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四川乐山的凌云山栖弯峰处,有一座举世瞩目的奇迹——乐山大佛。它临江而坐,双手自然地置于膝上,双足稳稳蹬着莲花,面容庄严,凝望着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汇流之处。
这座大佛,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坐摩崖石像,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矗立在天地之间。它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杰作,而是历经了九十年的光阴,三代工匠的精心雕琢,才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公元713年,当第一声开凿的锤音响起,便注定了这将是一场跨越世纪的伟大工程。
岁月悠悠,工匠们的心血与汗水,伴随着斧凿的声响,一点点融入了大佛的每一寸石肌。直至公元803年,这座通高71米的巨佛,终于完工,以其震撼人心的姿态,俯瞰着世间的沧桑变迁。
大佛依山面水,雍容大度,气势磅礴。其双脚背可围坐数十人,真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导游说,此佛为镇三江合流之水患而建。凌云山下,江水湍急,大佛镇水,化急流为舒缓,福泽乐山世代子民。
大佛的雕刻细致入微,线条流畅自然,不是由生硬的石头铸就,而是有着生命的灵动。每一道线条,都诉说着历史的故事;每一处雕琢,都展现着古人的智慧与技艺。那庄重肃穆的神态,超凡脱俗的气质,宏伟壮观的气势,令人不禁心生敬畏。
它那圆滑的发髻,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宽大的双肩,似能扛起世间的所有苦难;浓郁的眉毛下,一双慧眼洞察着人间的善恶;7米长的耳朵,倾听着众生的祈愿与诉求;饱满的胸腹,彰显着唐代流行的丰腴之美,那是一种来自盛世的自信与从容。
我对佛教知之甚少,却心怀尊重与敬仰。在未知与困境中,佛是救星与希望。想来,乐山大佛便是如此应运而生,几代人的虔诚,在山上雕琢出这尊大佛。
南宋范大成在《吴船录》中记载:“及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足见乐山大佛的恢宏与壮阔。它是乐山的灵魂,是四川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
二
导游小姐那清脆的声音犹在耳畔:“只有在游船上观看乐山大佛,才可以照出大佛的全身,才可以看出大佛所在的乌尤山和凌云山合成的一尊硕大无比的天然睡佛。”怀着满心的期待。
弃岸登船,在微微起伏的江波中,我们开启了这一场与乐山的奇妙邂逅。
当行船于三江之上,远远望见大佛,心中便涌起一股莫名的勇气和信心。大佛临危不惧的神态,仿佛在告诉人们,无论前方的激流如何汹涌,都要坚定地勇往直前。
眼前的景象,令人惊叹不已。乌尤山宛如佛首,那眉眼清晰可见,透着一种宁静与慈祥;凌云山则是佛身,妙处自然分明,线条流畅而优美。其身形神态之酷似,真可谓是鬼斧神工,堪称一绝。凝视着这尊天然睡佛,世间的喧嚣与纷扰都被抛诸脑后,唯有心中对大自然神奇造化的敬畏与赞叹。
一千二百年来,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奔腾不息,滔滔江水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乐山大佛经历了风霜雪雨的洗礼,却依旧岿然矗立。它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兴衰与传承,在这滚滚江水中,文明如同一股永不干涸的清泉,流淌不息。
“仁者乐山,知者乐水。”有山有水的乐山,让我们对山水的审美有了更深的感悟和体验。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在这里完美融合。乐山的山,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高峰,更是心灵的寄托与依靠;乐山的水,不单是自然流淌的江河,更是智慧与情感的源泉。
当江风拂过脸颊,带来丝丝凉意,我能感受到乐山的呼吸,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那江水拍打着船舷,似在低语,讲述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而乐山大佛,以其慈悲的目光,俯瞰着世间万物,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祥和。
三
在乐山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三江汇流之处,曾是水患肆虐之地。汹涌的江水如脱缰的野马,无情地吞噬着过往的舟楫,带来无尽的灾难与悲痛。每逢夏汛,江水暴涨,如猛兽般直捣山壁,船毁人亡的惨象屡屡上演,人们在自然的咆哮面前,只能仰天长叹,束手无策。
然而,就在这无尽的黑暗中,出现了一位慈悲的贵州禅师——海通和尚。他在凌云山上结茅而居,亲眼目睹了那一幕幕人间惨剧,心中的悲悯如烈火燃烧。他决心以佛镇妖,为苍生谋福祉,减少这肆虐的水患。于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在他的决心下拉开了序幕。
为了募集资金,海通禅师竟挖出自己的一只眼球,以表诚心。这份决绝与坚定,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在他的感召下,人力物力纷纷聚集,工程艰难地推进着。可命运多舛,当修至大佛肩部时,海通禅师溘然长逝,工程被迫中断。但他的精神如同火炬,传递到了他的徒弟手中。徒弟秉承师志,继续带领众人修凿。然而,困难重重,修至大佛膝盖时,工程再次停工。
时光荏苒,四十载岁月匆匆而过,大佛的修凿工程在又一代人的努力下重新启动。他们用汗水和心血,用坚定不移的信念,终于铸就了这尊举世瞩目的乐山大佛。
如今,正值夏汛,眼前是热闹非凡的景象,游客摩肩接踵。我伫立在佛祖足下,惊涛拍岸,洪流滔滔,可心中却无比踏实,没有丝毫的恐惧。是大佛的庇护,让曾经的悲剧不再重演;是海通禅师和工匠们的慈悲与坚毅,换来了如今的安宁与祥和。
当我们仰望这宏伟高大的乐山大佛,心中涌起的不仅是对其雄伟身姿的敬慕,更是对海通禅师那为民造福、大公无私奉献精神的深深感动。佛,在人们心中,是美好的象征;拜佛,是心灵的慰藉与寄托。而学习佛文化,解读佛精神,实则是引领我们追求真、善、美,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在乐山大佛的脚下,我听到了那穿越千年的锤凿之声,看到了海通禅师和工匠们坚毅的面庞。他们用生命和信念,书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让慈悲与坚毅的光芒,永远照耀在这片土地上。
四
背对江水,身依铁栅,我自上而下朝天仰望,再仰望,上半身后倾,再后倾,终于从脚看到你的头了。你依山打坐,立地顶天,令人目眩,令人惊叹。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涂抹在你的额头,你似醒非醒,似睡非睡。奔腾的江声如千军万马,灌满你的耳朵,你似喜非喜,似忧非忧。你就那么静静地坐着,神势肃穆,雍容大度,慈祥端庄,安然祥和,恬静自在。
千余年来,风雨侵蚀,岁月更迭,你始终在这里。晨光为你梳妆,晚霞为你披彩,你却不为所动。你的安然,是这世间一切喧嚣惊扰不了的安然;你的恬静,是红尘中所有纷扰扑打不碎的恬静;你的释然,是人间悲欢离合增减不了的释然。
我不禁沉思,千余年来,你俯瞰着苍生大地,见证了无数的天灾人祸,残酷争斗。喜乐也好,悲愁也罢,苦难重重,你是否真的全然不觉?是否真的不受半点惊扰?不受半点感染?或许,你以一种超越尘世的智慧和慈悲,包容着这一切。
你那坚硬的额头上挂着明洁的晨露,丰硕的躯体凹处生着福祉的苔藓,硕大的耳朵里长出仙草,一股清净的神祇气息透彻江天。任阳光为你披上一身金衣,任朝拜者虔诚的目光织成网将你围绕。
我站在你的脚下,目光不仅仅只为搜寻那一錾一凿所留下的千古奇观之伟迹,一锤一斧所创造不朽的盖世之造型,更试图在这片刻的宁静中,寻找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我知道,我无法如你一般达到全然的超脱,但我愿意在这短暂的时光里,感受你的庄严与宁静,让心灵得到片刻的休憩。
再望乐山大佛,高大巍峨令人叹。栈道与江水,奇险绝美相交融。乐山以山为佛,以佛为山,此般虔诚,背后艰辛无数。信仰铸就的壮举,震撼我心。
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总是在追寻着什么,忙碌着,疲惫着。然而,当我面对你,我看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一种对世间万物的包容和超脱。或许,我们都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停下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聆听内心的声音。
我拜过大佛,转身俯瞰三江。开阔的眼界,被和风净化的心灵。再次合十祈愿,感恩天府之行与大佛的相遇。愿佛光庇佑,世间祥和,国家昌盛,家人亲友皆安好,人人梦想成真,让这份美好永驻人间。
2024年8月16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