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不老黄山松(散文) ——黄山归来不看岳

作者:舟自横   发表于:
浏览:45次    字数:3759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81745篇,  月稿:6957
夜宿黟县古城。第二天,天蒙蒙亮醒来,按计划七点准时启程,导航预计一个小时到达黄山南门旅游中心。上次皖南之行与黄山失之交臂,此次皖南采风,再不能错过攀登三山之首的黄山,领略黄山悬崖峭壁上笔直挺拔的黄山松。

  华夏大地三山五岳,黄山、庐山、雁荡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锦绣山河,山川壮丽。

  驱车一路走国道盘山公路,稍微开车窗让空气对流,山中空气明晰鲜美,山谷峰顶云雾缭绕,一路颠簸,盘绕在崇山峻岭山道,峰回路转,越深入黄山腹地,气温降低,冷热温差随地势升高,形成高山地区常见的地形雨。天空飘洒起朦胧的雨雾,挡风玻璃很快被雨雾遮挡了视线,越深入高山峡谷原始生态森林,雨越下越大,雨刮器从慢速调到了快速。上午八点多达到黄山南门的汤口镇,镇中主干道车流如潮,游人如蚁朝圣般涌向南大门旅游中心,雨雾中满是身着五颜六色雨披的游人。

  前天查了黄山的天气预报,今天小雨,明知有雨,还是舍弃不了这次登黄山的机会。我小心翼翼驾车缓慢加入雨中登黄山的车流,行驶在白茫茫的云雾之中,氤氲烟雨笼罩着青翠逶迤的黄山轮廓,四周雨雾铺天盖地。国庆假期游黄山人山人海,驾车至黄山南门旅游中心停车场,车位爆满,在保安指挥下进入宾馆后山的山坡上,不是正规的停车场,停车费暴涨到六十元。我停好车背上摄影包走到宾馆大厅,只见山雨欲来风满楼,在大厅商店里买了一件一次性雨衣和拐杖,来一次雨中登黄山浪漫之行。

  黄山,我终于来了!向往已久,尽管姗姗来迟,丝毫不影响我纵情讴歌您高大峻拔的雄姿。四百多年前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他曾经饱览黄山秀丽景色满怀深情写下赞美诗:

  黄山漫游终告别,将身离去心却留。

  唯有身临其境界,方知自然造化绝。

  现代人把这首诗的意境精炼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四百年前的徐霞客是靠两条腿丈量攀登上山,一路艰险,一路领略锦绣山川美景,无限风光在险峰。而现代人“长索牵锦绣,凌空上玉屏。”

  黄山,古称黟山,黟县在山之南,因黟山得名。黟山又是黄帝炼丹的地方,又称之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唐代那个浪漫主义诗仙李白游览黄山写下《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诗仙就是诗仙,全诗大开大合,诗上半首纵情写下气势夺人的黄山全貌: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李白激情四射写下黄山高耸四千仞,莲花攒簇三十二峰。丹崖对峙夹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忆往昔,我曾登临绝顶,放眼远眺天目山上的老松。仙人炼玉的遗迹尚在,羽化升仙处还留有遗踪。热情高涨的李白游黄山描写黄山高峻神秀,有神仙遗踪。一生浪迹天涯的李白驰骋想象和联想,运用有关的神话传说,创作出了这篇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诗作。

  我乘上缆车穿行茫茫云海之中,犹如坠入云中雾里,腾云驾雾,眼前山峰虚幻成海市蜃楼。当走出缆车开启登黄山旅程,雨也奇迹般停了,迎接我到黄山来。放眼望去,一条陡峭山道蜿蜒松林云雾之中,一道五彩缤纷的人流穿行在烟云雾霭的高山峡谷,山峰四周云海苍茫。从缆车站到玉屏峰还要攀登一段山路,我脱下雨衣塞进背包里,尽管海拔高气温低,一登山,浑身发热,外套都是多余的,又把外套脱下系在腰上,随着蹒跚而上人潮向玉屏峰进发。一步一个脚印,仿佛逆水行舟用力撑,步履艰难,一边攀登一边拍照黄山松,尽情观赏悬崖峭壁云海中迎客松,是此次登黄山打卡主要内容。

  登山之路陡峭险峻,沿途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如物似兽,脚下云海翻滚,耳畔松涛阵阵,耸立的松林穿透云海,满山遍野松树犹如碧蓝的海洋,給黄山披上一层绿色盛装。沿途攀爬在深崖绝壁上的黄山松,悬崖隙缝中,绝壁顶上,随处可见松树迎风挺立的身影,苔藓一样,咬住青山不松劲,黄山松果真是黄山一绝。徐霞客如此状摹描写黄山松: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我铿锵有力的脚步奔向玉屏峰迎客松打卡,当攀登至玉屏峰,游人如云,前来观赏玉屏峰迎客松游人开了锅似热闹非凡。

  玉屏峰海拔1700多米,介于天都和莲花峰之间,三十六小峰之一。峰壁如玉雕屏障。远观如睡美人仰卧在天地之间,静美如斯,日月昀泽。徐霞客游此赞叹不已写道:“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楼,两峰秀色,俱手可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我伫立玉屏峰前,抬头仰望横卧的巨人一样的山峰,峰壁刻有毛泽东“江山如此多娇”和朱德“风景如画”的手迹,正面刻有“一览众山小”“黄山第一处”“云海大千”“宇宙大观”“别有天”“佛”等大量古今石刻,其势磅礴大气。明代普门和尚曾在峰上为文殊菩萨建有文殊院,今在其旧址建有黄山玉屏楼宾馆,无怪乎旧谚语“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

  凡游览黄山的游人无不仰慕迎客松前往打卡拍照留念,脚步如风走到青狮石迎客松,只见雾色苍茫中观赏的迎客松的游人,密密麻麻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人墙,我见缝插针挤进人群登台观望,终于目睹了千年不老的迎客松的卓越风姿。

  一棵生长于玉屏峰深崖顶部破石而生黄山松,穿越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始终如一扎根在坚硬的岩石隙罅之中,孤独寂寥,任凭霜寒风吹雨打,傲然挺立在天地之间,鸟瞰远山近黛的云海雾涛,历经漫长岁月侵蚀,阅尽世间冷暖沧桑。迎客松树冠依然如幡似盖,横空斜出侧枝,姿态苍劲有力,无论从什么角度观赏,宛若舒展双臂迎来天下游客。

  迎客松以优美姿态迎接四方游客到来,像个谦谦君子,彬彬有礼。又好似亭亭玉立窈窕少女,凌云蹁跹,翩翩起舞。虽然饱经千年的风霜雨雪,依然焕发出青春勃勃生机,是一幅简洁精炼的白描画,毫无繁叶细枝。删繁就简,寥寥几笔苍劲的枝干,自然天成,天然去雕饰。黄山玉屏峰迎客松树高10多米,在黄山众多松树中没有高大的雄姿,也不算年轮最长松树,树龄约1000年。然而,迎客松却临崖向死而生,胸有凌云壮志,独立寒秋。

  好不容易占据一席之地,选择一个最佳角度,请人拍了几张在迎客松前的照片。四百年前的徐霞客登上了玉屏峰,不知为何没有留下迎客松片言只语。黄山迎客松名始见于1859年,也就是160多年前,黄肇敏游黄山写的《黄山游记》:“至玉屏峰,观一松,长千岁,枝状若展臂,枝美貌雍,名曰迎客松,松出石罅,依绝壁,展云端,乃绝胜之境。”时光又悄然走过半个多世纪,1914年5月,黄炎培游黄山写下《黄山游记》发表在《小说月报》,当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中国名山第一种:黄山》摄影书,这是目前最早的黄山迎客松摄影作品。

  迎客松经历了漫长时光磨砺,丝毫没有改变摸样姿态,曾经引起质疑声,甚至有些人认为现存不过是一棵假树。事实上迎客松长生不老主要是跟生长环境有关。土壤不足,多数根部生长在空中,只咬住岩石深处扎根,以获取更多的阳光雨露,才能生存下去。加上黄山海拔高,气候恶劣,黄山松若是没有一颗坚定不移想要生存下去信念,如今黄山上松树早就消失殆尽,黄山也成为光秃秃荒山野岭。正因为恶劣的环境,才致使黄山松生长非常缓慢,几乎用肉眼观察不到迎客松变化。正如一个人,当面临社会和家庭环境持续恶化,一个人独自需要有多大勇气,才能在逆境中生存下去。松树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自强不息。

  松树耐瘠薄,付出甚多,得到甚少,无私无畏,生命力极强,也是大自然中最常见树木之一,世人不但认识松树广泛适用性,也领悟到松树富有丰厚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显赫的地位,位列“岁寒三友”之首。自古写松树诗文多不胜数,松树粗壮直立,刚劲挺拔,简洁有力。“站如松”独立人格和正直无私松树的精神,永远鼓舞世人敢于与恶劣的社会环境抗争,在逆境中求生存。

  从玉屏峰攀行一个小时抵达莲花峰,告知莲花峰从去年开始封山四至五年,也就是说这几年都不能冲顶黄山最高莲花峰。莲花峰峻峭高耸,是黄山最高峰。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拥,宛若新莲初开,莲花峰上既有许多飞龙,或似双龙的松树。到此一游,望峰兴叹,只有遗憾拍了几张远处莲花峰的照片。刚好中午时辰。肚子也饿了,解决了温饱再继续前行。

  前方还有天都峰和光明顶等待去征服,国庆假期登黄山人挤在狭小通道,一位民警告诉前面走不动,没有四五个小时到不了光明顶。我也就放弃继续游黄山,从原路玉屏索道返回下山。留点悬念吧,等以后适当机遇再重游黄山登上光明顶。

  乘缆车下山的时候,有一家人同乘缆车,一个中年男子带一家子老小游黄山,他有些后悔说道:一个人上下缆车和门票四百多,冒雨而来就是为了瞧一眼迎客松,太不合算了。我不明白睨了他一眼。心想一棵生长在悬崖峭壁黄山松,风吹不垮,雪圧不倒,正直向上,刚柔相济松树精神不值得观赏学习吗?这是用金钱衡量不出的价值观。

  黄山,我终于如愿以偿领略了您奇峰罗列的无限风光,壁立千仞,气吞山河。沐浴了黄山阳光雨露,我知道什么叫抒怀若谷,山一样高大的情怀,海一样开阔的心胸。要做黄山顶上一棵松,咬住青山不松劲。虽然没有诗仙李白才高八斗,也不及徐霞客博学多才,我由衷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壮观,造化了黄山如此奇山俊峰,孕育了挺拔刚烈的黄山松,不弃不离,坚韧不拔。青山不老,生命之树常绿。

  我颇为欣赏现代革命家陈毅元帅一首诗: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花时。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