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神舟•芬芳】小学时代唱的那些歌(散文) ——小学记事之七

作者:同淑君同淑君   发表于:
浏览:68次    字数:4944  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38890篇,  月稿:0

  小学时代,我们上课之前是要唱歌的。

  上课预备铃声响起,文体委员领起第一句,全班同学大声齐唱,直到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正式上课铃声响起之时,老师走向讲台,说声“上课”,歌声戛然而止。

  时值文革,唱的歌呢,当然也是激昂奋进、憾人心魄的革命歌曲,即现在所说的红歌。

  那时的歌,歌词简单,节奏感强,高亢有力。集体合唱,自然是音调铿锵,有慷慨激昂、排山倒海之势。

  上小学时,没有音乐课,也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我们唱的那些歌,大多是跟着广播、电影,或者跟哥哥姐姐们学的:《学习雷锋好榜样》《大海航行靠舵手》《社会主义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我们走在大路上》《我爱北京天安门》《红星照我去战斗》《红星闪闪》《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高楼万丈平地起》《军民大生产》《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南泥湾》《绣金匾》《赶牲灵》……

  个人天赋不同,学唱歌方式不同,唱歌的差别就很大。用心学的,会唱的歌多,音调准确;随便学一下,会的歌少,也记不住歌词;有的天生音质好,唱歌抑扬顿挫,嗓子动听;也有人嗓音不好,老是跑调,跟着大家唱歌,大概只是“滥竽充数”罢了。不过,课前唱歌不要紧,既没有人检查,也不用评比,只要全班同学声音够大,大体上还算整齐,听起来像回事就可以了。再说,童年时代,大家本来就喜欢唱歌,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哪里会有人故意偷奸耍滑呢?

  课前唱歌,脑子里想着歌词,嘴里唱着歌,双手也不会闲着,拿出课本,找出本子和笔,挪腾一下凳子,摆正桌子,做好上课的准备。

  如果这节课是大家喜欢的,大多唱《大海航行靠舵手》《高楼万丈平地起》《我爱北京天安门》等,这些歌唱的时间短,一两分钟就结束了。唱的最多的歌,是《大海航行靠舵手》。歌曲第一句起唱音调很高,后面越唱越低,越来越快,唱到“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时,声音完全低下去了,节奏也更快。结尾处“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太阳”两句时,已经是连说带唱了。如果是大家不喜欢上的课,就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或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遍又一遍地唱,没头没尾,也不知道唱了几段,简直停不下来。老师站在教室门口等着,正式上课铃声已经响了,歌声却是越来越大,似乎停不下来。直到老师忍无可忍,识破了我们的“诡计”,怒喝一声:上课!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吓的我们低下头,有人还会做个鬼脸,不敢再出声,乖乖上课。

  偶尔会唱《社会主义好》,这首歌越唱越快,有时会唱的上气不接下气,歌词也来不及完整地唱出来,有些人干脆用啊哈哈来代替。此时,总有人忍不住笑起来,这时其他人就自动停下来,感觉有趣。

  有时老师迟到,正式上课铃响了,老师还没有来,那就继续唱,一支、两支、三支……一个个唱到嗓子都要挣破了,有人憋足了劲,满脸通红。老师看到孩子们摇头晃脑的样子,会心一笑,似乎有些感激,似乎有点愧疚,上课时就格外认真,格外严肃。这一节课,老师一般不会批评学生的。

  除了上课前唱歌,小学放学时,要排队也要唱歌。

  放学之前,按家庭住的不同巷子排好队,等老师说放学,文体委员起头,大家排着队唱着歌往回走。此时,喜欢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歌,适合高兴时行走时唱,起调很高,配上有力的步伐,有点雄纠纠气昂昂的感觉。有些男生,配上夸张的肢体动作,好像真的手拿一把大刀,挥手向前砍去,仿佛日本鬼子真的不堪一砍,痛快淋漓。当然,这首歌很短,只要出了校门,再走十来步,歌就没有人唱了,大家就开始聊天乱喊,追逐打闹,完全是放学之后恢复短暂自由之后的愉快和轻松。

  小学没有开设音乐课,当然也没有专职的音乐老师。到了刘玉琴老师做我们的班主任时,利用自习课,她教我们唱《北京的金山上》《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等歌曲。粉碎“四人帮”后,她又教了一些当时还没有听过的一些校园歌曲,如《小松树》《铁牛拖拉机》等。刘老师教我们唱歌,也是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右手打着拍子,左手拿着歌词,脚步也随着歌曲的节奏移动,非常投入。刘老师教唱歌,用的是普通话,歌词清晰,嗓音清脆,曲调圆润,听起来特别舒服。这些新颖优美的歌曲,对我们这些听惯了陕西人说话就像吵架骂人、唱歌就乱吼的关中平原小孩子来说,就像一股清秀婉转的溪流,又像闷热潮湿的空气之中、吹进了一阵舒爽凉快的清风,让人愉悦,让人舒适,给我们的校园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为贫穷艰难的日子增添了不少亮丽的色彩。

  这些抒情优美的儿歌,配合舞蹈动作,成为我们六一儿童节集体舞表演节目。那一年六一儿童节,舞蹈风格和以前的迥然不同,也是我们在小学最后一次庆祝活动。

  平时和朋友一起玩,或者独自一人的时候,喜欢唱一些电影插曲,或者是有民歌风味的曲调,如陕北民歌、湖南花鼓调等。

  那时,看的最多、最熟悉的电影是《地道战》《地雷战》,其中的《太阳出来照四方》《民兵都是英雄汉》等都会唱。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微山湖》,也是经常唱的。不过喜欢的还是《闪闪的红星》里的《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

  《闪闪的红星》特别适合男高音。那时,男生以谁能唱好这首歌为荣。开头“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比较缓慢、轻柔,唱到“雄鹰展翅飞,哪怕风雨骤”时,节奏加快,声调高昂,方显唱歌真功夫。等到结尾句“砸碎万恶的旧世界,万里江山披锦绣”时,感情音调达到高潮,有一种勇往直前、不怕万难、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如果有人能将这几句准确地唱出来,而且音调能不断升高,那就是高手。如果此时几乎是竭尽全力,声嘶力竭,突然变调,唱不上去,那就只能承认自己的天赋不够,以后少在众人面前丢人现眼了。

  说到《映山红》,想起了同金成老师。看过电影第二天上课时,年轻老师同金成,就在课堂上给我们教这首歌:“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亲人回,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当时,我们确实很吃惊,不知道他是怎样学会的。看了一次电影,我还没有记住曲调,没有记全歌词,而老师怎么就会唱呢?那个年代,没有电脑,没有手机,谁家要是有一如收音机,都是了不起的。直到现在,我清楚记得,那时金成老师刚开始上课,很害羞,不敢看学生。上课时,老师的眼睛一直盯着教室天花板,表情严肃。教我们唱歌时,也是这样。但是他唱歌的声音还不错,低沉、浑厚,又富于磁性,也许这首歌的曲调正好合了他个人的风格。

  学会了这首歌,我非常喜欢,经常独自小声唱。特别是夜晚,窗外漆黑一片,屋内点一盏昏黄的油灯,摇摇晃晃,窗外影影绰绰,心里有点害怕黑暗,觉得这首歌曲更应景。也许,唱歌的时候,暂时忘记了恐惧;也许在这首歌词里,充满了对未来希望;也许,歌词里面给人描绘的画面太美好,总憧憬着有朝一日,在某个地方,真的能看到漫山遍野开满鲜艳的映红,进入一种奇幻玄妙的仙境。在那个时候,虽然没有见过映山红,也想像不出漫山遍野开放的映山红是什么样子,但不影响经常唱这首歌,也不影响我对歌里所描绘情景的向往。

  看了电影《洪湖赤卫队》之后,里面有《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插曲。抒情凄美、婉转悠扬的曲调,经常萦绕在我的心头。歌曲开头“娘的眼泪似水淌,点点洒在儿的心上”,很有吸引力,一下子将人带入电影中相关的画面之中。“娘说过那二十六年前,数九寒冬北风狂。”讲述一个凄惨的故事,相依为命的母女坐在一条破船上,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生活没有着落的……穷苦人们的遭遇,让人同情,当然也让人自然憎恨地主恶霸的冷血残酷。

  说到这两首歌,想起了一位学妹,她叫同丽阁,比我低一级。又大又黑又亮的眼睛,透出灵气;圆圆的脸蛋,活泼可爱;她的模样很是讨人喜欢。与众不同的是,她有一副天生的好嗓音,也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共情能力。每当我们听到她唱出“娘的眼泪似水淌,点点洒在儿的心上”之时,简直给她优美婉转的声音惊呆了,接着渐入佳境,感情渐浓,似乎听到了她的哭泣,看到了她脸上现出悲伤的神情,将人带回到当时的环境之中;到了结尾处,“你要把儿埋在那洪湖旁,将儿的坟墓向东方,让儿常听那洪湖的浪,常见家乡红太阳。”可以感觉到,曲调转向昂扬,明快,给人以饱满的热情,给人以美好的希望。

  那时,很喜欢听她唱歌,也羡慕她有一位音乐老师的父亲。不知是因为遗传因素,还是因为父亲的言传身教,让她有着如此优越的唱歌天赋。更为难得的是,这位小学妹开朗大方,课后一起玩乐之时,如果有人想听她唱歌,她毫不犹豫地唱起来,一点也不做作。对她来说,全身心地唱歌,也许是一种自然美好又快乐无比的事情。

  放寒假时,丽歌的父亲——同广乾老师,当时在我们村的初中教音乐。召集了一些学生,在戏台后面那个教室里,教大家学唱陕北民歌,大家觉得特别好听,如《翻身道情》:“太阳一出来,哎咳——哎咳哎咳——哎咳哎咳,满山红——哎——哎咳哎咳——呀,共产党救咱翻了——呦嗬——身——哎咳——呀……”还有《延水谣》:“延水浊,延水清,情郎哥哥去当兵,当兵啊要当抗日军,不是好铁不打钉,拿起锄头好种田……”此外,还教《绣金匾》《军民大生产》《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等。学会之后,老师还排练男女声二部合唱、高音低音两声部合唱等。那时,参加唱歌的是不同年级的,有已经上初中的张义民、同淑侠、张勤芳,还有正在上小学的同淑荣、张勤阁、同勤学等。这些人里面,有些就是后来村里过年时排练演戏的主要演员。

  这些歌曲里面,唱的最多的还是《绣金匾》。歌曲抒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的热爱,以及对人民子弟兵八路军的深厚情意。学校、村子的广播里,经常播放郭兰英唱的“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金匾绣咱毛主席,领导的主意高。二月里刮春风,金匾绣的红,金匾上绣的是,救星毛泽东……”那个年代,集体劳动之余,大姑娘小媳妇,甚至上了年纪的老太太,经常聚在一起绣花,各人手里拿着活计,绣着各种物件:枕头、鞋垫、门帘、小孩衣服鞋子等,而我们也喜欢凑热闹,听她们聊天,听她们唱歌。当然,《绣金匾》就是最应景的歌曲了。郭兰英,大概也是我们最早知道的歌唱家了。

  电影《洪湖赤卫队》里的《小曲好唱口难开》《洪湖水浪打浪》,也是我那时特别喜欢的歌曲。

  直到现在,这首歌的歌词我还记得清清楚楚:“手拿碟儿敲起来,小曲好唱口难开。声声唱不尽人间的苦,先生老总听开怀。月儿弯弯照高楼,高楼本是穷人修。寒冬腊月北风起,富人欢笑穷人愁。”白天几个伙伴一起唱这首歌,趁着大人不在家,拿出家里吃饭用的碟子、筷子,叮叮咣咣敲着节奏,充满乐趣;夜晚唱着,更喜欢抬头望月,想象着富人的明月高楼,设想富人欣赏小曲的惬意,觉得这样应景。同时又很庆幸,我们生在了好时代,地主富农被打倒了,穷人翻身当家作主。“寒冬腊月北风起”的时候,我们可以在热乎乎的土炕上取暖,一点都不懂得生活中有多少忧愁。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四处野鸭和菱藕啊,秋收满畈稻谷香……”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富有诗情画意的歌词,引起了我无限的遐想。我的家乡,是一片旱塬,眼里能看到的,满是黄土高坡上大片大片的玉米和小麦;还有沟壑纵横,有杂乱的草丛和零星的树木。而歌词中洪湖岸边的景色,却是野鸭游水、菱藕满湖、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只有在心里向往着、憧憬着,盼望着也许将来有一天,能到洪湖边走走,观鱼儿跳跃,看野鸭飞起,赏千里荷花,闻金黄稻香……

  现在,我生活的地方,有众多的鱼塘,有撒网打鱼的船儿,有野鸭菱藕,是一片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然而,在我的心里,却常常想起吹过家乡黄土高坡西北风,想起家乡芒种时节的麦浪滚滚,想起村子里的牛羊炊烟、巷子里的鸡鸣狗吠,更是想起父母邻居们的日常生活……

  粉碎“四人帮”之后,落实高考制度,学校的重心变成了教学考试,课前唱歌没有了,唱歌的热情也变淡了,也许这是成长的必然过程吧,可是那些唱过的歌曲、唱歌时悲喜心境,却长留心里,成为一种难以忘却的记忆。优美的歌词,美丽的情境,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窗子;那些歌曲,在心里埋下希望的种子,渐渐地生根发芽,不断成长,成为我学习的动力,最终成为成长过程中的希望。

【审核人:站长】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散文 时代 小学时代 小学 芬芳 神舟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丽人生

查看更多美丽人生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