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2022年春天,注定是不平凡的一个春天。
3月17号,我所居住的小区进入封控式管理,之后开放了几天,抓紧时间购物,储备物质准备度过4月1号开始的全市封控。
谁也没想到原定的4月1号至5号的封控会延续两个月之久!
非常幸运,我在进入封控的前一天购物中,抢购到了几袋蔬菜籽和几颗菜秧,而侍弄这些蔬菜成了我封控生活中的最好疗愈。
后院的一小片菜地,往年只当是母亲活动筋骨,消闲解闷之用,我并未在乎它能产出多少蔬菜,所以平时也很少过问和打理。封控前母亲去了妹妹家,正值播种季节,不想让菜地就此荒废,便决定打理这片菜地了。
从未独立种过菜的我相信勤能补拙。一改平日睡懒觉的毛病,一大早起床清理杂草,松好土,把杂草丛生的蔬菜地尽量理成一畦畦的整齐模样,再埋入之前种花剩下的肥料,然后便是播种,浇水,静待出芽了。
还记得第一次看见小小嫩芽冒出土的欣喜,之后几天冒出土的嫩绿越来越多,仔细查看这些细细嫩嫩还有些毛茸茸的小芽,竟分辨不出它们是哪种菜,只能都小心呵护着,静待它们长大吧。
每天除草浇水,终于这一片小小的嫩绿长成青绿,我也能分辨出它们是菠菜,油麦菜还是生菜;另外还有辣椒,西红柿,黄瓜和茄子,品种多但每种的数量都很有限,因为能容纳它们的菜地不大。
进入四月五月,菜地愈发郁郁葱葱,每天查看菜地,让人感觉满眼的生机勃勃。黄瓜已开始长出嫩须,赶快给它们插上爬藤的竹竿,把越来越粗壮的西红柿也用竹竿固定好。
有时突然想到,这是不是有些象养育孩子的过程,你得时时观察孩子的言行,并顺势对养育策略做出调整,不是压制孩子,而是给孩子更适合成长的空间和条件。
上海因为疫情封控已过一个月,第一次经历如此长时间的封控,各种消息的流传,物质的短缺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都让人感到焦灼,而在菜园中劳作,观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有种让我置身世外的感觉。
小心地侍弄着蔬菜们,看它们由娇嫩的小苗一天天长大,进而抽枝展叶,再开花结果,每天与蔬菜们进行着属于我们之间的私密对话。我似乎能听到它们成长的窸窣声,听到它们生命的饥渴和它们花开的欢欣。
给蔬菜浇水,除草和施肥,而蔬菜们也倾听并安抚着我的焦虑,并且毫不吝啬地展示它们的回报:有一株西红柿上竟然结了23颗西红柿,把枝丫都快压折了。我不得不反复用绳子把它们固定在竹竿上。
一改睡懒觉的坏习惯,早晨看菜地,成了我开启一天生活的新方式。或除草或浇水,更多的时候只是巡视我的菜们,看它们从嫩绿到深绿到开花到结果,春天种下的蔬菜现在已有不少开始发黄卷叶甚至枯萎了,看生命的从盛至衰,感觉时光的流逝;看它们全盛时的尽情释放,衰老后的顺势而息。
曾国藩的“八本”家训,深以为有道理。“读书以训诂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身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曾家后代百余人,没有出过败家子,也许与他的家训有关吧。
而种菜让我必须做到“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了。早起看菜地再操持家务已成了一种习惯。“立身以不妄语为本”,不妄语也就是要谨言慎行,不乱说话,尤其不撒谎。康德曾经说过:一个人所说的必须真实,但他没有义务把所有的真实都说出来。
实在想说出来,就对蔬菜们倾诉吧,它们会聆听的。
6月1号开始,上海逐步解封了,但我种菜的习惯,仍保留了下来。不止因为自己种的纯天然有机蔬菜好吃,还有那些种菜时的心情和故事,都同样让人回味。
明天还是要早起,除草松土,照看我新育下的菜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