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历史也好,诗歌也罢,总能带给人不一样的精神世界,启迪如何走好自己短暂的人生。人生的路漫长,而读书是一条便捷又相对公平的出路。知识就是力量。越来越多的实践也告诉我们,唯有多读书才能行稳致远,读书应是每个时代都坚持的时代命题,是一年四季都快乐的情绪源泉。
回望自己走过的三十年,从村小到名校,从农村到城市,身份普通的我,不知道如何走到了现在,只是觉得冥冥之中因为喜欢读书,爱好读书,让我比同龄人多了更多选择的机会,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简单且幸福的道路。如果没有多读书,或许在我十多岁的时候,早已外出打工挣钱,或许早已嫁为人妇,也不会有后来的走出市区、走出省外就学就业,结交到更多来自不同地方的老师、同学和朋友,学习到金融保险、财政税收、经济报关等相关专业知识。读书,密切了我的友谊,拓宽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才干。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读书,就没有我的今天,谢谢读书有我。
虽然,现在因为工作的繁忙、家庭事务的琐碎,外加考证的压力,导致我几次制定的读书计划都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但是我从未放弃过读书,只要有时间,只要能挤出时间,我总会拿出床头的书、办公桌上的书翻一翻,我把读书当成一种信仰放在心间记在脑海。当我在工作与生活中感到坎坷时,就会选择泡上一杯茶,静静地坐在窗口边,吹着微风,安安心心地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像《子夜》《林家铺子》《呐喊》,相信总有那么一本书能让自己抛开杂念,重新审视自己、找回自己。人比人气死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境遇和平台,只要是适合自己的道路就是最好的,读书也是一样,经济类的、哲学类的、文学类的、社科类的,只要是适合自己读的就是好的书籍。
也许有人会说,读书好难好累。我很理解,作为读了20多年书的人来说,依然有很多时候读书读不进去、读书读不懂、读书读不透、读书读不破,读起来反而有种想要打瞌睡歇一歇的感觉,甚至还有的人说,让她读书还不如多让她干点活。可反观我们现在的日子,社会如此内卷,年轻人更是被卷的一代,又哪里有什么容易的事情呢?凡事都是要靠自己努力争取来的。天上不会有掉馅饼的时候,万一掉下来可能砸到的也不会是我们。与其这样怨天尤人、庸人自扰,还不如将这些停留的时间好好地利用起来,脚踏实地地用功读书,把一个个的难题啃下来,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当经历过现实的毒打,或许有一天你会明白,读书不是万能的,但是不读书却是万万不能。
我想起之前单位里组织搞读书分享活动,在组织动员初期,没几个人报名,觉得读书是个苦差事,没什么想要说的。可,没过几天,就有十多个人报名,想要诉说自己曾经的那些读书故事,想要传递出他们为了要读书而付出的心血。原来,早些时候是因为他们不想自己苦涩的童年被人知晓,后来细想才发现自己太狭隘了,读书是高尚的事情,能读书想读书要读书更是可贵的事情。记得那次,为了把读书分享活动呈现得更加完美,每个参与的同志都认真撰写脚本,又认真地组织拍摄图片、配音乐、制作视频,克服工作事务杂乱、迎检繁忙、外出考察、身体不适等诸多困难,一次次地修正自己、磨合自己,力求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
特别是正式演出的前一天,各个读书节目队都在紧张排练中,演出的同志们齐心协力,一遍遍地扣动作、卡节奏、练语气、琢磨神情,从当天早上的八点三十分第一次走台,到当天下午六点的最后一次彩排,所有的人员在场地上坚守了整整十个小时,没有一个人中途打盹的,没有一个人说要中途休息离场的。硬是拖着疲惫的身躯,顶着汗流浃背,在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打磨、配合中,让每个人的动作同视频(PPT)、背景、音乐、灯光、设备使用等都越来越契合了,每个同志在这其中付出的团结、努力与投入的充沛感情,也让节目的演绎振奋人心、扣人心弦,赢得了观众的大力点赞和热情喝彩。有爱的节目是感人的,有爱的读书更是动人的。我们都是爱读书的一份子,更当尽一份力传承读书好声音。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读书,不是一句空空的话,而是一个实在的行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处在这个人世间,我们当保持勤学笃行的态度,既要多读书,又要多读好书,更要好好读书。当迷茫时,当伤悲时,当沮丧时,当失落时,当挫折时,不妨放下匆忙的脚步,读一读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雪芹等诸多大家的书籍,感知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他们,为何读书,为何坚持,以及渊博、丰沛的才情与智慧。相信这股信仰的力量终将浸润身心,指引我们走向更远的地方。我爱读书,我想快乐读书。
(作者注:本文为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