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吴云雪:最初的集市

作者:欣荣   发表于:
浏览:74次    字数:1602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54篇,  月稿:0

  吃着从超市买来的酥糖,不禁令我想起了很早以前,想起了我最初始见到的集市,那便是距离我家两里路不到的粮站的门口。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民种田是需要缴纳公粮、余粮的。所谓公粮,便是按田亩上缴国家的粮食,分文未有;而余粮,一担是有补贴二三十元的。每当稻子收上来晒了两三个太阳,父亲便一担一担地往粮站送去。那时通往粮站唯一的大路就是圩埂,父亲需挑着担子爬上又爬下,连板车都是值钱的家什,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连想都不敢想。粮站的员工神气活现的,一根竹扦子插进稻箩中间,农民的心会提到嗓子眼,生怕对方丢下一句“潮了”而拒收。倘若折个秤,扣他个两三斤倒是幸事,也省了挑回家往返受累。粮站的水泥稻床是不够四里八乡农民晒的。农民点头哈腰地求着工作人员收下,很多时候要看你的面子够不够大。那时粮站的员工就是农民眼中最羡慕的人,在农民都抢着买肥肉烧咸菜的年代,只有他们会买价格一样的排骨吃,让农民们无法理解:花钱买骨头有什么好!父亲卖完余粮,总会带回家一个鸡蛋馓子或是一块糍粑,再或者是一个腰子饼,要看粮站门口卖什么而定。我对这些吃食的印象就停留于此,之后每每见到,总想起父亲带给我的情景,总会回忆一遍当年的幸福。

  粮站门口的不远处还有一家肉铺子,我经常放学时绕道去买一斤肉给母亲带回家,记得当时肉价是两块二一斤——难道我上学八年肉价都未涨过?记忆已模糊了。记忆清晰的是每年我家都会去杀一头猪。傍晚时分,猪被杀猪的捂着眼睛赶去,我正好放学也跑了去——我对猪从未有过感情,从未因家养的猪要杀而起怜悯之心。我不舍的向来都是我养的鹅。也许杀猪的诱惑太大了吧——那既有猪血、猪肠又有猪油渣吃的幸福感冲淡了一切。况且还有一个猪尿脬可以被堂弟他们吹成球,全村的孩子都聚在一起抢着拍打。除了过年,大概就是杀猪时红火了,傻子才会抗拒红火的日子!每每此时,猪头、猪脚都会被母亲分好,嘱咐我给两个外婆(母亲是养女,故有生母、养母)及舅舅们送去。母亲因想着报答外婆她们,所以再困难都不会选择卖猪,而是选择杀猪;杀猪才有猪油熬,一家人好吃上一年。

  粮站门口的繁华还有赖于有个小店。记忆里我们经常去买五分钱的葵花籽吃,一小酒杯,只买五分钱,从未买过一角钱的。虽然我自己也帮母亲卖过葵花籽,把炒熟的葵花籽用酒杯量好,倒进废本子纸折成的袋里,简易地折成三角形,在邻村放映露天电影的时候卖,平时也偶尔卖一些。但母亲的生意做得时有时无,大概是很多时候都没余钱做本钱。我一年级那次去坟地找母亲导致眼睛过敏,也是因为有同学想买母亲批发来的作业本。母亲似有个梦想就是做小生意,但父亲不支持,没有父亲进货,母亲只能望洋兴叹,只能拎个篮子在赌博场卖卖香烟,再就是卖点葵花籽卖点本子笔。

  回到酥糖,那是上世纪春节走亲戚的礼物,另外还有明心糖、糕、枣子——无为的麻酥糖,南陵的明心糖,泾县的糕,宁国水东的蜜枣。配套的还有濉溪佳酿、高粱大麯酒和东海、恒大、大前门香烟。

  和我们乡相邻的乡政府也有一个集市,它还有个很独特的名字——老观嘴,距离我们家只有三四里路。那曲径通幽处的一条街里有个电影院,在我五六岁时,母亲曾带我去观看电影《牛郎织女》,我见牛郎的嫂嫂一手拿一个饼在吃,便跑到前面,把电影布幕掀掀,查找一下这个人到底是在哪里。年幼时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展露无遗。而每次看电影总有卖毛栗子的,母亲便给我买上一角钱的毛栗子,记忆中煮熟的毛栗子好香啊!小学二年级时,学校还曾组织我们去观看电影《少年犯》,那首迟志强唱的主题曲一直回荡在耳际——

  妈妈,妈妈,儿今天叫一声妈,禁不住泪如雨下,高墙内春秋几度。妈妈呀,你墙外可盼,泪水染白发……

  从最初的集市走出来,之后常步行十里路上南陵县的许镇,或乘船上芜湖县县城——湾沚,再之后读卫校便到了江西省的省城南昌,实习又到了江苏省的省城南京,卫校毕业后才去过我们安徽省的省城合肥,犹如一只井中的小青蛙跳将出来……

【审核人:雨祺】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