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活

三十年前忆高考

作者:唐高翔   发表于:
浏览:89次    字数:1489  手机原创
级别: 驻站作家   总稿:185篇,  月稿:9

  三十年前忆高考

  持将五色笔,夺取锦标名。又是一年高考时节,历经十年寒窗的莘莘学子奔赴高考的战场,去追星揽月,用五色笔去答好人生最重要的考卷。这场景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三十多年前的高考,如今回想,往事历历在目,依然还是那样悠久弥香,让人回味,让人联想。

  我读的是冷水滩四中,那时冷水滩和零陵两个县一分为二,成立县级永州市和冷水滩市,原零陵四中划给冷水滩市,但学校还在零陵,地址在今高山寺社区东门巷。当时,冷水滩四中在零陵、冷水滩两地招生。 屋前有水后有山,屋座青山绿水间。水里藏龙山藏虎,龙腾虎跃出状元。东门巷区域背靠古树参天的东山,面对一江如玉带的潇水,自古就是一块钟灵毓秀的风水宝地,是出人才的沃土。过去永州最高学府孔庙建于永州四中校园内。零陵四中南边与零陵师范一墙之隔,师范下边是零陵三中,北边相连的零陵卫校。这里人文荟萃,校园林立,风雅传承。是最有文化气和书香味的地方。更是零陵、冷水滩甚至是所有永州莘莘学习心仪向往、追求梦想的圣地。

  我当年参加高考时,不是现在的“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六月,而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无水半枯焦”的似火的七月,学弟学妹都已放了假。七月也正是农村双抢最忙的季节。乡亲们忙于抢割抢插,纵然是自家有孩子参加高考,他们也是无暇顾及。各忙各的。加上那时经济匮乏,生活水平低下,交通也极不方便,想帮忙也无能为力。

  记得那时,除了城区内的学生高考时有家长来学校探望下,农村的学生几乎没有家长来校。更不要说陪读送考了。那时,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很平静的面对高考,没有高考誓师大会,冲刺大会,也没有警车开道,志愿者送爱心,学弟学妹的鼓劲,更没有旗袍妈妈的助威。 就是校外高考时施工的依然施工,做事的还是做事,一切好像都是那样淡然。

  学校也很平静,老师该上课上课,学生该复习复习,值到高考前,学校才在考室前用石灰划出警戒线。班主任也与我们叮嘱高考注意事项,比如不吃生冷食物,不爆吃爆喝,不晚上熬夜,好好保管准考证,不提前交卷,要沉着应答,考一门丢一门,相互之间不讨论上场答案等等。我们高考时与平常模拟考试一样,不是很紧张。能做出的尽量做出,争取不丢分,做不出的就猜,做到不留空白。

  那时的四中虽然是省里的重点高中,但由于国家录取率实在太低,一届下来,6个应届班加上5个高考复读班在内700个左右的考生一年也就考本科70个,和上大专中专120个左右,一些差的高中一年几百人无1人上本科线,“剃光头”是常事。但由于录取率低,含金量就高,凡考上的国家都包分配,读书还有生活费,真的算是跳出“农门”。用“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形容毫不过分。录取的考生也有一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和“春风得意马蹄疾,看尽一夜长安花”的幸福和喜悦。 记得那时,我考上中专,家里还放了爆竹庆贺,上学头一天,还请了亲戚,算是一种荣耀。

  由于录取人数小。那时的高考真是一场难以夸越的“独木桥”,也是一场改变命运的竞争和拼杀。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但为了让自己跳出农门,实现那个“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的梦想,有的不惜一次又一次复读,多的复读10多次。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时光如奔驰的野马,转瞬已是三十多年。三十多年,沧海桑田,山河巨变。随着社会进步,和思想认识的变化。如今的高考与我们那时相比简直是天上人间:警车开道、专车护送、家长陪护……仪式感满满。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真心祝愿莘莘学子们借着这庄严仪式感的东风,有考神附体,能考取最好的成绩,奋力实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心中宏愿。(零陵唐高翔)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高考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中学生活

查看更多中学生活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