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三十年前我和王怀东先生的那场争论

作者:丫头   发表于:
浏览:156次    字数:2155  手机原创
级别: 驻站作家   总稿:136篇,  月稿:0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军事理论界发生过一场关于军事战略转移的讨论。我是那场讨论的参与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战火中诞生的。由于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的影响,战备工作这根弦始终绷得很紧很紧。“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绝不仅仅是刷在街头停留在口头的口号,而是扎扎实实地落实在各项具体工作中。我入伍到部队接受的第一课教育,就是指导员上的战备教育课:“军人要时刻准备打仗”,我们连训练场的墙上用石灰刷写的大字标语,就是“宁可千日不战,不可一日不备”。那时,战备的氛围的确是很浓的。

  到了八十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央经过科学的分析判断,得出一个新的结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虽然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但举国参战的大规模战争短期内打不起来,我们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局部战争。基于这一判断,我军的战略重点,要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转移到应对局部战争。

  军事战略的转移,影响到国防建设的方方面面。军队的编制、装备、军事训练、作战手段、后勤保障体制等,都做了重大调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宣布,军队裁减一百万。

  始料未及的是,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部队建设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和平麻痹思想开始在官兵中蔓延,当时许多官兵对这些现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八十年代中期,军事理论界开展了一场军事战略转移的大讨论。《中国军事科学》《军事学术》《国防大学学报》等军队刊物,此类文章连篇累牍。从机关到部队,从野战军到省军区,从作战部队到保障单位,都参与了讨论。在我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这样大规模的讨论并不多见。

  当时我在安徽省军区司令部当参谋。我们的司令是李元喜,参谋长是王振镛。李司令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军,曾任60军军长。王参谋长虽然没打过仗,但在台海前线驻守几十年,曾任29军、31军副军长。两位首长都曾指挥过千军万马,是出身行伍的军事指挥员,对这场全军大讨论自然格外关注。

  在王参谋长倡议下,司令部成立了军事学术研究小组。这个小组的基本骨干有四位参谋,王怀东、张伦昌、胡平,还有我。在研究问题时,也根据需要吸收机关干部参加讨论。这个小组的任务是,关注和研究军事理论动态,对部队建设中出现的倾向性问题提出建议,有时候也承担省军区重大活动的筹备和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智囊团的作用。

  学术小组成立后,就立即投入了关于军事战略转移的讨论。李司令、王参谋长经常参加我们的讨论。大家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形成了不少理论成果。那几年,《军事学术》《国防》等刊物,几乎每期都有我们的文章,《军事学术》还发了“安徽省军区特刋”。

  有一天,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局部战争也要全面准备》。我的主要观点是: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军队的基本职能是打仗,战斗队思想不能动摇;战争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局部战争也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战争在哪里爆发很难精确判断,应付局部战争不能靠押宝;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全面备战才能做到小打有把握,中打有条件,大打有基础。

  初稿出来后,我邀请王怀东、胡平、张伦昌一起讨论修改。大家一致认为这篇稿子比较成熟,不需大动,小打小敲就可以发表了。

  不料想到了晚上10点,怀东打电话给我,说他经过反复思考,有了新的想法,我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第二天早上一上班,怀东就把他的稿子放到了我办公桌上。我打开一看:《局部战争就是要局部准备》。这哪里是商榷,分明是和我唱对台戏嘛!

  怀东认为,我国地域辽阔,战略纵深大,应对小规模战争不需要全国动员,杀鸡焉用牛刀?战争都是有征候的,战争在哪里打响是可以预判的。只有局部准备,才能合理调配战争资源,增强战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果还是全面准备,军事战略转移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当即召集小组讨论,我和怀东各自阐述意见,谁也说服不了谁,胡平和张伦昌也难以裁判。但是我们都从对方的观点中吸取了有益的意见,进一步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观点。

  第二天,我和怀东各自带着稿子,来到了东南军事学术编辑部。《东南军事学术》是南京军区创办的军内刊物,军事科学核心期刋,在军内很有影响。接待我们的是老编辑苏羽。苏羽曾在总参谋部工作,跟张才千副总参谋长当过秘书,其军事理论和文字功底深厚。他认真审阅了我们的稿子,对我们勉励有加。他说,这两篇稿子都不错,现在就缺这样的稿子,学术讨论需要不同意见的交锋。这两篇稿子都用了。

  苏羽一言九鼎,《东南军事学术》1987年第1期发表了我的文章,第2期发表了怀东的文章。怀东的文章发表时加了个副标题一与李长在同志商榷。

  事过不久,李司令年龄到杠离职休养,王参谋长平职调动,学术研究小组宣布解散,我们几个各奔前程。王怀东申请复员获准,到深圳创业,早已成了亿万富翁。我和伦昌转业到政府机关当了公务员。只剩下胡平在军队坚守,官至师长,军衔二杠四星。

  我们几个老弟兄有不同的经历,最后走向共同的归宿,回家含饴弄孙。我们在安徽省军区服役几十年,刻骨铭心的事情不多,学术组的经历是我们永久的记忆。国庆期间,怀东从深圳回合肥探母,我们四人坐到了一起。很自然的,说到了学术组,说到了我和怀东的那场争论。说到兴奋处,情绪激昂,神采飞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先生 王怀东 三十年前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