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陈守刚:硝烟中的电波——记二等功臣夏昌勇

作者:黄伟民   发表于:
浏览:8748次    字数:10338  手机原创
级别: 文学秀才   总稿:74篇,  月稿:0

  听说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14军41师122团有两个遵义籍的二等功臣健在且住在遵义,我感到异常欣喜。因为122团即原驻防遵义高桥的0278部队,曾在遵义驻防了10余年,与遵义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何况这支部队是从太行山一路走来的,有着光荣历史和传统的英雄部队。英雄的部队驻防红色而光荣的城市,这自然就让遵义人与0278部队之间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1968年,0278部队调防到遵义,我们时常能听到部队早晚吹响的嘹亮军号声,偶尔还能看到他们在野外进行军事训练的情景;在街上,也时常能看到身穿绿军装,头戴红五星的军人,一种向往感油然而生。还有设在红花岗、南门关的两个军人服务社,每次走进军人服务社,都有一种亲切感,那种亲切感像一股暖流时刻流淌在心中,让人无比自豪。那时,幼小的心灵里,只感到有解放军在,一切都是安全的。

  1978年底,122团奉命开拔南疆前线,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这一去便没有回遵义,给遵义人民留下了无尽的想念。在这岁月长长,无尽思念之中,种种传言不绝于耳:0278部队被打得好惨哟……全团都打光了……每当碧云路上0278部队干部的家属院里传来哭声时,这种传言更是肆无忌惮,像风一样在大街小巷横行。既让人揪心,又让人惋惜。尤其是当122团战后未回遵义驻地,这些传言就显得更加逼真,122团全团打光的阴云一直笼罩在遵义上空,人们都不想提及0278,因为那是让人心里添堵的伤心事。

  我多么希望能有一次机会,揭开122团战斗的真相,让真实驱散谎言,驱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云。这个机会终于在今年8.1前出现了。一是我看到了时任122团司令部作训参谋洪正权同志写的回忆文章,较真实地反映了122团战斗的经历;二是见到当年参战的10多个122团老兵,通过交流了解到荣立二等功的夏昌勇和邵光富就住在遵义。于是,我急切地想采访这两位二等功臣。

  可是,采访是很艰难的。之所以说艰难,是因为夏昌勇和邵光富都不愿意接受采访,他们说几十年过去了,人们早就把那场战争遗忘了,作战都是过去的事,当兵不打仗不算真当兵,立功也是尽战士的责任,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牺牲的烈士,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他们的话,深深地刺激着我。我们这个社会尊崇军人被淡化,敬畏功臣成空话,这是一件悲哀的事。

  我通过当年参加八里河东山防御作战时任2营代理营长何规老大哥多次做工作,终于与夏昌勇近距离进行交流。在他的讲述中,我才一步步走进了122团战斗的历程,一点点了解122团战斗的英雄壮举。

  1978年12月17日夜,122团全体官兵整装待发,乘上昆明军区后勤部汽车22团的130辆解放牌卡车。趁着月色,静静地离开了同遵义人民共同生活10年的历史名城。街边的人们伫立街头,目送人民子弟兵的车辆渐渐远去。

  出征之夜,寒意已浓,湘江河上刮着一阵阵刺骨的冷风。从高桥营地驶出的汽车排成长龙,一眼望不到头,为了不惊扰市民,他们深夜才出发,没有一声汽笛,没有半点喧闹。坐在车箱内的将士默默无声。可他们的内心是复杂的,有的在想念父母;有的在思恋妻儿;有的怀念着这座城市;有的在回味着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诗意;有的则在设定着战争发生后的一切……而夏昌勇与战友们一样,心绪已经飞到远离遵义200多公里的老家,他想着只有2岁的女儿,想着妻子背负那么沉重的家事,想着此次出征会是什么结果?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凡是看到122团离开遵义时汽车长龙的遵义人,都有一种期盼,盼望子弟兵早日归建。那一晚,我也是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一直站在路边向军车挥着手,默默祝福他们以虎贲雄赳之势,去迎接残酷无情的战争,为遵义人民争光,为中国军人争光,为祖国和家人争光。

  二

  122团在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中,28天的时间,经历了四场大的战斗,攻克了几十个山头,战士们以顽强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除了在东家遭敌伏击造成一定的损失外,全团共歼敌714人,俘敌54名,缴获82毫米口径以下火炮22门,各种炮弹2446发,四0火箭筒13具,火箭弹495发,各种枪支370支,重机枪3挺,轻机枪12挺,转盘机枪3挺,各种子弹487000发及军用物资一批。

  中央军委授予122团2连“攻坚英雄连”光荣称号。昆明军区授予四连排长付书荣(烈士)和二连班长谢国华“战斗英雄”称号。2连、6连荣立一等功,9连荣立二等功,四个连队荣立三等功,七个连队荣获各级嘉奖,825人荣立战功,其中韩洪亮等11名同志荣立一等功,87人荣立二等功,727人荣立三等功,1342名干部战士受嘉奖,102人火线入党,106人火线入团。团孟康进攻战打得出色,其政治工作经验和二炮连关于炮兵分队穿插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被昆明军区编入政治工作经验教材。

  122团班师回国后,奉上级命令,撤至云南石屏驻防,并于1979年8月开始接受战备营建任务,正式调防云南石屏,没有再回到贵州遵义。

  1984年,122团又奉命参加了老山、八里河东山拔点作战和八里河东山防御作战,在352天的战斗中,122团毙敌400余人,伤敌200多人,俘敌1人,摧毁敌85加农炮两门,75无座力炮1门,缴获大量武器弹药。122团2连被昆明军区授予”老山钢刀连”光荣称号,2连副连长谢国华(烈士)和8连战士段平(烈士)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864人荣立战功。

  这一串串闪光的数据,是122团全体将士赓续红色血脉,不辱使命,英勇杀敌的战果,他们以小的代价获得大胜而凯旋回国。122团给养育他们的遵义人民争了光,为红色圣地添了彩。

  122团带着遵义人民的殷切嘱托,在南疆10年战场拼杀中没有当孬种,而是坚决执行中央军委的命令,英勇无畏,宁愿前进一步死,不愿退后半步生。用他们火红的青春谱写了壮丽的凯歌,给历史名城遵义馈赠了一份厚礼!遗憾的是遵义人民在当年并不知道这些真相,我们的正面宣传苍白无力,给遵义人民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三

  贵州的农村都处在崇山峻岭之中,高山重重叠叠,巍峨挺拔,那是山的魂。

  1954年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七),夏昌勇出生在道真县三桥镇夏家沟的一户贫穷人家里。可他落地时的哭声异常响亮,似乎在向夏家沟的山山水水宣言,夏家又站起来一条汉子。40岁的母亲露出了艰难的微笑,不善言辞的父亲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夏昌勇在边远山区度过了艰难的童年,直到9岁才发蒙读书。15岁丧父,哥哥已经参军服役,他成为家里唯一的男丁劳力。为了挣工分维持生计,他经常与生产队的社员一起到离家12公里的永锡公社粮站背稻谷和苞谷交到三桥区粮站。到四川长坝买猪,到梅江街上买红薯种,到茶条坝背木炭以养家糊口。崎岖的山路上留下了他瘦弱的背影,这一段生活令夏昌勇终身难忘。在修建三会到回龙和永锡公社的公路时,生产队负责程家湾和张家祠堂两段公路的修建,他和大人们一起轮二锤打炮眼,挖土方、抬石头砌堡坎,奋战一个冬春。在修建三会糖厂时,他和大人们一起抬石头修堰渠,记得有一次抬36抬的大石头,因他年龄最小,大家就让他坐“羊角”,这角色既轻巧又危险,坐在大石头上,肩膀紧挨着抬杆,两手稳着“稳子”(杵棒),和大家一起抬着石头喊着号子缓缓前行。不过这坐羊角的地方是相当危险的,只要有一人摔倒,36抬的重量就全部压在他一人身上,幸亏没有发生意外。农村人要生存就必须做农活、体力活,挣工分分粮分红,这是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的实际历史。农村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是这样锤炼出来的,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创造与传承,就是伟大的农民一代代薪火相接的。

  1973年11月23日,夏昌勇领取了结婚证。1974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结婚成家立业,他的妻子叫彭左珍,在采访夏昌勇的时候,彭左珍在一旁说,是我把他送到部队的。你想啊,要是我不同意,他能去吗?何况那时我已经怀孕,我更需要自己的男人在身边,可是保家卫国既光荣又是责任。所以,夏昌勇经常说:“他有两个首长,一个是部队的首长,一个是家中的首长。”这个首长就是我呀,彭左珍说着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她心中的自豪感彰显无遗。

  夏昌勇成家后,在妻子的帮衬下,日子一天天好过起来。但是,夏昌勇早有当兵的愿望,他要冲出偏远、贫穷、落后、闭塞的穷山沟,做一个驰骋疆场的男儿。1974年10月,县里开始征兵,他立即报名参加体检,到12月15日上午,公社武装部长黄守明将“应征入伍通知书”送到家里,当他接过入伍通知书的那一刻,既兴奋又愧疚,兴奋的是,终于要离开这穷乡僻壤,跳出农门圆从军之梦;愧疚的是,即将别离故土,离开母亲温馨的守护和妻子的关爱,去一个未知的世界独自闯荡,尤其是不能为母亲尽孝,不能守护在已经怀孕的妻子身旁,尽一个丈夫的责任。

  妻子彭左珍积极支持夏昌勇的行动。她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只是那个时候我告诫他:“不准看别的女人,更不许喜欢别的女人。”夏昌勇则说:为了我和这个家庭,我的妻子慷慨无私,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信任我、支持我,面对困难与磨难,默默地承担起照顾老人、小孩的重任,做着她应该做的包括即使她不甘心做的事情。她纯净无瑕的身心,一生欢乐着我的欢乐,悲伤着我的悲伤,幸福着我的幸福,忧愁着我的忧愁,始终与我风雨同舟,陪伴我一同走过,这是肝胆相照的真实体现。几十年来,她为我“衣衫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974年12月16日,夏昌勇和三桥区的21名应征入伍青年,在区武装部长樊继良和公社武装部长黄守明的带领下,沿桥塘坝、力渊坝、塘村坝、渡河坝、三重坡,徒步40余公里到道真县武装部报到集中。

  12月17日下午,县武装部与接兵部队举行了正式交接仪式。县领导和接兵部队首长以及新兵代表分别讲了话。然后配发了军装被褥,大家换好军装列队后,接兵首长开始训话:“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了,从此,你们将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在火热的军营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洗退稚嫩青春,沐浴战火的洗礼,奏响军旅岁月理想的篇章和追求无悔人生的旋律。

  四

  军人,一旦穿上橄榄绿,就承担着神圣的使命。

  夏昌勇来到了驻防在遵义的0278部队,火热的军营接纳了青春正旺的夏昌勇。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生活,使夏昌勇脱胎换骨。他体会到了军人的铁血精神,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奠定了他一生不变的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世界观。他的综合军事素质不断提升,得到新兵连队的认可。

  新兵集中训练结束后,他分配到了一营营部,开始了不到一年的步谈机通讯兵生活。之后,又分配到连队。记得从营部分下连队时,首长问他愿意到哪个连队,他说除了二连,哪个连都可以,他的理由是二连没有老乡。其实他心里想的是二连连长龙云亮凶神恶煞的,他有点怕。但是,首长一听他这么一说,就告诉他,组织决定你到二连。此话一出,夏昌勇委屈极了,怕什么就来什么,他为之后的连队生活揑了把汗。但当他来到连队后,反而觉得二连连长是个宽严相济、爱兵如子的人,是个可敬可亲的人。连长在一次与他的谈话中说,巴蜀益州战史中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作为连长必须严格管理,攻心为上,恩威并用,才能带好队伍。这下他明白了不能“以貌取人”的道理了。

  到了连队,除了正常的军事训练,大多数时间都是参加生产劳动,因那时的部队生活很艰苦,部队与邻近的生产队协商,拿到一些田土,他们自己耕种,以改善生活。

  老连长对士兵的爱,让他终生难忘。1977年9月,二连开赴新蒲进行野外训练。一路上,风餐露宿,边走边训练。连队到达新蒲后,住在新蒲省蚕科所附近自搭的帐篷里,在训练间隙,老连长时常用自己的津贴买来黄牛、水牛蹄子和牛鞭子,只要他煮好后就喊夏昌勇去和他一起吃。夏昌勇每天和连长吃、住、训在一起,从未感受到他的“凶”,反而是深深感受到他对兵的严父般的爱。从此,夏昌勇一直跟着连长,当连长升任营长后,他也跟着到营部担任了步谈机通讯班长。

  1974年12月应征入伍到1984年12月的10年间,夏昌勇先后参加了1975年8月“沙甸平叛茂克之战”,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1984年1月至12月老山、八里河东山拔点、防御作战。三次作战,有多少难忘的瞬间,一直铭记在心头。

  1978年11月,122团奉命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部队开赴云南省马关县和平村后,营长将夏昌勇调至营部通信排任步谈机通讯班班长。夏昌勇深知,作战期间,通讯是指挥员的眼睛,不能有半点闪失。因此,他夜以继日刻苦学习通讯知识,苦练个人操作本领和连队协同联络技巧,为之后在作战期间发挥了很好的作用。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即将打响前,他带领全班战士跟随部队在开进、扩编、临战训练中出色地完成了通信保障任务。

  部队到达集结地域后,根据亚热带地区作战的需要,上级陆续为部队配发了装备,当时按每人必备的装备有60多斤。在行进过程中,每个战士要身背着这些作战装备及弹药负重前行,在荆棘丛生的密林中艰难穿行、攀爬,是要付出很大体力代价的。到达指定地点,要立即向敌发起进攻,这对战士的意志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1979年2月16日晚,122团接到命令,担任穿插主攻任务,提前跨过孟康通往老街的公路,占领公路南侧无名高地。由于山高林密,在穿插过程中夏昌勇的步谈机与四个连队的步谈机员突然失去联系,他反复呼叫步谈机员的呼号(153、253、453、553)都没应答。这让他焦急万分,为了迅速沟通联络,他便爬上一棵大树准备架设软天线,刚爬上约7、8米高准备栓软天线时,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打过来一梭子弹,“啾啾啾”从他耳边擦过,将树皮也削下几块,树杆上留下几处白生生的印迹,营长见状立即令换地方,迅速到山顶上与各连取得联系。当与各连联系上后,夏昌勇长舒了一口气。这次险情,让他永生难忘。当晚,一营机关就露宿在748号高地后山的一个无名高地上。亚热带山岳丛林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当晚又下着蒙蒙细雨,冷飕飕的凉风吹得战士们全身发抖。夏昌勇和营长身裹雨衣,紧紧依偎在一垅草丛里,营长关切地问夏昌勇:怎么样?有哪样感觉?夏昌勇说别的倒没有什么,就是感到全身发冷。营长告诉他,在亚热带丛林,既潮湿又阴冷,这是正常的,不要怕。在营长的鼓励下,夏昌勇在草丛里渡过了艰难的国外生活第一夜。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全面打响后,一营于凌晨顺利穿插至指定位置。部队进至748高地西侧,遭到越军火力阻击,一营被越军火力阻拦在山顶,脚下是一座悬崖,将士们奋不顾身趁着晨雾,攀着藤条、树木下到悬崖后,又遭到越军疯狂扫射。见此情景,营长将他随身携带的钢盔、铁锹、水壶、雨衣、手枪等物资全部交给夏昌勇后,提着一支冲锋枪带着二连连长韩洪亮、指导员李跃国直扑748号高地。经过激战,部队攻占了748号高地,夏昌勇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好不容易在748高地上找到了营长。从此,他便拼尽全力,寸步不离跟着营长,直到战争结束。夏昌勇再次感受到了营长心中的信仰,脚下的力量,能打胜仗的硬朗作风和高尚的爱国情怀。身为营长的龙云亮,执行上级的命令从不打折扣,每次战斗都积极靠前指挥,在攻打748高地的战斗中,他的左小腿被弹片擦伤,夜间开进中又从20米高的岩壁上摔下来,腰部摔伤,手指被划破仍然坚持指挥战斗。当部队攻占孟康外围6、7号高地后,向孟康城发起进攻时,他率营指挥所迅速转移到6号高地靠前指挥,做到了情况明,处置及时,保证了不间断指挥,部队有序进攻,大大地减少了因盲目而造成的伤亡。

  2月19日傍晚,夏昌勇和配属一炮连的步谈机员李新立失去联系。营长命令他立即赶到炮连查看,夏昌勇拿着手电一路小跑,他走下山坡时,看见公路两旁停放着许多尸体,有的用白布裹着停在公路两旁,有的受伤战士躺在担架上不停地呻吟着,还有的身首异处,分不清敌我,直叫人心惊胆战。当他赶到炮连时,李新立正在万分焦急中修理步谈机,他赶忙接过步谈机,迅速帮他修理好机子并重新调整好频率后,一个人立即返回营指挥所并向营长报告。这段经历无疑成了他最难忘的人生体验之一,那时的他,一点都不畏惧。因为他知道,不管在任何艰难环境下,怕,是没用的,只有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才是完成任务的唯一保障。这次经历使他认识到“要想战胜敌人,首先要战胜自己的怯懦”!营长见他完成了任务,关切地问寒问暖,表扬了他的勇敢担当精神,这使夏昌勇进一步增强了自信心。

  1979年3月2日,122团攻下为麻后,一营在一无名高地待命,由于前送后运跟不上,连续几天几夜作战,战士们随身携带的干粮所剩无几,饿得饥肠辘辘。龙营长令通讯排到各连收集随身携带的粮食,结果将全营干部战士携带的大米集中起来后还不足20斤。通讯排将其煮好的半锅米饭和五个苹果送往各连,每到一处,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饿还能坚持,这点饭和几个苹果就留给营首长和伤病员吃吧!通讯排抬着仅有的半锅米饭和几个苹果跑遍了五个连队,最后又抬回营部。说到这里,夏昌勇喉头发颤,声音哽咽。他说,我们曾经看过上甘岭坑道内传递一个苹果的故事,当我置身于战场,看到战友们众志成城的精神,我真的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122团在孟康地区进攻战斗中,采取穿插迂回、侧后突击、分割包围、各个歼敌的战术手段,迫敌于逃无出路,救无援兵的绝境。此战,122团打出了精彩,打出了声威,其战斗政治工作经验和二炮连关于炮兵分队穿插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被昆明军区编入政治工作经验教材。这是122团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荣誉。

  战后,龙营长升任副团长,但他仍经常带着军务参谋们到连队检查指导训练,搞连队的紧急集合、五公里越野,他对干部战士要求十分严格,在他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偷懒耍滑。全团的新、老兵对他十分敬畏,胆小的新兵每每见到他心里总是慑慑的,远远见他便立即躲避。夏昌勇说,我想,正是因为他平时对战士训练的严格要求,才使官兵们在临战中处变不惊,逢敌亮剑,能打胜仗。

  都说通讯联络是指挥员的千里眼,顺风耳,这就要求担任通讯工作的战士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一营步谈机通讯班在战场上英勇顽强,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与四个连队的步谈机员随时协同,保障通信联络畅通,及时传达上级首长的命令指示,保证不间断的指挥,出色地完成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任务。战后,其通信班荣立集体三等功,夏昌勇因不畏困难,勇于担当,带头作用突出,荣立二等功。

  122团从2月16日开始穿插,17日7时战斗打响到3月13日回撤归国,历时25天(一营28天),插入敌人纵深63公里。先后参加了孟康、东家、为麻、龙科坪四次大的战斗,攻克敌大小山头70多个,歼灭大量敌人,缴获大量物资,事实充分证明,122团的是一支能打胜仗的英雄部队。

  岁月的风尘掩不住夏昌勇对老连长的思念。相反,在历尽几十年风雨沧桑,沉浮世事后,更加依恋和老连长那段无比质朴纯真的感情,怀念在一起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对越自卫还击战结束后,越南并不甘心失败,不断侵犯我国领土,并在老山、者阴山、法卡山、扣林山、八里河东山骑线上修建堑壕、工事、地堡,经常袭扰我边民,造成边民的财产损失,威胁边民的生命安全。军委于1980年10月作出了‘中越边境问题上,要取得边境斗争的主动权’和后来的‘坚守阵地,长期作战’及‘利用老山主战场锻炼部队’的一系列指示。根据军委指示,边防部队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并积极备战。根据形势的发展,1981年我边防部队打响了法卡山、扣林山收复战,1984年又打响了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拔点作战,之后进入防御作战,直到1993年才彻底解除边境战斗。

  1984年,夏昌勇又一次参加了4月28老山拔点作战,5月15日八里河东山拔点作战和之后的防御作战。此时的夏昌勇已调到团指担任司令部作训股内勤参谋。他紧紧围绕团首长意图,全面完成了团党委、团首长赋予的各项任务。

  战前,完成了各种作战文书的拟制、起草,下达作战命令,组织部队开进,开设指挥所,组织协调部队开展临战训练和现地侦察;

  在配属40师攻打老山期间,协助团首长搜集、分析敌情,判断情况,为团首长提出决心建议,协助团首长组织指挥三营歼灭那拉地区之敌;

  在八里河东山作战期间,122团基本指挥所设在芭蕉坪坑道,在拔点作战的当天,王祖训副军长带军作战处杨敬山副处长与40师刘昌友师长、师作训科长邱兴柏等人也到指挥所掌控情况。

  夏昌勇在团指挥所里负责坚守团指挥所8部有线电话,保证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通畅,并具体负责每天作战情况《阵中日志》整理记录;

  在防御阶段,他随同蒋光副师长和郭正富参谋长三次到八里河东山看望防御部队、检查防御阵地,指导二连和五连现地制定防御计划、部署防御阵地。

  同时,还具体负责全团作战费的管理使用。管理中坚持原则,令行禁止,两袖清风,雷厉风行,清正廉洁,不贪不腐,没有发生账务错误和资金乱花的行为。夏昌勇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及时为团首长提供战况信息,不顾生命危险,跟随团首长到第一线巡查,到前沿阵地了解情况,兢兢业业当好首长的助手。

  123团接防后,122团撤至平安坡、坪寨、马家湾、南洞一线地域担任师预备队和防敌袭扰、阻敌穿插、保障师侧翼安全任务。期间,按照团长、参谋长的指示,亲自起草、撰写了全团老山、八里河东山作战《战例》,经团长、参谋长审定,全部成文并印发。遗憾的是,《战例》《阵中日志》等资料移交至团指挥所,自己没有预留一份带回。

  八里河东山拔点作战,是继老山战斗后另开辟的一个战场。我军收复老山时,八里河东山方向一些重要的骑线点仍然控制在越军手里,越军凭借八里河东山方向的炮兵观察所,可以一览整个老山和662.6地区,如果越军派出重兵控制东山主峰及其周围地区,将对老山方向构成致命的威胁。为了完全控制老山地区,形成全面一体的对外防御体系,上级决定迅速组织兵力拔除东山之敌,收复八里河东山,以彻底改变战区的防御态势。

  八里河东山拔点作战异常惨烈,122团在1019、31、32、33、34、35、36号高地与敌展开激烈争夺,从凌晨6时18分,炮火急袭转为火力支援开始,双方的争夺就达到白热化程度。

  夏昌勇说,战斗打响后,在团基本指挥所里,我坚守在有线电话机旁。此时,有线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应接不暇,通信股的无线电报犹如雪片一样飞进团指挥所。与此同时,电话铃声、呼叫声、吼叫声、催促声、谩骂声弥漫整个坑道,坑道内乱成一团,指挥员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无法指挥。在这关键时刻,副军长王祖训急匆匆步入指挥所,听到吵闹声便大声吼到:“吵什么吵?吼什么吼?简直乌七八糟,全乱套啦,打仗需要沉着、冷静、果敢,你们这样乱七八糟能指挥作战吗,能打胜仗吗?一切听从团长、政委、参谋长的指挥,除团长、政委、参谋长和作训股的人员外,其余无关人员通通给我滚出去,并立即组织战斗”。随着炮火的延伸,第一路攻击分队立即勇猛冲击,二连一、三排分别从西侧和西北侧向34号高地突出部冲击。副连长谢国华带领一、三排冲击距敌前沿30米处时,遭敌炮火拦截及前沿一个步兵班的火力射击,当即伤亡25人,进攻受挫,连长罗祥立即请求炮火支援。副连长谢国华抢过一战士手中的炸药包,冲向敌人的铁丝网,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炸开了敌人的铁丝网,他指挥三排向上突击,边冲边用冲锋枪猛扫,当冲到距主峰10余米处时,敌人一发炮弹打来,巨大的气浪把他掀翻在地,一块弹片扎进他的头部,谢国华副连长壮烈牺牲。

  1984年5月21日,团参谋长郭正富带司令部参谋何规、夏昌勇到2营检查布防情况,一发炮弹飞来,营长张刚兆负伤。副营职参谋何规临危受命,代理2营营长,成功击退了敌人6月11日和7月12日成连成营15次的疯狂反扑,并缴获敌军决胜团的“决战决胜旗”。何规同志立功证上赫然显示:何规同志在84年老山作战中,英勇顽强,机智灵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坚决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特别是在7.12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中,带领全营英勇奋战,果敢指挥全营打退越军“决胜团”的15次疯狂反扑,取得了战斗的重大胜利。

  在5.15拔点作战中,各攻击连队在师、团前指的统一组织指挥和上级炮兵火力的支援下,采取秘密接敌,突然勇猛攻击,边打边插,速战速决的战术手段,仅用62分钟就全歼守敌,共毙敌61名,伤敌43名,俘敌1名。缴获重机枪1挺,冲锋枪17支,40火箭筒5具,各种枪弹2万余发,炮弹610余发及军用物资一批。

  之后,122团转入防御作战。在历时352天的老山、八里河东山地区作战中,122团共毙敌400余名,伤敌200余名,俘敌1名,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二连被昆明军区授予“老山钢刀连”称号,2连副连长谢国华(烈士)和八连战士段平(烈士)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全团有864人荣立战功。战斗中,我团也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122团牺牲251人,负伤700余人。

  1984年12月,123团接管了122团防御阵地,122团撤至平安坡、坪寨、马家湾、南洞一线地域担任师预备队和防敌袭扰、阻敌穿插、保障师侧翼安全任务。1985年回到石屏驻地休整并开始营建,完成精简整编任务,仍保留甲种步兵团编制。1996年10月,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122团随师转隶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仍称武警122团。

  五

  2000年4月,夏昌勇从道真县武装部副部长位置上转业,作为一般干部安排到遵义市双拥办工作,又一次与军与民打交道。一个副团职干部下地方按一般干部安排这在军转办的历史上也是少有的,而夏昌勇毫无怨言。5年间,参与了全市军地结合、军民融合、机构健全的双拥工作领导体系建设和工作机制创新,丰富了遵义市“双拥模范城”的内涵。对提升遵义市的城市品位,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之后又躬耕于纪检监察10年,见证了纪检监察事业的快迅发展,体味到了纪检监察工作的酸甜苦辣,感受了反腐倡廉任重而道远,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进一步淬炼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廉洁奉公的品格和博大胸怀。直到退休,人们对他退役不褪色都是认可点赞的。这正是:“两鬓斑白入花甲,一身沧桑近夕阳。青春铸就军人史,夕阳重树满天霞。虚怀若谷天地宽,上善若水纳百川。”

  夏昌勇最后给我说,他所经历的那三场战争已经相继过去几十年了,每当想起枪林弹雨、炮火连天、弹痕累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战场实景,令人不寒而栗。经常在梦中回到枪炮声、呼喊声震耳欲聋,地动山摇,布满硝烟的战场。疲惫不堪的士兵,上一个瞬间,还在与敌拼杀、在下一瞬间就被子弹夺走了生命……他摇了摇头:战场上的腥风血雨,死神分秒都在跟随。我能活下来,就是最大的幸福。而让他最为欣慰的是他和战友们的电波一直在硝烟中没有中断,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功劳!

  2023年9月11日

【审核人:凌木千雪】

收藏   加好友   生成海报   分享
点赞(0)
打赏
Tags:
评论(0人参与,0条评论) 黄伟民
0/0
  • 请先说点什么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热门文章

    美文欣赏

    查看更多美文欣赏
    首页
    栏目
    搜索
    会员
    投稿