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方寸之间 ,千年文明

作者:霜燕   发表于:
浏览:109次    字数:1009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106篇,  月稿:0

  ——张海风先生 《冷砚旁观》序文

  砚,本名"研",源于远古人类研磨食品之器物,后演变为今日精雕细琢之砚台,它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辉煌。

  在古代,文人爱砚,犹如美人爱镜,武夫爱剑。中国人重视诗礼传家,"但留方寸地,留于子孙耕。"这方寸地就是砚台。自唐代开科取士以来,无数有志之士青灯黄卷相伴,誓将铁砚磨穿,期望金榜题名,实现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

  一方方古砚,不仅凝聚了砚工们艰辛的劳动和精湛的技艺,也见证了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及曾有过的灿烂辉煌。

  时至今日,用砚者极少,大多数人业余时间,敲键盘,刷微信,玩抖音,打游戏,追明星……人心浮躁,急功近利,快餐文化盛行,传统文明备受冷落。

  一方方古砚,或藏于博物馆,令人可望而不可及,或散落民间,任其风化残败,无比落寞。

  长此以往,新一代青少年将不知砚为何物,这一中华文明载体将湮没于历史尘埃,万劫不复了。

  幸有张海风先生这样的爱砚人士,执着于中华传统文化,十数年来,他潜心收藏,又以其丰富的学识考证其来龙去脉,使一方方古砚重见光明,使砚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张君此举,可谓功德无量矣!

  张君于繁忙的公务之余,以赏砚为乐,并乐此不疲,他请教名家,翻阅经典,偶有所得,落笔成文,洋洋洒洒几万言,文字如七色彩虹,异彩纷呈。

  自古钟爱某物或某事业如痴者多,但能潜心研究并著书立说者极少。如李易安夫妇著《金石录》及《金石录后序》,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能做到这点,究其根本原因,一是要全身心地热爱;二是要渊博的学识;三是有自觉的担当。

  张君爱砚识砚,目光如炬,直透千年云烟。他既激赏于中华文明往日之辉煌,又感叹于今日人心之浮躁,乃借砚为题,抒发对今日时事之忧虑:

  "当今社会,很少有人像古代的匠人能静下心持之以恒地用心做好一件事,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似乎是全社会的通病。"(《官家制砚》)

  "一些大学富丽堂皇,气势恢宏,给人的印象就是大.……现在的一些大学似乎能为人所称道的也就不多,倒是学术造假,文凭滥发,职称舞弊和债务危机等丑闻频出,让国人唏嘘不已。"(《砚似辟雍》)

  透过这些有温度的文字,我们不仅获得了砚的种种知识,也能生动感到张君那一份有责任有担当的良知。它使我联想到艾青先生的诗句: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是为序。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文明 千年 读书 方寸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读书感悟

查看更多读书感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