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俺家婆婆,那可是做生意的料子。自打她结婚以来,她没少给这个家舔砖加瓦,用她自己的话说,她这一辈子,光给生意打交道了,从没闲着过。
我和黄先生结婚那会儿,婆婆在家里正经营着肥料种子的生意,平时公公负责装货、送货,黄先生放假时也会帮着干点体力活,婆婆就负责在家里给顾客介绍肥效、价格,谁家住在哪里需要几袋肥料,她都清清楚楚地记在本子上。
街上也有几家卖肥料的,有些顾客来我家买肥料,总会说谁家肥料便宜,谁家卖肥料送东西,婆婆总能沉着应对,还能让别人心悦诚服地来我家买肥料。
我有次问婆婆,为啥不学学人家,也送些小东西给顾客。婆婆说,咱家的肥料质量好,如果送些小礼品,就显得咱家的肥料掉价了,想想,婆婆说得还真有理。
饭桌上,婆婆常常给我讲她这些年做的生意。婆婆说,她还没结婚前,就帮着家里去集市上卖东西。婆婆母亲去世早,家里还有两个弟弟,家里大事小事都得操心。
那时候,婆婆父亲在地里种甜瓜、面瓜等瓜类,还种大葱、西红柿、茄子等蔬菜,婆婆就驮着瓜果蔬菜去集市上去卖。婆婆说,她不坑人,遇见老实的买家坚决给够称,遇到刻薄的买家就搭点,所以老顾客都喜欢到她那里去买。
1987年,婆婆和公公结婚,公公在镇中学当老师,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根本不够家里的开销和还账,婆婆就开始想着挣钱的门道。由于婆婆在集市上卖过瓜果蔬菜,知道什么最赚钱。她发现集市上卖蘑菇的人家少,市场空间大,就和公公商量在家种蘑菇。
家里第一茬蘑菇出棚,公公抹不开面子,婆婆就自己骑自行车到集市上卖蘑菇,家里附近几个乡的集市,她都去卖过。光那一年,婆婆就挣了3000元钱,相当于公公三年工资,每每提到这事,婆婆就相当自豪。
后来,婆婆在种蘑菇的同时,又养起了兔子,家里没有专门的兔笼,婆婆就在院子里养兔子,家里兔子最多时达到100多只,奈何兔子价格太便宜,没有挣太多钱。后来让几只猫咬死了不少兔子,婆婆就天天弄兔子肉,黄先生嘴馋,吃了不少兔子肉,吃撑吃怕了,再也不吃兔子肉。
1993年,公公所在的乡中学学生多、食堂小。婆婆和公公商量后,就到学校附近开伙房,并在学校外面西南角盖了三间屋当作伙房。
婆婆说,那时候年轻有劲,干活不觉得累,她和公公早上四五点都得起来做饭,蒸馒头、熬粥、炒菜……等一切准备就绪,学校铃声也响了,一群群学生争先恐后涌入伙房。婆婆和公公忙着收饭票、拿馒头、舀饭、盛菜,伙房里响起了吃饭声、吆喝声、欢笑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此起彼伏,原本安静的伙房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夏天天气热,伙房里又增加了冰棍,公公每天骑着自行车去10多里地的县城去批发雪糕,回来后将雪糕一块块摆放在冰柜里。来吃饭的学生都会买根雪糕,你一块我一块,一冰柜的雪糕,两天都得见底。
2000年,学校周围开伙房的人家多了,竞争压力大了,加上公公民师未能转正,婆婆和公公就放弃了伙房的生意,在临近街上的宅基地盖了两间新房。
房子盖好后,婆婆闲了两年。家里有两个儿子,开销毕竟大,婆婆就想着开个店。经过一番考察,街上就西边一家开五金店的,婆婆又在家里开起了五金店,小到螺丝钉,大到煤球炉子,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五金店活不累,就是太琐碎。为了让顾客买到自己想要的产品,婆婆就要进各式各样的货,家里能放东西的角落都堆着五金杂货。有时家里正在吃饭,有顾客来买几颗钉子或者半米塑料布,婆婆都得丢下筷子去给人家拿货。
后来,公公听熟人说卖种子挣钱。婆婆就不再进杂货,毕竟卖杂货太繁琐,于是将剩下的五金杂货处理后,就改为卖种子。慢慢地,家里又陆陆续续增加了肥料、农药,加上婆婆能说会道,家里生意也是越做越好。
随着黄先生和他弟弟长大,公公和婆婆就想着给两个孩子盖楼房娶媳妇,将原来居住的两间房扒了,暂住在旁边二大爷的两间房,肥料种子依然卖着。
新楼房图纸是公公自己设计的,他自小就擅长数理化,加上有盖房经验,所以他设计起图纸来,倒是信手拈来。设计图纸时,公公怕学习不好的黄先生考不上大学,楼房就按开饭店的标准设计的,计划着让黄先生高中毕业后,学个厨师、开个饭店、娶个媳妇,继续将家里做生意的衣钵延续下去。
为了盖这个楼房,公公和婆婆没少费心,从设计图纸到选灯安灯,从和泥搬砖到楼房防水,两人都是和工人一起干,前前后后用了三年才将楼房盖好、装修好,为此他们两人没少操心。婆婆还因为和水泥闪着了腰,患上腰间盘突出,稍不注意都得卧床休息段时间。
楼房盖好后,家里继续卖着肥料种子农药,规模也是越来越大。黄先生大学毕业后,找到了固定工作,未能继承家里的衣钵,早先开饭店的计划也化为泡影。
和黄先生结婚后一年,我来到了县城工作,婆婆跟着我们搬到了县城照顾孩子。公公毕竟年龄大了,一个人忙着家里的生意,兼顾不了太多,生意也是大不如前。后来,黄先生和他弟弟都有了正式工作,家庭事业稳定,公公和婆婆就索性专门看孩子,家里生意也就不做了,婆婆的杂货店自此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