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烟火深处家风腾起(散文)

作者:江亲莲   发表于:
浏览:1次    字数:4722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7719篇,  月稿:787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

  ——题记

  

  我生长在先市农村的一个普通家庭,有着简单的六口之家,家里住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和我,家族三代以务农为主业,祖辈没有知识文化,也没有权势地位,更没有光辉事迹,但他们世世代代坚守着耕好自家一亩三分地的使命,在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点滴烟火中,教会我们续写积善立德、忠贞奉献、博学笃行的朴实家风篇章。

  

  一、积善立德:泛黄的花铺盖

  小雪过后,天气越来越冷,特别是一早一晚便能明显感觉到刺骨的寒意直击人心,保暖似乎是这个季节该有的主旋律。晚上,我正在房间更换床单被罩,孩子一下子就闯进来了,冷不丁说了一句:“妈妈,外婆不是送了你一床被子吗?现在刚好可以盖呀,肯定很热和。”

  是呀,15年前,我结婚时,母亲曾经送给我一床花铺盖,有八斤重,内里的棉花是她去村里其他农户家里买的,外壳也是她在我们镇上扯的绵绸布熬了几个晚上亲手缝制的。虽说花色很普通,谈不上什么流不流行的,甚至还可以说有一些老土,但是我却怎么也舍不得拿出来盖,可惜的是被面还有一些泛黄了。应该是刚结婚那阵子拿出来盖过了,再者就是母亲有一次看病来家里住了几个晚上用过一下,此后便被我折叠好收捡在柜子当中了。

  母亲以前告诉过我,被子是农村里家家户户嫁女儿时必须有的陪嫁品,寓意她是带着父母亲的祝愿进入一个新的家庭开始新的温暖生活。所以,她也希望我能在新的家庭过上令自己满意的小日子,能一家人温馨和睦的相处着。其实,这些年,我一直把她送的这床被子当宝贝一样存着,想着有一天等我老的时候,再把她传承给我的孩子,也可作为一份念想。毕竟母亲也好,我也罢,总有一天会随着岁月的前行而慢慢化作沧海的一捧尘土。

  在我的儿时印象里,母亲也有一床花铺盖,青白粗棉布相间,听她讲,那是外婆在世时用全部家当为她筹备的陪嫁品,也是唯一的陪嫁品,陪伴了她20多年。平日里,母亲总喜欢把它叠好放在卧室的木头衣柜里,偶尔农闲时再翻出来看看,也给我讲述她和外婆之间的故事。从她的讲述中,我才知道,外婆也是一个苦命的女人,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里,生病也是很难得到治愈的。

  外婆,一辈子没读过书不认识字,也从来没有走出过出生的那个小山村,面朝黄土背朝天风里来雨里去,年轻时像个男孩子一样跟随父母亲在庄稼地里忙碌着,成年后又陪着丈夫靠自己的双手围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奔波着,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艰难岁月中养育了四个孩子,还一一送她们出嫁,熬更守夜地给她们每人亲手缝制了一床花铺盖。就这样,外婆落下了病根,被病痛生生折磨到40多岁就走了,穷困的家庭条件,最后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而那床陪嫁的被子就成了母亲思念她的唯一寄托。

  可有一年的冬天,寒风凛冽,雨后地滑,我背着一竹篓红薯跟在母亲身后,却一脚踩空连人带篓滚下了山坡,头直接撞在了一块大石头上,瞬间鲜血沿着脸颊染红了衣裳。她一边丢下背篓跑向我,一边大声呼喊救命。看着怀中满是泥土脸色已经卡白的我,她让父亲回家找来了外婆留下的那床花铺盖,一把盖在我的身上,跟父亲一起用板车拉着我去了镇上卫生院。因救治及时,我活了下来,但那床花铺盖因被鲜血浸染再也没有了。虽然母亲总是笑呵呵地说我平安就一切都值得,但在外婆生日的那天我依然能看到她对着衣柜偷偷抹眼泪。

  这些年,母亲还一直记得外婆的教诲,在自己也很困难的时候,依然不忘记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一直不舍得吃穿节约的她,看着村里的孤寡老人,还时不时地跟她们带去自己种的蔬菜、水果或是大米、黄豆、胡豆、豌豆等,偶尔还半夜挑灯为她们缝制一些御寒的衣物送过去。看着她们一个个脸上质朴的笑容,母亲总说累一点没事,多一个人伸出有爱之手,这个世界将会更加温暖。

  如今,这床花铺盖早已成为了一部教育孩子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美好生活的活教材,将教会她们面对纷繁的世间,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事业及人生,唯有脚踏实地、勤俭朴素,方能行稳致远。

  

  二、忠贞奉献:夜幕下的背影

  记得我刚上初中的时候,父母亲便不在我身边了,印象中只有每年春节时才能见到他们,就连每年夏天农忙时节也没办法见到他们。听奶奶讲,他们是在城里上班,工作假期很少,经常请假怕保不住工作,所以就基本一年只要没有特殊情况都是在岗的状态。

  我以为父母亲是在城里干大事业的人,所以才能做到算是一年全年无休的样子,如此勤勤恳恳,那是不是工资也很高呢,是不是早就当上了领班之类的大人物了呢?我总是扭着奶奶想去城里看望他们,还想沾沾光,或许那时的自己还不知道这就是今天所讲的虚荣心吧。

  奶奶被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央求着没办法,便托亲戚给城里打工的父母亲说了我的想法。没曾想,父母亲还真的同意了,让我简单收拾下换洗的衣服,嘱咐我车上要注意安全,别错过了站点,也别吃车上别人给的东西,脑袋清醒点机灵点,说是他们会在大梯步的口子上等我。我笑眯眯地回答说肯定能安全到达,让他们放心,心里还乐呵呵地憧憬着这下能有好吃好玩的了,说不定还能有不少零花钱呢!

  就这样,在秋天的一个周末早晨,我按着父母亲的指示,背着装满了红苕玉米和衣服的牛仔包,坐上了当初带他们进城的那班气包车。差不多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吧,看着眼前葱葱郁郁的田呀土呀树林呀慢慢变成了一栋一栋的小洋房乃至高楼大厦,到处都是奔跑的小车子、自行车,我笃定这是真的进城了。第一次进城,有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什么都那么新鲜那么好奇,就真没见过世面一样的小心翼翼又东张西望的。

  我怕错过站点,嘱托车师傅记得提前叫我,毕竟我也找不到哪里是哪里。还好,车师傅很称职,在到点的地方让我下车了。我背着沉甸甸的牛仔包下车了,可看见的是衣着单薄的父亲正坐在一根扁担上,下面还带着两个沾满污渍的竹箩筐,双眼无助地看着过往行人。我尽有些不好意思,也没能在看到他的第一时间叫出那声久违的父亲,还是父亲第一声先喊住了我,感觉我们就是这个偌大城市里的不入流的人。

  原来,父亲也不是真的特意来接我,而是在对面的小区当清洁工,刚好这个时间点就倒完了全部的垃圾,可以顺道来接我。我心里有些抵触,还在疑惑着,就跟着他一起回了家。走了应该有40多分钟吧,我才看到了那个他们住了好几年的家。两间仅有几平米的门卫室,里面配有简单的电视、床、桌子、凳子和柜子,外面用了两张小彩钢瓦搭来遮雨的地方便是炒菜做饭的厨房了。

  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心里顿然明白了父母亲为何一直不愿意告诉我们他们在城里到底是干什么的,只是说他们在城里活路很多,但是公司的人和邻居都对他们很好。我连忙放下背包,问父亲现在还需要干什么好帮忙。他说我刚到,先坐着看哈电视,熟悉下周边的环境再说。我说没事的,便问母亲在哪里,我去找她吧,要是有事情也能搭把手。他说母亲现在正忙着,就让我在家等着。

  我继续跟父亲说着,就让我去吧。看我坚决的神情,他便带我去找母亲了。走了差不多有20多分钟,我看见眼前的那个背着满背篓厨余垃圾的妇人,正一步步艰难地向垃圾库洞口的位置爬上去,而背篓里的残余渍水还顺着塑料口袋的方向一直滴洒在地面上,父亲见状便找来废弃的毛巾将地面一一擦净。我知道了,这就是母亲,我转过身擦掉刚包在眼里的泪水,赶紧带着笑声大声喊了一声“母亲”。听着我的喊声,母亲抬头看了看我,也笑了笑点头回应我,然后又继续背着背篓向洞口爬。我跟在父亲身后,学着他的样子也开始擦着流到地面的残渍水。

  等父母亲忙完这一阵后,已临近中午时分了。他们便带着我回家准备做饭了,说是饭后还有几家饭馆的垃圾要打扫,以及楼栋单元的垃圾也要打扫,按正常时间来说应该得晚上八九点才能回家了。我用手紧紧拿着扫把跟在他们的身后,他们忙碌的身影在我脑海中一一浮现,止不住的泪水顺着脸颊流到了脖颈渗进衣裳,微微的凉意让这个带着风的秋天越发得后背一阵阵发凉。

  父亲告诉我,他们每天早上四点多就起床收拾出门,得忙到中午时分才回家简单做点饭吃了以后,又得接着去小区、门面房打扫卫生,直到晚上夜黑风高后才能回来,不然活路干不完,那些老板可能会生气就换人,这样辛苦找的工作也就没有了。虽然说苦是苦点,但每月每家能有1块钱的卫生费,慢慢积累起来也就还算收入不错了。再说,没知识文化,在城里工作不好找,能靠着双手吃饭就是最好的,农村人嘛,有的是力气,最不怕的就是吃苦。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母亲一干就是20多年,也将这份青春热血抛洒在了这片异乡大地上,从“小我”到“大我”,从“小家”到“大家”,在点滴之间书写着一个乃至一群农民工为城市的文明建设添砖加瓦的不凡篇章。致敬他们,以及像他们一样小小的他们。而我,此刻正行在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的路上。

  

  三、博学笃行:把读书当成最重要的事

  小时候,父母亲经常告诉我要刻苦读书才能走出农门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凭着东听一点西听一点的记忆给我讲述了许多因读书而获得成功的榜样典范,也讲了很多因走错路终害人害己的反面教材。老实巴交的他们,说不出太多的大道理,给予不了更多的物资金钱,但在坚守耕作的日常劳动中,告诉我要自强不息、自力更生、好学笃志。

  没有金山银山的继承,没有诗书琴棋的熏陶,有的是无尽的汗滴禾下土,才能换来简单的衣食温饱。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苦难年代,读书成为众多人的奢侈妄想。但,父母的坚持让我明白了“天道酬勤、学能补拙”的深刻内涵,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平台资源和资金支撑的普通农村家庭来说,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收获你想要的东西,而读书竟是寒门学子走向成功改写命运的关键捷径。22年的读书生涯,父母亲虽然从没有直接辅导过我作业,但他们从未放弃过我。目不识丁,是我对父母亲的文化初认识,有缘分的是不知哪一天他们从集市上捡回了一张写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字画,还直接贴到了堂屋的正中央,紧挨着立有“礼义廉耻”的字牌,让我每天过上过下都能抬头看见好几遍。

  默默地,我的内心深处种下了终身学习的种子。出生的小山村,交通条件闭塞,经济基础落后,重男轻女思想严重。但,父母亲视我如珍宝,用汗水竭尽全力供我上学。还记得儿时家徒四壁使我因48元的学费被请家长被家访,幸运的是老师在了解情况后,和我父母深入沟通交流,跑上跑下帮我申请学费减免,鼓励我不要有心理负担好好学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的宠爱、老师的关爱,让我一路再苦再难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就这样,我自觉自律地学习,走过了田坎路、石板路、水泥路、高速路,经历了村小、镇中、市区、省外,成为了村里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如今又带着梦想和追求成为一名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党员干部。

  “你只管好好读书,只要你读得,我们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学,其他的什么都不用你操心。”这是我上小学用功读书捧回第一张奖状时父亲对我说的话。回忆那些年,我在煤油灯下读书,我在街边路灯下读书,我在城市公交车上读书,我在学校图书馆读书,如果没有父母亲倾尽全力的支持和呵护,今天的我又将身在何方呢?读书所经历的一切,让我逐渐明白了,耕读传家是农家子弟不变的灵魂底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也自然而然成为了我人生的座右铭。

  我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里长大,家里的一切早已渗透我的骨血,成为我的性格、我的习惯、我的作风,乃至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一生长存,还将赓续传承……

  

  2024年11月23日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