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七彩天路(散文)

作者:海滨   发表于:
浏览:29次    字数:5227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81745篇,  月稿:6957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见神鹰披着霞光,象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

  一曲《天路》悄然推开青藏高原的大门,大批游客如潮水般涌入青藏高原,他们渴望一睹这片最后的净土,体验天路之行的愉悦。此刻,也唤起了笔者这位昔日天路行者的记忆。

  《天路》这首歌唱的虽是青藏铁路,但放眼高原,除了铁路之外,实际上人行车驰的各类道路皆可称为天路。

  追溯历史,天路古已有之。尽管古今道路的尺度标准各不相同,然而其用途却是一致的。无论是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文成公主和亲,还是马帮驮茶、驼队通商,皆离不开大大小小的道路。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离开青海已近半个世纪,如今我已年逾花甲,刚刚发生的事情或许想不起来,但昨天在天路上经历的那些事儿却始终难以忘怀。

  

  一、踏上天路

  1976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中,是极为特殊的一年。就在这一年冬天,18岁的我怀着满腔热血,带着“四人帮”被粉碎的喜悦,摘下“知识青年”的草帽,穿上尚无领章帽徽的军装,毅然决然地投笔从戎。

  清晨,欢送的锣鼓声中,我们含笑告别了家乡,先乘汽车再转火车一路辗转腾挪五六天,朝着大西北进发。车轮滚滚向前,路边大地的颜色发生了显著变化。先是由绿变黄,接着变白,最后呈现出一片冰天雪地,我们就此踏上了高原。

  随后的几个月,伴随着各种哨声,紧张的政治学习、军纪教育、内务训练、队列操练、野营拉练、紧急集合,让我们逐渐适应了高原的气候和军营严肃紧张的生活,慢慢摒弃了身上原本的散漫习气,增强了纪律观念。百日之后,经过考核,我们终于佩戴上领章帽徽,成为一名头戴红五星、领佩两面红旗的解放军战士。

  再后来,我们在这里又学习了汽车理论与驾驶,最终成为一名高原汽车兵。此后四年,我们成了天路行者。四年军旅生活,四年行者时光,留给我丰富的感受和深刻的记忆。

  

  二、绿色109

  为建设高原,新中国建立不久便开始筹划建设青藏、川藏公路。抗美援朝战争的炮火刚刚停息,青藏公路便即刻上马。青藏公路从西宁至拉萨两千多公里,路基大部分筑于海拔四千米的崇山峻岭之上,它翻越唐古拉山、横跨千年冻土、碾压大漠戈壁、穿过无人禁区,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天路。头顶红五星的筑路解放军不畏艰难险阻,历经千辛万苦,争分夺秒,在筑路工具极其简陋的情况下,牺牲了无数生命,不到一年时间便将公路建成。

  青藏线的规范名称是109国道。1974年初,109国道再次进行整治改造。一万多名身着绿衣的指战员历经十一年,全线铺设沥青路面。不过,由于资源有限,上世纪70年代青海省其余的各条天路基本上还是沙土道路。

  青藏高原空气稀薄,雨水稀少,海南、海西公路沿线罕见绿色乔木。但是,青藏线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绿色天路”。这是因为青藏公路上满是身着六五式绿军装的“金珠玛米”和车头车身喷涂绿色的军车。

  青藏线建成后,各种物资基本上靠汽车运往西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汽车部队承担着主要运输任务。109线上设有许多兵站,加上改造道路施工的军人,因而,在青藏线上见到的基本上是身着绿军装的军人和绿色军车。军车一般结队出发,少则几辆,多则几百辆。大车队就像一条绿色长龙,不见首尾,为109线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三、湛蓝宝石

  109国道自西宁驶出不远,地势再度升高。过了湟源,树木逐渐稀少,直至完全消失不见,翻越的第一座高山便是日月山。

  日月山是高海拔的青海湖东面的一道天然屏障。这条道路虽树木寥寥,但却拥有“羌中道”、“丝绸南路”、“唐蕃古道”的美誉,自古便是进藏的重要通道。109国道从日月山下的倒淌河小镇沿湛蓝青海湖行进百余公里,至橡皮山下的黑马河镇。行进其间,耳闻湖水拍岸激起的阵阵涛声,鼻嗅湖畔百花散发的缕缕芬芳,目睹柏油大道折射的熠熠光芒,你丝毫不会怀疑自己是行走在天上。

  如同大大小小的蓝宝石的湖泊遍布青海各处,湖泊旁的各条天路又如同镶嵌在宝石上的金色饰边。

  

  四、金色花海

  金色是天路的又一色彩。

  油菜是青海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全省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每至夏季,各处田野一片金黄,四方溢美,八面飘香。每当全国各地烈日炎炎之际,这里却是油菜花和各种鲜花盛开的如春季节。彼时,全国多地的养蜂人便会满载蜂箱,从各条天路齐聚于此采花酿蜜,这也是青海各族群众最为喜悦的日子。金色的花朵不仅招蜂引蝶,而且惹人喜爱,它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美丽、甜蜜和幸福。可可托海的那位养蜂姑娘是否来过?不得而知。

  

  五、黑白有道

  天路所至之处,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还有富饶的资源。这片土地表面遍布黄土、黄沙、戈壁、群山,其腹腔却蕴含着无尽的宝藏。

  青海的煤炭储量极为丰富,东南西北四处皆有。连队驻扎海西时,取暖烧煤,只需将裸露在地表的碎土石推去,下面便能见到深不见底的煤层。尽管如此,部队用煤仍然需要严格履行手续,并驱车到远处指定的国营煤矿去取,绝不允许自行私挖滥采。

  1979年中秋节,对我来说是个极其难忘的日子。这天傍晚接到通知,我们副班长的车在拉煤回来的路上传动半轴坏了,需要去拖回来。于是,我和班长揣起两块月饼,马上驱车前去营救。往返路程近二百公里。路上,我直抱怨,明明附近就有煤,何苦要到这么远的地方来拉?班长批评我不懂国家政策。这一夜,我们“倒煤”、拖车,整整折腾了一宿。天将亮时,才返回到驻地。不过,一夜辛苦也有收获。也许是距离天空太近的缘故,只见夜空中月亮大如银盆,照得大地如同白昼。我第一次发现高原的夜色竟如此之美。返程途中,我嘴里不停背诵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新中国最早开发的黑色石油也在这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国内地图上有一块无名之地,它处于青海、西藏、新疆交汇处,是位于阿尔金山南麓的一处戈壁。数千年来,丝绸之路的驼队、西天取经的玄奘都曾从它旁边走过。古楼兰国与它只一山之隔,但是,此处却一直默默无闻。直到上世纪50年代,随着青藏公路延伸线柳格公路的开通,国家组织玉门石油队伍来到这里勘探开发。1958年,在这里钻出建国之后第一口标志性油井,让深藏地下的石油喷薄而出。这不仅填补了新中国石油生产的空白,而且填补了地名的空白,这里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冷湖”。

  经过若干年的开发建设,这块昔日的不毛之地不仅生产了石油,而且建设了海拔最高的天文“瞭望哨”,崛起了城市,修通了高速公路、铁路。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内地通往南疆和中亚、南亚的交通要道。

  天路有“黑道”也有“白道”。青藏线过了黑马河翻过橡皮山,下山是一条曲曲弯弯的长坡。隐约能看见正前方远处有一片白茫茫所在,初到此地的人还以为那是一片炊烟。等到了近处方知,这一片白色是享誉全国的茶卡盐湖泛出的白光。中学时就听老师说过:“茶卡盐湖的天然食盐足够全国人民享用100年。”

  我国最大的察尔汗盐湖还有一段建立在白色盐层之上的天路“万丈盐桥”。在它的不远处青藏铁路与其平行,新老天路并驾齐驱,汽车火车比翼双飞。

  

  六、神秘之路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这首享誉中外的歌曲中所唱的遥远地方,即是坐落在青海湖畔的金银滩,其实它并不遥远。

  通向金银滩的还是一条神秘天路。它的神秘在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还有一块军事禁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正是在这里研制成功的。这里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大批著名爱国科学家甘愿隐姓埋名,在这里把理论转化为实验成果,为国防建设默默奉献。他们用辛勤的汗水不仅建起了一座“原子城”,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周边草原,使得金银滩不仅没有因为试验受到破坏,反而得到了更好的保护。正是鉴于良好的保护,当历史任务结束后,青海省将海北州人民政府从门源搬迁到了这里。

  

  七、红色之路

  到过高原的人都知道,青海姑娘不施粉黛,脸颊却带有天然的胭脂红,这一抹红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高原红”。

  “滚滚的红尘,难掩你的笑容,青藏的阳光,日夜与我相拥。”高原红使姑娘展现出别样的美丽,这是老天特别的恩赐。

  每当秋天树枝枯黄、落叶纷纷的时候,海西农村道路两旁会被红色的果实尽染,那是一串串成熟的枸杞。

  红色在这片土地上随处可见。早在1936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西征军从陕北一路经陕北、甘肃、青海转战河西走廊,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歼敌二万五千余人。但是,最终寡不敌众,血染高原,惨烈结束了西征。西征虽然结束了,它却给这片土地留下了永恒的红记,为高原红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八、文明之路

  天路的人流物流给高原带来了多元的文明。汉、藏、蒙、维、哈、回等多民族文化数千年前即沿着丝路、驿道翻越唐古拉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汇聚于此,再随着长江黄河流入中原。中原文明也通过纤夫、马帮、驼队从各条天路反哺这里,进而延伸西去。

  西宁市有一处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塔尔寺是著名的佛教圣地。1949年9月西宁解放后,爱国的驻寺佛教领袖十世班禅即派人同中国共产党联系。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立即致电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人民政府,希望早日解放西藏,愿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达赖发动叛乱后,班禅给达赖发出电报,指出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是西藏僧俗人民的共同愿望,“班禅愿竭绵薄,精诚团结,在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为和平解放西藏而奋斗。”

  千百年来,多元文明融洽了青海各民族人民。今天,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开发、建设、保护这片土地,缔造美丽家园。

  

  九、生物乐园

  高原虽然人烟稀少,但是独特的气候、优质的环境注定为多种生物带来良好的生存条件。因此,天路上处处可见生物祥和欢乐的身影。

  我们从军时,青藏铁路第一期西宁至格尔木段建设正如火如荼。铁道兵里有许多同乡,第一次去探望同乡是在距离德令哈不远的铁路建设工地。工地此时正从可鲁克湖、托素湖之间穿过。当时正值夏季,看见两旁天空飞翔着许多叫不上名的飞鸟,便请同乡带着来到湖边,远远地边观赏边学着认识这些鸟类。观赏时,同乡告诉我们,部队在施工中有严格的纪律,严禁干部战士靠近鸟类。每天部队都会派出专人进行巡察,严防破坏鸟类生存事件发生。附近的牧民每逢这个季节,也会自觉远离湖边放牧,以免牲畜打扰鸟类的平静生活。

  每年冬季来临之前,部队都要囤积各种蔬菜,以备过冬之需。1979年9月下旬的一个清晨,我们沿着314国道从德令哈驱车前往甘肃敦煌采购过冬蔬菜。天还蒙蒙亮,车已经行驶到了大柴旦附近的羊肠山,这里即将进入大柴旦,距离可可西里不远。正在下山,忽然,前方车灯照射出一个黄色的光团飞驰而过。我赶紧踩住制动,拉起手刹。紧接着,一阵黄尘在车前扬起。定睛细看,只见一群藏羚羊在头羊的带领下不顾一切地从汽车前方的道路飞驰穿过,后面还有许多掉队的小羊陆续跟进。我耐心地观望着前方,不知道过了多久,这阵黄尘才慢慢散去。等到最后一只小羊过去,它们完全从视野中消失后,我们才继续赶路。

  藏羚羊也被称为黄羊,生活在青藏高原,栖息地一般在海拔三千到五千米的地区。海西地区年平均温度较低,藏羚羊只有在夏季才会来到这里。而且,聚集在可可西里一带的藏羚羊每年冬季来临前还会集体从这里迁徙到青海南部另一个较为温暖的区域产羔过冬,来年再来,如此周而复始。

  天路两旁的戈壁滩上经常能看到一些黄灰色的骆驼。戈壁滩贫瘠荒芜,但是这些骆驼依靠零星生长的植物骆驼刺,仍然坚守在那里不肯离去。

  高山上,路旁常常可以看到大片的雪莲和成群的雪鸡。班里有个姓杨的山东新兵,他的母亲患有风湿病。听人说雪莲可以治疗此病,于是他有一次在高山上采摘了一把雪莲。结果,在班里每周的班务会上被班长严厉批评,直批得痛哭流涕。班长说:“这里的药材不但有雪莲,还有藏红花、麝香、虫草,我们可以去买。如果都像你这样,百姓的利益还怎么得到保护?”

  青海湖的湟鱼是一种无鳞鱼,这种冷水鱼生长缓慢。然而,正是这种不起眼的湟鱼,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却拯救过成千上万的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为了解决食物短缺问题,许多人跑到青海湖捕食湟鱼。据不完全统计,青海湖共向人类贡献了7万吨湟鱼。依据当时的青海人口计算,三年里每位青海人平均吃到了约70斤湟鱼。老天通过湟鱼帮助人们度过了粮食短缺的难关,拯救了无数生命。此后,青海老人便将湟鱼视为美人鱼、救命鱼。基于感恩的心,青海人很少再吃湟鱼。

  每次路过青海湖,我都情不自禁地多看一眼那望不到边的蔚蓝。那个年代,战士每月津贴只有几块钱,生活确实艰苦。但是,身处在美丽的世界,行走在多彩的天路,你会觉得苦中有乐,其乐无穷。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