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合江县城坐车,在蜿蜒公路上颠簸大约一个小时就能到达荔江镇河坝村。再驶过四个弯,就能看见一小段用碎石子铺平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一幢黑瓦白墙的老式土墙房坐落在那里,在山林掩映中显得格外耀眼。
土墙房的大门紧锁,门前的水泥院坝上晾晒着两杆子衣服,院坝边树上结的橘子金灿灿的,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无名的花儿紫粉紫粉的,娇滴滴地伸出一个个小喇叭似乎在欢呼着迎接过往的客人;油菜、韭菜、藤藤菜、小葱等生态绿色蔬菜也是脆生生的,十分惹人眷爱。
而这便是老喻的家了。老喻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相识相恋了同年月出生的同村姑娘,他们婚后还生育了一个儿子。祖上三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不得息的农耕生活,仅靠着耕种三份田地来养家糊口,日子过得很是贫寒辛苦,倒也温馨踏实。
老喻夫妻俩一边忙着地里的庄稼,一边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个宝贝儿子,教育他长大成才。皇天不负苦心人。他们的儿子小喻学习刻苦认真,从小学到初中学科成绩都是班级前列。在初中毕业后便顺顺利利地经人介绍在县城找了份记账的工作,还在工作中遇见了心仪的姑娘。在那年秋天丰收的季节里,小喻和那位姑娘在双方父母亲和亲友的见证及祝福下,领证结婚了,之后的生活简单且开心幸福着。
2000年时,小喻的大儿子出生了,一家五口同住在土墙房中。老喻和小喻忙着下地插秧、锄草、杀虫、翻土等各种农活,他媳妇便和儿媳一起打点着家中的大小事务,喂鸡、喂鸭、喂鹅、喂猪仔,共同把这个小家支撑着,也算是团团圆圆、和和睦睦地生活着。
在孩子三岁多的时候,小喻看着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下海经商了,特别是有的人挣了很多钱回来后又创业开店,一下子就让贫穷的家变得富裕起来,很是羡慕。他便向父亲提议也想要跟着他们一起去大城市闯一闯,说是万一走大运捞着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可能以后就是非富即贵的命了。
听着儿子口中描绘的美好愿景,老喻也觉得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若是让年轻力壮的他们在家干着,或许一辈子就这样了,饱不了也饿不死,还白白浪费了读的那些书,倒不如走出去试一试,见一见更广阔的天地。索性他们夫妻俩商量了一下,就双双决定让儿子带着儿媳一起去外面的大城市先干过几年再说,孩子和家里的事情就由他们全权承担了。
就这样,小喻带着媳妇跟随同村的同龄人去了东莞闯荡,老喻夫妻俩就负责在家照看孙子和家里地里的各种活。刚开始的那几年,没有技术、文化水平也不高的小喻夫妻俩,虽说在人生地不熟的东莞辗转了很多工厂,干过纺织工、维修工、电焊工等,但也确实挣了一些钱,挣的钱也大多数都给老喻寄了回来,一来是让他们在农忙时节忙不过来或干不动的时候就请个帮工的,二来是两个老人在家生活及孩子读书都需要钱,三来是希望把钱攒起来有一天能像别人家那样修个亮堂堂的两层小洋房。
还别说,小喻夫妻俩刚出去的那阵子,孩子整日整夜地闹腾,要找父亲、要找母亲,可把老喻夫妻俩给折腾坏了。硬是哭闹了一个多月后才安生起来的,似乎也习惯了父母亲不在身边的日子,喜欢跟着爷爷奶奶家里地里乱跑乱跳。而老喻夫妻俩是又当爹又当妈的,遇上农忙时节也舍不得花钱雇人,每天真是忙到头晕眼花,晚上倒在床上就能睡着,所幸这个小孙子也还算懂事,似乎小小年纪的他就已经能明白大人的不容易。
2012年时,小喻的小儿子又顺利出生了。面对这个新来的小天使,一家人都沉浸在幸福和喜悦之中,也同样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健康快乐长大。小喻为了不让老喻操心太多,便又决定等小儿子长大点后,再跟媳妇一起外出打工挣钱供养家庭,毕竟两个老人的身体也在日渐瘦弱。可老喻说没事的,有了当初带大孙子的经验,这个小孙子也肯定能照顾得更好的,而且大孙子现在也十多岁了,多少还能帮衬着家里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情,绝对没之前那么辛苦了,让他们放放心心地去工作。
于是,小喻夫妻俩又离家打工挣钱去了。虽然一家人总是聚少离多,但老喻疼爱儿子的心从未改变过,也从未含糊过。他知道自己想要见到小喻也只能在春节时才有短暂的相聚时刻,而他们小两口也总是匆匆忙忙地在土墙房里呆了不到一个星期便又背上一小包行囊走向了外面的世界。其实,老喻之前一直在跟小喻商量计划着这两年就把土墙房推了,再换成大一点的小洋房,一家子免得还挤在破旧的房间里,但现在家里又多了一张嘴巴吃饭,便又把这事往后拖拖了。
简单的六口之家,本以为日子就这样过着也挺好的。
二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3年,小喻在东莞工地上意外发生坠楼事件,导致脑出血昏迷不醒,尽管送医及时救治后捡回了一条命,却永久地失去了一块头盖骨,成了一级智力残疾,这让本就有些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不能再继续工作的小喻,在涉及公司理赔事宜完成后,便被家人接回了老家。回到家的他,与之前健康时的他简直判若两人,说话做事能明显感觉出来不像个正常人,也没办法正常的干活,唯一幸运的是没有瘫痪在床,生活还能自理,但论起家中的大小事务就真的是一点帮不上忙了,他能管好自己不给家人添麻烦就是对这个家最大的帮助了。
看着昔日意气风发的儿子,如今变得痴痴傻傻的,不知道干活也干不了活,智商就像个孩子似的。年过半百的老喻夫妻俩整日以泪洗面,总责怪自己要不是当初非要让儿子出去打工,何至于现在伤成这样,焦虑他未来的日子可怎么办呀?两个孙子可怎么办呀?这个家可怎么办呀?一连串的问题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本就有了少许白发的他们在那些时日里,两鬓的白发像是疯长了一样,蹭蹭地往外冒,两个人像是一下子老了好多岁。
没办法,木已成舟,事过境迁。老喻夫妻俩把所有的苦水都往肚子里咽,从来没有当着儿媳和孙子们的面唠叨过,始终任劳任怨地忙着庄稼地里的各种农活,还紧赶快赶地回家里收拾各种事务,让儿媳有更多时间可以照顾两个孙子的学习以及儿子的日常生活。无论每天有多么疲惫,他们彼此谁都没有抱怨过一句,还是一如既往地分工协作着,都盼望着有一天这个家里的顶梁柱能重新站起来,担起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可,事实是短时间内,这终究是没办法实现的。
一日中午,看着有些破烂的土墙房,看着坐在凳子上咿咿呀呀说话的儿子,看着两个正在发育成长的孙子,老喻夫妻俩咬咬牙,找来儿媳坐下谈谈,想听听她是否有什么打算,这个家今后要如何维持下去。儿媳自然知道他们的意思,也刚好有这个想法,只是觉得一个女人在外闯荡多少有些吃力,但还是忍痛决定自己独自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家中一切就交由他们照看着。说着便起身紧紧抱了两个孩子以及丈夫,然后就去自己房间收拾行李了。待她联系好一切后,就又背着简单的行囊像曾经那样带着强烈的不舍离开了家,只是这一次她是一个人前往未知的地方。
临行前,老喻让儿媳别牵挂家里,家里有他们在定会好好守住的,只管安安心心地工作,并记得照顾好自己。就这样,一个好好的家,硬生生地被拆分了。据说,他儿媳此次去了重庆的一家木门厂,想着可以离家近一点,万一家中有个什么事也能尽快坐车赶回来。就这样,老喻夫妻俩承担起了照顾儿子和两个孙子的责任,还有家里地里大小事务,关键还得管两个孙子上学的事宜,可谓是一天像个陀螺一样转着。
不过,老喻夫妻俩始终没有又吼又闹的,坦然地接受着命运带给他们的一切安排,还是认认真真、本本分分地做着眼前的所有事情,管孙子的学习、管儿子的生活、管家里地里的各种活。更为难得的是他们还收了土墙房周边一些邻居没有耕种的土地,继续一一种上粮食和蔬菜,希望能多增收一点粮食拿去集市上卖了换成钱,好拿来给儿子买药买器材做复健。平常本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的他们,这下就更节俭了,一日三餐难得见到一次肉,大抵就是白米饭配着炒的叶子菜吃着就已经很不错了,有时还真的是一周都以红苕饭为主。
可考虑到正在长身体的两个孙子,还有尚需要营养补给来继续做复健的儿子,老喻夫妻俩始终把最好的留给了他们,把最差的留给了自己,还不管有多难有多累也只在电话里告诉儿媳家中一切安好,尽管放心。儿媳也自是明白家中的实际情况,虽然是一个人在外面打工挣钱,但也都是省吃俭用的,还将每个月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打回了家,给家中的老人、丈夫和孩子使用,自己同样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在她看来,似乎这一切都没有家中的老人、丈夫和孩子健康安好来的重要。
三
《人民日报》有言:生活不会辜负用心的人,世间万事,难得“用心”二字,持续地努力,才会有持续的收获,用心生活的人,也会被生活温柔以待。这些年,老喻一家纵然生活在悲伤里,但一直努力坚强勇敢地生活着,始终心怀阳光,从未有过懈怠。面对依旧贫困的家,当地政府也积极主动为其解决实际困难,多方协调争取了医保、教育、低保、残疾等诸多扶持政策,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数数走过的艰难,也只有老喻夫妻俩自己才真正明白,用他们的话说,那真的就像是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那是连着血水一起吞的呀,以致于他们的面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老了10多岁。
如今,经过近十年的后续康复治疗,老喻的大儿子已经能自主生活,还可以照看着小儿子的学习,只是他再也没办法干力气活,稍微重一点的活便会让他如旧病复发般难受,头疼就像要爆裂一样。儿媳还是如之前那样在重庆的家具厂工作,每月会定期将大部分的工钱打回家,支持着家里的一切。最出息的要数他的大孙子了,在当地一所技校读书即将毕业,眼看着就能走向更远的地方,承担更大的责任了。
这个家在慢慢变好,老喻夫妻俩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但他们的身体却是一日不比一日了,早已疾病缠身的他们,依然舍不得去医院看病,生病了总是在镇上卫生院拿点药对付着,说是人老了得病也看不好,还白花了很多钱,还不如给孩子们多节省一点是一点。
转眼,老喻夫妻俩已经70多岁了,一头斑白的头发,一双黝黑扭曲的手,一副微微弯曲的脊背,诉说着曾经的心酸与坚强,那双依然炯炯有神的眼睛,期盼着六口之家能早日团圆。
看,老喻家的土墙房前庄稼长势喜人,地里的冬小麦播种后刚喝足了水,正在安静生长着;冬豆叶子已经泛黄了,一串串饱满的冬豆角露出了诱人的身躯,正向主人展示着它的壮实美;猪舍里有4头各100多斤的猪仔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猪食;旁边的栅栏里有20多只小鸡仔、10多只小鸭子也在欢快地啄着红苕藤,犹如一幅烂漫春天的繁荣景象……
后记:老喻,是我在一次参加公司开展关爱农村贫困家庭留守儿童活动中认识的。经过进一步了解得知,他与我父亲的年纪差不多,也和我父亲一样为人憨厚老实,少言寡语的。每次见到他,我都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从心底冒出,所以我一直称呼他为喻叔叔,希望通过自己手中的这支笔将他的故事讲述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乃至像他那样一心守望着孩子守望着家的长者形象。在此次关爱活动之后,我仍同他保持着联系,多次协助他申请贫困基金、外出务工补贴、种养殖技术支持等帮助,在他家人生病时也多次前去探望,还不时给家中的孙儿带去衣物、零食、玩具及学习用具等。看着他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也很开心,祈愿他及老伴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2024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