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拖拉机(散文)

作者:虞臣   发表于:
浏览:0次    字数:5079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64407篇,  月稿:5297
第一次见到拖拉机时,很失望,那小小的、怪怪的模样,与我脑子里固有的形象相去甚远。

  此前,我只见过拖拉机图片,来自识字课本与配套挂图,记得老师还拿了一张一元纸币作参照。60版一元币是红色的,正面图案就是一台拖拉机,与影视中战场上的敞篷吉普车有几分相似。大大的机头,女机手扶着方向盘,一头短发被风扬起,使得画面顿时有了动感。老师说,这是在黑龙江,那地方冬天零下四十度,春耕人工刨不开冻土,夏天跟这儿一样种水稻。

  启蒙老师不会讲普通话,讲解不够生动,这并不影响一双双小眼睛中的求知欲,同学们惊叹、羡慕,针对拖拉机,或女拖拉机手,而我偏偏是老师手中的钱。我坐在前排偏左的位置,老师从钱夹取出一元纸币时,我看到里边还有十元币,那个年代面值最大的人民币,图案俗称工农兵或大团结。以致我开了小差,很多细节难以回忆出来。一元币图案为第一批国产的“东方红”中型拖拉机,基本复制苏联产“莫特斯”中拖,首先装备新疆建设兵团,女车手叫梁军。下部分被装饰花纹占据,只有半截拖拉机,小半个橡胶轮,所耕水田还是旱地更无从知道。挂图与课本上的拖拉机,似乎为履带式的,可能确实在黑龙江,可能是苏产“莫特斯”。老师说拖拉机从稻茬地开过,就变成平整的细土,可直接播种了,至于拖拉机是如何工作的,老师也说不清。按我当时的想象力,拖拉机底下装着三排铁耙,分别负责翻土、碎土、整平。

  人民公社时代,我们大队划分十六个生产队,从我所在一队编排,顺时针转过来,十六队与我们仅隔着一条田埂。十六队一直是穷队,稻麦产量低,副业收入差,分红工价低。为了改变落后面貌,公社派一名副书记部蹲点扶贫。

  这是1973年秋播季节,这天,公社刚刚在这里开完现场会。田里插满红旗,临时架了两个高音喇叭,田埂上参观队伍络绎不绝。核心主题“薄片深翻”,精耕细作,要求麦埨可见土块不大于鸡蛋。农民照常在田里坌田、碎土、做埨、撒种、开沟,活儿明显比平时讲究。麦埨上有几把专为现场会打造的创意铁耙,个头大,刀齿多,有横有竖,重量相应也大得多,供参观者体验,多数人坚持不了几下。我挤在人堆里看热闹,也曾体验了一把,能举起来就不错了,乡间能有几个大力士使得动这家伙呢。母亲问我有没见到拖拉机,我说只见过几把大铁耙。

  拖拉机出现在下午三点后,说刚刚船运过来,一帮小伙伴再次来到熟悉的田头。咋不早晨就到呢,好多参观者已经回去了。是全新的,红色机头蓝色机身,喘着粗气,突突吐着黑烟。听人说,田脚有点烂,窄窄的铁轮陷下去,拖拉机跑不动。机手从座位上下来,把凳子推向一边,放下离合器,拖拉机开始往前走。随即推了一下操纵杆,听得噗噗的撞击声从罩壳中响起,尾轮过处泥巴变成小块,一些泥块从挡板与地面缝隙中飞出来。机手双手扶把跟着拖拉机走,一众人也跟着拖拉机在田埂上往前走,看它到横田埂拐弯兜回来,从那边回头走,到那一头再拐过来直行。拐弯翘起机尾时,我看到藏在罩壳中弯弯的刀片,哦,原来是依靠刀片的转动翻土、碎土,并没有想象中的铁耙。

  心心念念的拖拉机,这么小,这么简单,不禁有些困惑,有些失落。老师也是这个生产队的,在众多自发的参观者中,没见到他身影,否则我会毫不犹豫向他表达我的疑问。一台拖拉机能抵四五十个壮劳力?目测那块地不到两亩,一个小时都没耕完。拖拉机是新生事物,更多具有表演性质,向广大农民传递一种信号。机手供职于公社农机站,刚刚在县里参加农机短训班,尚不熟练,行走线路歪歪扭扭。

  这台拖拉机在田头停了几天,没见它耕多少地,尔后不知去了哪里。次年开春,蹲点干部就走了,这季小麦收成是否比往年好,不得而知。十六队是离望虞河最近的村庄,坯场跟我们队紧挨着,论起早贪黑拼死拼活这个队是出了名的。恢复高考的最初几年,这个队考上大学的特别多,是因为日子苦,孩子们继承了父辈的拼搏精神,立志“书包翻身”。

  拖拉机来了,全大队里只有四台,四个小队合用一台,聊等于无。拖拉机来得很是时候,在翻双季稻的“双抢”季节。前季稻生长期不过两月,“搁田”不可能彻底,很多田块割稻时田脚还是烂的,低洼田更是深一脚浅一脚。以往翻耕,牛承担部分,大部分靠人工。我就参加过开早工坌田,稻板田上了薄薄的一层水,刀齿铁耙举起落下,单靠重力就能切入泥土,扒拉稍些使劲。这种田,最合适拖拉机旋耕。潮湿的前季稻柴草铡碎了,撒在田里,旋耕能将多数柴草埋入土中。

  拖拉机手有两人,一个是我们队里的二狗,另一位是三队的保根。其他两个生产队没有机手,这八竿子打不着的优越感也让我们在那两个小队的同学面前有了底气。

  二狗是有大名的,不知有无上完初中,高中肯定没上,如何会选上他,跟家族势力有一定关系。他五短身材,家有一副用两爿磨盘组装的石担,相当于举重杠铃,大概120斤,我见过他气喘吁吁能举十来下。传言他能一拳敲碎两块八五砖,或者一叠小瓦,我从未亲眼目睹,哪有那么多砖瓦供他奢侈表演呢。成人心理与孩子不同,大人可能畏其武力,男孩子则是朦胧的英雄情结。据说他到四队耕田时,不知何故跟该队一个同龄青年发生争执,那位人高马大,也算小有名气,却被二狗轻松拿捏。传言中还有若干细节,为了求证,我亲口问过二狗,口气中不乏崇拜,他把头一扭,哼了一声,说某某啊,他有什么本事!

  保根胡子拉碴,性情温和,喜欢跟人攀谈,喜欢开玩笑。那年代能成为拖拉机手的,都是佼佼者,至于技术好与否,外行不懂。为了方便田间管理,农田都用田埂与沟渠分割成长方形,一畦在一亩半左右。两头是拐弯掉头的地方,由于重复旋耕,搅得跟烂湖塘一样,过度起浆,反而不好插秧了。后来有人提了建议,如环形跑道一般往内一圈圈缩小,节约时间又保证质量。拖拉机支架挂两支铧式犁,通过机头牵引,以弯曲的刀片和曲面,完成切割、翻土,把表面残茬和杂草覆盖到犁沟下面。麦茬地翻身栽种前季稻,按理先犁耕后旋耕,往往赶农时等不及旋耕就上水耙田了。中间留下伏脊、墒沟,田埂边留下一行生泥,两端入犁、起犁的地方耕得浅,被车轮反复碾压,耙田整平很花人工,要坌田角,要抓土把墒沟填平。后季稻收割后种“三麦”,那时尚未推广免耕,要做成一个个中间隆起的埨头,隔两个埨头中间开一条排水沟,与毛渠相通,田型瘦长及低洼田块中间加一道横沟。人工坌田三人一组,两边有意识往中间抓泥形成埨头雏形,如果犁耕时不注意,大条的土垡做埨头劈沟也很麻烦。农民经常私下埋怨,可能确实认为是犁耕本身的缺陷,也可能抵牾机手技术。

  耕牛与“铁牛”共存的时间不到一年。这年冬天,我在上学途中见到十队仓库场宰牛,全队男女合力将一头老牛放倒,接下来的场景异常惨烈,不忍写出来。我们队里围绕耕牛的处理曾有过争论,不少人主张跟十队一样,宰杀分牛肉。最终它卖给了屠宰场,据说只卖了500元。自己杀也是杀,送到屠宰场也是杀,对于一个队来说500元不算什么,有人说见不得那血腥场面。

  牛去棚空,依然存在了一年多,成为拖拉机的临时停放地。牛棚的框架是粗大的原木,以简单的卯榫结构搭成,人字顶稻草覆盖,遮阳通风,本是我们避暑的好地方。自从铁牛入驻,地上落满车轮上带来的泥巴,还有一摊摊机油污渍,我们就不想去了,改去河边船房。

  轮到拖拉机来耕田,队里安排一户人家“开伙仓”,四五个菜,还有酒,户主多少沾点光,你道是随便选的,不是队长就是会计家。拖拉机出了故障,拉到牛棚里维修,队长在边上陪着笑脸递烟,催问什么时候能修好,机手耳轮两边卡着来不及抽的香烟。

  第二年双抢,每个生产队都装备了一台拖拉机,那台之前只占四分之一的拖拉机归了我队,队里又添了一位机手小文。队里三位高中生,一位进了社办企业,一位当了民办教师,小文家境差,没有门路,白念了十年书,依然回队修地球。队里十多个男青年,谁不想当这个美差呢,也许自觉底气不足,也许不想与二狗共事,总之没去抢。不敢就不敢呗,却看机手省力又自由,拿着全队最高工分,又嫉妒又怨恨。二狗脾气横,他们不敢惹,于是拿小文撒气,还起哄,要求轮流开拖拉机。

  小文爱看闲书,肚子里有些货色。他说不上文质彬彬,但毫无农民式的粗野,如果你觉得他真没有脾气,那要看场合。有一次小文在水田里旋耕,男人们在隔壁“发担”,就是把灰潭里的的沤肥挑到水田里,大声嚷嚷责备小文耕得不好,小文把摇把往众男身边一甩,回家拿了畚箕扁担,说,发担我会,担子不会比你们小,你们谁有本事爬上去,天黑前把这片地耕好!这事惊动了队长,小文说受够了众人腌臜话,轮就轮吧。队长把众人骂得狗血喷头,帮小文出了一口恶气。附带说一句,小文干庄稼活也是一把好手,论蛮力、挑担子可能比不过二狗,而论干活的巧劲,在队里无出其右。麦田开沟兼具力气与技术,按长度计人工,一般男劳力一天完成三十丈,得三个人工,小文开七十丈,质量也不差。

  那时电灌站灌溉能力不足,各个生产队排队等水,轮到半夜上水,连夜要把地耕好,否则次日无田可插,影响进度。高强度、突击性、没日没夜,靠一位机手怎么行。拖拉机经常过沟渠,在高田低田间上下,需要有人架跳板。遇到轮子陷在暗沟里,越陷越深,排气管喷吐着浓烟,需要有人塞柴捆,用树棍撬,帮助拖拉机爬起来。

  柴油机坏了,必需要将机头卸下来,移到开阔地方拆解,更换零件。我曾仔细研究柴油机上的标牌,机头自重290斤,加柴油及水箱在350斤左右。也许你认为,350斤一分为二,乡下男人哪个抗不动?抬与挑完全不一样,硬邦邦的树杠,两人赤着脚在烂泥中跋涉,从泥泞松软的小田埂,到水沟上的跳板,就这一点足以吓退大部分男人。

  小文肯动脑子,就说犁耕,他不是死脑筋的内翻法或外翻法,而是根据地块灵活运用套耕法,在几个区域之间来回穿梭,不转小弯,自然形成麦埨头,埨头之间的墒沟笔直,开沟也方便。两端入犁起犁被压结实的地方,通过调整方向也耕过来了,坌田角省力多了。

  “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东风”是常州拖拉机厂的品牌,“12型”表示12马力,“手扶”为驾驶方式,有别于方向盘式。手扶式是有操控缺陷的,转向靠两侧拉线分离动力,拉左边的线,左边车轮失去动力,右边继续转动,拖拉机左转,而在下坡时要与平路上反向操作,它实际上是没有刹车的,不适宜高速驾驶。前进档有6个档位,启动、过沟用1档,2档为过渡档,正常用3档或4档,很少用5档,6档更不可能用于耕田了,高档位在泥泞的水田中很容易失控翻车。

  我觉得12马力的动力很大了,初中物理学过换算,12马力等于8.82千瓦。3.5千瓦的电动机能同时带两台脱粒机,有几次电动机烧坏了,用这台柴油机替代,那真是轻轻松松,拨到最低仍嫌转速太快。后来见过15马力的拖拉机和4马力的小型拖拉机,均未得到推广。几十年间,这种12型柴油机在拖拉机、机帆船、拖斗车上广泛应用。老桑塔纳的动力是95马力,带T的汽车都在200马力以上,12马力算个毬,如何能干那么重的活?多年后才明白,汽车大部分装备汽油车,适合高速运转,而柴油车扭矩大,比较适合干重活。汽车怠速800转,正常运行2000转,拖拉机怠速50到100转,工作时不过300转,能数过来。

  我在大河加工厂见到一台古董柴油机,中文标牌显示产地英国,生产于1932年,是25马力双飞轮单缸卧式柴油机,跟“洋龙船”上的发动机相似,声音也差不多。它巨大的曲轴露在外面,有一排气阀或油阀,没有油箱,一根铜管连接在架高的柴油桶侧底。最显眼的特征是有一对一人高的大飞轮,中心凸出部分加装皮带盘,为了安放飞轮,两侧地面掏空。这台柴油机启动非常复杂,至少要三四人服侍,首先得在机头部位加热,两个人同时转动飞轮预热,正反各半圈,一个人摆弄阀门,点火后阀门的操控更频繁。开动时频率很低,一两秒钟才转一圈,高高的烟囱穿过屋顶,声音怪怪的,似大动物喘气声。运行平稳后,才套上皮带。二十厘米宽的单股皮带,一圈有十来米长,连接到一根悬空地面的主轴。主轴有三十多米长,穿过几个车间,安装若干轴座,若干皮带轮。主轴一直在旋转,哪台机器需要动力,就把皮带套上去,不工作时将皮带松开。轧柴糠机、磨面机、轧米机等七八台粮饲加工机器,全靠那台老柴油机。不管负荷轻重,始终慢条斯理,节奏分明。

  初中物理有一章专门介绍四冲程柴油机,一个周期分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环节。单缸发动机与多缸不一样,所以要安装大飞轮,主要靠惯性帮助启动,其次储存能量、缓解震动。它靠手摇启动,车钥匙就是曲柄式摇把,俗称“摇折折”,形象极了,一折,再一折,装插销的部分很短,手握部位是双层活动的。启动时按下减压阀,将摇把端部的圆柱销与启动轴螺旋槽口对接,用力摇动摇把,当曲轴转速达到一定速度时松开减压阀并持续用力摇动曲轴,直至点火启动,槽口螺旋斜面的推力自然将摇把脱出来。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