出远门,只限于一天之内就能到达。
听到火车上发出的“呜、呜、呜”的鸣声,还有那“哐当、哐当、哐当”的声响,以及那“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的异样响声,声声不绝。各种声响,混合着车厢里的嘈杂声,弄得我晕晕乎乎、迷迷瞪瞪。一双好奇的眼睛都不够用,一双迷乱的耳朵不够听。往左边瞅瞅,再往右边望望,一路盯着车窗外的广袤天地,心中震撼,暗自惊叹。原来外面的世界那么大,让我这个十岁前、一直生活在农村的小女孩,无比惊奇,又豁然开朗,大开眼界,长了见识。
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那么奇、那么美的风景,全都在车窗外面徐徐显露。那时的车速缓慢,晃荡晃荡,像老爷车。我仿佛置身于动态的巨幅长卷画中,祖国的锦绣山河,一一在我面前展现:苍茫大地、碧绿平原、壮阔江河、幽深峡谷、挺拔高山、低矮丘陵、幽深隧道、散落窑洞、黄土高坡、碧水稻田、茂密森林、横跨鉄桥、丛生灌木、满树繁花……
列车经停某个站台时,姨夫对我说他要出去一下,让我不要乱动。不久见他手拿一包东西回来,外层用纸包着。放在小桌子上,打开那层黄色的油纸,里面露出了一整只烧鸡!那鸡浑身油寖寖,色泽红亮,外皮金黄,飘出一股鸡肉的浓郁香味,直冲鼻腔,勾人食欲,让我条件反射的咽下了口水。
他先撕下一只大鸡腿给我,自己也撕扯着鸡肉吃,丝丝相连,看他吃得那么津津有味,很快感染了我。把鸡腿举到嘴边,咬了一口,顿时满口肉香,充斥口腔。鸡肉酥香软烂,味道咸淡适中,肉烂离骨,肥而不腻。人生第一次吃到如此好吃的美食,鸡肉的吃法好奇特啊,直接用手撕扯着吃,以前从没这样吃过,顿觉好新奇,吃起来非常满足。
在家的时候吃过鸡肉,我们自己家养得有一群土鸡,妈妈一般给鸡喂玉米和菜叶,散养在院子里。鸡跑来跑去,有时还得找它们回窝,特别是下雨时,要四处寻找那些躲在角落里、被淋得呆若木鸡的落汤鸡。鸡爱活动,故其肉特别紧实。母鸡留着下蛋,公鸡可以杀了吃。但家中没谁敢杀鸡,都是喊邻居帮忙杀,我也不敢看,血淋淋的太吓人了。
妈妈炖鸡时还会加上土豆和粉皮,鸡肉本味香的不得了,飘香四溢,老远就能闻见诱人的香味。鸡肉好吃,我还偏爱那红薯粉皮,饱饱的吸足了鸡汤的原味精华,口感滑溜溜的,嗦进嘴里,特别爽口,让我觉得比鸡肉还要好吃。那时候物质匮乏,其实什么都好吃的不得了,更别说那么香的鸡肉了。
火车上买来的烧鸡,我却是第一次吃,感觉比炖鸡还好吃的多,其滋味更厚重,口感更刺激。我们两个人在车厢里大啃大嚼,殊不知,无意间,可把对座的人给馋坏了。对面坐的也是一个中年男人带着一个小女孩,是父女俩。男人还好,没表现出怎么着,那女孩看见我们吃烧鸡,她的目光就一直没离开过,很明显快要馋哭了。
姨夫见状,赶紧递给女孩一块鸡肉让她吃,女孩很想接,可是她爸爸坚决不让她拿,女孩便委屈的哭闹起来,看得出她很想吃。姨夫就和孩子爸说:“她想吃就让她吃嘛,快让她拿着吧,都是小孩子,有什么呀,快拿着吧”。最后,拗不过女孩的哭闹,孩子爸窘迫的答应了,脸有点涨红,连声道谢。
我已经记不清他们的样子,似乎看起来比较简朴,好像看见他们吃过一次什么干粮,也忘了,估计舍不得花钱也去买个烧鸡给孩子吃。我不知道那烧鸡卖多少钱,我姨夫是从军队转业到成都工作的干部,一只烧鸡还是买得起的,但他平时其实也很节俭,连他穿的衣服都打有补丁,他应该是为我买的。
我算是不幸人生中的幸运儿,当时也算是幸福的人儿吧?在火车上能吃到以前从没吃过的烧鸡。虽然我因爸爸去世而离家,是为减轻妈妈一个人带四个孩子的负担,好在姨夫就像我的另一个爸爸,把我当他女儿。他关心呵护我,让我这个失去爸爸又离开妈妈的可怜孩子,得到了一丝安慰。他把最好的鸡腿都留给我,他自己啃那些零零碎碎,就像以前的我爸爸,也是这样对我好。去爸爸单位前,我还从来没有吃过米饭,他打饭时总是只给我单打一份米饭和菜,他自己啃玉米窝头或者馒头就咸菜,等我吃饱了,他再把剩菜饭打扫得干干净净。爸爸对女儿的真心疼爱,一直温暖着我,让我毕生难忘。
从小我很不幸却又有幸,我曾经有过两个爸爸。后来的我,真的喊过姨夫几年爸爸,他们对我的疼爱,让我感到亲情的可贵。虽然他们都不在人世了,但只要一想到他们曾经给予我的温暖,都会忍不住热泪盈眶。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他们也从没有真的离开过我,一直就活在我心里,直到永远…… 三
说起来,中国排名前四的烧鸡我都品尝过。可能是因为包装食品的关系,不是现做刚出锅的,导致风味和口感有所欠佳。我个人觉得排名第一的河南烧鸡最好吃,因为我吃过现捞的,而非真空包装。
道口烧鸡系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获河南省中华老字号,起源于清顺治十八年的御膳房,产于安阳道口镇,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创始人叫张炳,起初他在道口镇开了个烧鸡店,因口味欠佳,生意并不好。恰逢曾在清宫御膳房当过御厨的老友来访,张炳向他求教,老友告知一个秘方:“要想烧鸡香,八料加老汤”,八料指的是陈皮、肉桂、豆蔻、良姜、丁香、砂仁、草果和白芷八种佐料,老汤就是煮鸡的陈汤。每煮完一锅鸡,必须要加上头一锅的老汤,如此一直沿袭。
后张炳按老友所言,做出来的烧鸡果然香气倍增,买卖兴隆,张炳就把他的烧鸡店定名为“义兴张”,寓意“友义兴张”,从此驰名天下,与北京烤鸭、金华火腿齐名,被誉为“天下第一鸡”。烧鸡色泽鲜艳,形体如元宝,五味俱佳、酥香烂软、咸淡适口、肥而不腻。
“义兴张”拜老友所赐一举成功,巧的是,我也是拜朋友所赐,才得以一饱口福。有一年,我从成都坐火车回鲁探亲,路线要经过河南,到徐州再转车去山东。恰巧以前曾在成都上过班的朋友,老家就在河南,她离蓉回家以后,我们还时常在QQ上联络。那次回鲁前,我主动邀她,没事可以跟我去山东家里玩几天,河南与山东两省乃近邻,交通便利。
她欣然应允,说好她赶去徐州等我,与我汇合。后来我在徐州下了车,她在车站接上我,后续我们在徐州再转乘到山东的火车。她知我爱吃烧鸡,那次特地从河南,给我带了三只刚出锅的新鲜烧鸡,鲜嫩多汁,肉香扑鼻。见到烧鸡,我先就迫不及待的和她大啃了一只,大口吃肉的感觉,实在快意,得到极大的满足。
那新鲜出锅的烧鸡,与真空包装的烧鸡就是不一样,现出锅的真好吃,原汁原味汤汁不流失,口感嫩滑,真乃美味。剩余两只接着被我们带回家,让我的家人们也品尝到了河南的正宗烧鸡。家人们也都觉得味很不错,跟买的真空包装的味道确实不同,要好吃的多。
多么美好的往事,想起来还颇有点浪漫之感,让人无限留恋。人年轻、有热情、有激情就是好,可以天马行空,飞扬青春。友情也好,食物也罢,都让人怀想、怀恋。如烟旧事,伴随我走过人生的一程又一程,留下一路青春的欢快脚印,美好的旧时光记忆,留恋一世,怀想一生。 四
等回到山东老家,其实那里好吃的烧鸡更多。除了最有名的德州扒鸡,还有孔子故里曲阜的闻春礼烧鸡,烟台老烧鸡,以及其他地市甚至小县城,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烧鸡。
过去那些年代,很多坐火车出远门的人,也必定非常熟悉那德州扒鸡。记得列车员总是在车厢里来回穿梭,不停叫卖:“有买扒鸡的吗?扒鸡、扒鸡,德州扒鸡喽”,留给很多人熟悉的回忆。
鼎鼎大名的德州扒鸡,源自距德州南一百里的禹城县,其创始人为韩世功老先生。据记载,韩记为德州五香脱骨扒鸡之首创,产于公元一六一六年。时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在德州逗留,点名要韩家做鸡品尝。尝过之后,黄帝大赞其乃“食中一奇”,从那成为朝廷贡品。后经韩老先生总结世代做鸡的经验,做出具有独特风味的德州扒鸡。
扒鸡最大的特色是软烂,轻轻一抖,鸡骨自然脱落下来,但皮肉保持完整,鸡肉入味,让人欲罢不能。德州扒鸡是由烧鸡演变而来,在家里我吃过多次,只是真空包装的食物,始终不如现做现卤刚出锅的好吃。
每次回家,姐姐、姐夫都会为我接风洗尘,为我摆上一桌好菜。山东沿海,海鱼、大虾自然少不了,价格还不贵。另外必有我爱吃的五香牛肉、凉拌脆藕、张记烧鸡。他们知我爱吃烧鸡,姐夫专门穿城而过,大老远去给我买回当地著名的张记烧鸡,刚刚新鲜出锅,热乎乎,香喷喷,口感鲜嫩,一点不柴。跟其他烧鸡味道略有不同的是,淋有香油,浓香四溢,与我在成都吃过的、有名的香油兔颇为相似,都是卤制过淋上香油,别有一番风味。
由于聚少离多,每次回家,妈妈、姐姐待我极好,都给我花不少钱。等到后来,我有条件回馈她们,那年便邀请妈妈、姐姐一家人来成都玩。我带他们飞去了九寨、黄龙旅游了一趟,还圆了妈妈这辈子想坐飞机的心愿。所谓孝顺,有时候与其给她钱花,还不如陪伴着她、助她圆梦来的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